古时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除了日、月天文之外,紧接着就是与植物的关系,先是粮食,后是蔬菜,然后还有药物,这三个方面的自然界资源是古人除了打猎捕鱼之外重要的生活资源,所以《说文解字》将这三类资源相关的汉字列在“艸”部较靠前的位置,我们既然是学习《说文解字》,到“艸”部之后,首先接触到的就是这一类的字,今天要说的是这6个汉字:

说文解字第481课(现在司空见惯的菜)(1)

(今天要解说的六个汉字)

1、葵。读作kuí。《说文解字》给的解释的是:“菜也。从艸癸聲。”许慎给的线索不多,只说是菜,究竟是什么菜,许慎没说。《诗.豳风.七月》中说:“七月亨葵及菽”。这里的亨通烹,可见它的成熟季节是农历的七月。《古乐府.长歌行》中说:“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显然,这是一种常见菜。但其实葵菜现在仍有,只是说法不一。一种说法就是冬葵,也叫冬寒菜,锦葵科,二年生草本。叶肾形至圆形。夏初开淡红色小花,常簇生叶腋,嫩梢,嫩叶作蔬菜,种子、全草入药。如图:

说文解字第481课(现在司空见惯的菜)(2)

(冬葵)

也有一说,说冬葵就是农民所说的“麻苏儿”学名叫做冬葵子,也叫做:葵子、葵菜子、茼麻子。这种植物就极常见了,如图:

说文解字第481课(现在司空见惯的菜)(3)

(冬葵子)

另外,葵又是滑菜(即含有粘液的菜)的泛称,清代吴其濬在《植物名实图考》中称:“古人于菜之滑者多曰葵”。现在向日葵的葵是后来才有的植物,向日葵原产美洲,大概在明代才传入我国,最早叫“西蕃葵”。另外,葵也是姓。宋代有个叫葵方直的人。葵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481课(现在司空见惯的菜)(4)

(葵的小篆写法)

2、䕬。读作jiāng。《说文解字》解释说:“禦溼之菜也。从艸彊聲。”就是驱逐风湿一类病症的菜。《广韵.阳韵》说:“䕬,同‘薑’”其实就是姜,太常见的家用菜了。如图:

说文解字第481课(现在司空见惯的菜)(5)

(䕬)

“䕬”,就是古时候“姜”的称呼,在《说文解字》中,姜只作姓氏讲,并没有现在蔬菜或调料“姜”的意义。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开有黄绿色花并有刺激性香味的根茎,根茎肥厚,有芳香及辛辣味。叶片披针形或线状纹,无毛,无柄,叶舌膜质。穗状花序球果状,苞片卵形,淡绿色或边缘淡黄色,顶端有小尖头。䕬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481课(现在司空见惯的菜)(6)

(䕬的小篆)

3、蓼。读作liǎo或lù。《说文解字》称:“辛菜,薔虞也。”这种植物现在还是“蓼”这个称呼,就是蓼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蓼也是蓼科中部分植物的泛称。叶味辛(所以叫“辛菜”),可用以调味。大多生长在水边,有何首乌、水蓼、红蓼、扛板归等。“蓼”全草可以入药,而叶或茎则可拿来作染料使用。如图:

说文解字第481课(现在司空见惯的菜)(7)

(蓼)

蓼还用来比喻辛苦,比如《诗经.周颂》有:“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毛传解释说:“蓼,言辛苦也。”另外,蓼还用来作姓氏。当“蓼”读作lù时,指的是“植物高大的样子”。如《诗经.小雅》里说:“蓼彼萧斯,零露湑兮。”毛传说:“蓼,长大貌”。要视用处不同读不同的读音。蓼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481课(现在司空见惯的菜)(8)

(蓼的小篆)

4、 䔃 。读作zǔ。《说文解字》里称:“菜也。从艸祖聲。”除了说明是菜,是形声字外,同样没有更多线索。徐锴《说文系传》里引《古今注》里的说法:“䔃,一名蕺”,《广雅.释草》里也说:“䔃,蕺也”。哪什么是“蕺”呢?其实就是鱼腥草,侧耳根。䔃根像茅根,可以吃。“鱼腥草”的名字见于《名医别录》。唐苏颂说:"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所以俗称叫鱼腥草。样子如图:

说文解字第481课(现在司空见惯的菜)(9)

(䔃)

《齐民要术.采茹》里称:“䔃,紫色,有藤。”䔃,也写作蒩、葅、菹。它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481课(现在司空见惯的菜)(10)

(䔃的小篆写法)

5、,读作qú。《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菜也。似蘇者。从艸豦聲”《玉篇.艸部》称:“,今之苦”。《本草纲目.菜部.苦菜》称:“苣称,吴人称为苦蕒。……家栽者称呼为苦,实一物也”。称苣,所谓的苣,就是现在苦苣,也算是常见菜了。如图:

说文解字第481课(现在司空见惯的菜)(11)

(苦苣)

苦苣,菊科,多年生草本,叶茎皆含白汁。古时常常是救荒食物,全草皆可入药。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481课(现在司空见惯的菜)(12)

(的小篆写法)

6、薇。读作wēi。这个字现在还是常用字,《说文解字》释作:“菜也。似藿。从艸微聲。”有关这个字最常见的典故出自《史记.伯夷传》里的“……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这是个经典的故事,是讲人的气节和品质的经典故事,这里讲的薇,是这个字的第一种含义,就是野豌豆。豆科,一年或二年生草本,种子、嫩茎、叶都可以吃。如图:

说文解字第481课(现在司空见惯的菜)(13)

(野豌豆)

薇字另一个含义是蔷薇,主要指蔓藤蔷薇的变种及园艺品种,这种花是藤状爬篱笆的小花,落叶灌木,原产我国,变异性强。茎刺较大且一般有钩,每节大致有3、4个;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为5-9片,叶缘有齿,叶片平展但有柔毛。花常是6-7朵簇生,为圆锥状伞房花序,生于枝条顶部,花径约3厘米,每年只开一次。如图:

说文解字第481课(现在司空见惯的菜)(14)

(蔷薇)

薇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481课(现在司空见惯的菜)(15)

(薇的小篆写法如图)

大部分蔬菜和花草在古时的名字跟现代的名字并不一样,有些我们司空见惯的蔬菜和花草,古时却另有高雅和古稚的字称呼它,这些字大量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在阅读古文经典时,懂得这些字,对于了解文义大有帮助。但在《说文解字》艸部统属字中,这些字往往只做简单的一个字解释,详情并没有注明。我们一直所做的这一套解说,相对来说,只是较浅层次的将这些生僻的古文字作现代白话的解释,并不是深层次专门的文字学研究,所以,比如甲骨文分期注明,金文引用原文的出处等,我们并没有一一详细注明。

(【说文解字】之41,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