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分享过诗友“大野芳菲”的七首精彩律诗,其中有一首是《谒西湖岳王庙》:

壮烈忠魂何地凭,寻来最是此峦青。

森森劲柏栖霞月,寂寂苍碑武穆陵。

万古独承莫须有,一人绝唱满江红。

谁将半壁山河泪,挥作波光十里横。

满江红何时写的(万古独承莫须有)(1)

这首诗用新韵,写得很精彩,“万古独承莫须有,一人绝唱满江红”真切感人、令人泪目。“谁将半壁山河泪,挥作波光十里横”慷慨悲歌、波澜壮阔,“半壁江山泪”指南宋失去江北的半壁河山,这是英雄之泪,也是遗民之类,“波光十里横”,可见泪之多也。

我在点评此诗时,提到“此诗我最欣赏“万古独承莫须有,一人绝唱满江红”一联,对仗工整,用在这里恰如其分。”

满江红何时写的(万古独承莫须有)(2)

有几位网友提出很大意见,他们的观点很明确,“莫须有”不能对“满江红”,这联诗不算对仗。甚至有位网友提出“满江红”是词牌,必须词牌对词牌、人名对人名、植物对植物,这样才算对仗。

那“莫须有”能否对“满江红”?“万古独承莫须有,一人绝唱满江红”一联是否对仗?本文深入地探讨这个问题。

我原来曾经写过“对仗”的专题文章,下面首先复习一下对仗的基础知识。“对仗”形同“对联”,要求一联中上、下两句结构相同,词性相同,词义相关。对仗有好几种,主要有“工对”、“宽对”、“流水对”等。

满江红何时写的(万古独承莫须有)(3)

“工对”要达到三个条件,一是上、下联结构相同;二是相对应的字、词的词性相同;三是相对应的字、词其词义相关,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宽对”只需达到两个条件即可,即上、下联结构相同,词性相同,词义可以不相关,例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流水对”指上、下联一先一后,单独拿出来表达不了完整意思,合起来方可,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满江红何时写的(万古独承莫须有)(4)

再来看看“万古独承莫须有,一人绝唱满江红”这联诗,“万古”对“一人”,“独承”对“绝唱”,结构一致、词性相同、词义相关,这个没有问题。

最后看看有争议的“莫须有”对“满江红”,这两个都是专有名词,三个字要当作一个整体,切不可“莫”对“满”、“须”对“江”、“有”对“红”,这是书呆子思维。

“莫须有”是罪名,“满江红”是词名,都跟岳飞相关,加之两者都是专有名词,结构相同,因此两者对仗。所以说“万古独承莫须有,一人绝唱满江红”对仗工整,没有任何问题。

满江红何时写的(万古独承莫须有)(5)

最后再深入地探讨一下,有网友认为对仗必须“词牌对词牌、书名对书名、人物对人物、植物对植物”这是不对的,是“村学究之论”。为什么?

上下句每个词都“词牌对词牌、书名对书名、人物对人物、植物对植物”这样的对仗为虚假的“完美对仗”。大家可以看看,自古流传下来的名诗中有“完美对仗”吗?即使公认的工对“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也不是完美对仗,最后两个字“柳”和“天”就不满足。

道理很简单,“完美对仗”乃刻意为之,失去变化,且极易犯“合掌”诗病,大家可以深入地体会一下。

满江红何时写的(万古独承莫须有)(6)

朋友们,读了本文是不是对“对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你认为“万古独承莫须有,一人绝唱满江红”这联诗对仗吗?欢迎分享高见,共同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