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诗人韩愈在《送董邵南》一诗中写道:“自古燕赵多感慨悲歌之士!”我觉得这句话有失偏颇,历史上的北方多战乱,“燕赵多侠义之士”这话没毛病,比如像荆轲、廉颇、祖逖,兰陵王等人。
关键是侠客多并不意味着文人墨客少,燕赵大地也不乏文人贤臣,比如魏征、纪晓岚、刘墉等人,韩愈只提侠义之士不提才子贤臣有失公允。
别忘了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就出在燕赵大地上,讲真这个第一含金量蛮大的。
熟悉历史的都知道,科举制度始于唐盛于明清,科举成就了777位文武状元,有据可查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就出现在燕赵大地,他的名字叫孙伏伽。
据此我认为“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应改一改了。接下来咱就聊聊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孙伏伽的那些事。
孙伏伽影视形象
孙伏伽,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唐代贝州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人。
伏伽出生在一户耕读之家,其父是一个落第的秀才,略有文采,因此伏伽的启蒙老师就是他的父亲。
伏伽从小天资聪明,加上在父亲的培养下,小小年纪被人们称为神童。有关他小时候的故事很多,在此撷粹几则,以飨亲们。
有一年,父亲送5岁的伏伽去学堂,由于路途很远,走了一段路,父亲心疼儿子就把他托在肩上。
等到了学堂,私塾先生看到后说了一句:“子将父做马”,父亲听了很尴尬,不知道如何作答。
小伏伽脑瓜好使,眼睛一转当即回了一句“父愿子成龙”,先生听后很惊喜,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文采。
还有一次,先生的院内有一棵桃树,五月间刚长红了四五个桃子,先生每天都看看桃子生长的情况。
忽一日,先生发现桃子不知被哪个淘气的学生偷走了。
到了第二天课堂上,先生对这种偷摸行为很生气,于是说,是谁偷了桃子赶快站出来承认,否则会连累大家受罚,说着先生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一行字:“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接着老师指着这行字说,如果有哪个同学能对出下句,可以免大家受罚。
同学们开始苦思冥想,这时伏伽站起来道:“先生说话算数否?我有一联可对。”
先生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小屁孩但说无妨”。
伏伽开口道:先生听好了,我的下联是:“他年折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先生本无心追究桃子的事,不过想借此教育学生罢了,欣慰点了点头。
不得不说伏伽从小就有大志。有一年三月,他和父亲一同去踏青,正好路过村头一处名叫做凤凰台的地方。当时父亲一指儿子说道:“今朝同上凤凰台”。
伏伽心领神会父亲要他对下联,随即对曰:他年独占麒麟阁,父子二人击掌大笑。
古语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伏伽从小是一个聪明的孩子,长大后就成了隋朝的官吏,到后来被朝廷任命为万年县(江西万年县)法曹(相当于县级司法庭长),他决心从底层打拼起。
然而隋朝很短命,还没等伏伽建功立业隋朝就灭亡了。如此以来前朝旧臣被唐朝收编过去了,伏伽也成了唐高祖李渊的臣子。
刚刚称帝的李渊为了巩固统治地位,食言而肥要大开杀戒秋后算账。
原来隋朝灭亡后,李渊为了尽快扭转乱世局面,传旨天下各路反王只要放下武器投靠朝廷既往不咎。
基于此,天下十八路反王62路烟尘首领纷纷放下武器归顺了大唐。到世道平稳了,李渊旧事重提要大开杀戒。
此时孙伏伽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上表太祖说隋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不讲信誉。
如果太祖失信于天下,打唐和隋朝有什么区别呢?隋朝灭亡前车之鉴历历在目。难道高祖要步隋炀帝杨广的后尘?
最后伏伽还向高祖进谏了三条计策:第一条是这样写的:“天子有争臣,虽无道不失天下”。
这句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朝廷里铮臣,有犯颜死谏的忠臣,陛下虽有过错,但不至于失了天下。
说白了是规劝李渊要有容人之量,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第二条是“百戏散乐,本非正声,”伏伽认为隋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隋炀帝杨广沉迷淫乐,沉于靡靡之音所致,奏请高祖废除那些旁门左道的音乐,留下雅正之音,留下催人向上的乐曲。
隋炀帝贪图安逸享乐,官场淫风四起,是王朝灭亡的象征,劝告皇帝不要沉迷于声色犬马,要雅正社会风气。
第3条是:性相近,习相远。孙伏伽认为隋朝的灭亡来源于内部,隋文帝杨坚没有选好接班人,隋炀帝杨广身边都是一些佞臣,皇上亲小人远君子,这样的国家能长久吗?陛下应该引以为戒,在选太子和接班人时要谨慎,不可重蹈隋朝灭亡之辙。
这三条句句中肯,字字啼血,显现出孙伏伽不计个人得失,知而不言,言而不尽的品质。
“卿能言朕失,朕能改之,天下庶有谬乎!”
高祖深受感动,遂任命其为治书侍御史。
武德五年,唐高祖推行科举制,首开“科考取士”之先河,孙伏伽参加了殿试,结果高中状元,实现了他少时独占“麒麟阁”的宏愿,李渊委以重任。
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当时孙伏伽任禁卫军首领,是太子党和李二集团争取的对象。
伏伽审时度势,认定李世民必成大器,坚定选择站在了李世民这一边,有时候站对位置很重要。
政变时伏伽及时关城门阻断了太子党的救援,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在政变中丧命,李世民当了皇帝。
称帝后的李世民封孙伏伽为乐安(今江西抚州市)县男(正五品官),一年后转任大理寺少卿(相当于最高法院副院长),后任刑部郎中,户部侍郎、大理寺卿以及陕州刺史等职……
就在孙伏伽任大理寺少卿时,李世民喜欢上了打猎,原来他过惯了戎马生涯,闲下来有点手痒,经常带着十几个人去后山打猎,孙伏伽很担心皇上的安全,三番五次规劝李世民不要任性而为。
还说皇帝带着十几个人到山里打猎,如果遇到意外或刺客,国家将会陷入动乱,陛下的身体不是你个人的,一定要多保重。
这些道理李世民都懂,就是改不了喜欢打猎的毛病。
有一次李世民又要去打猎,刚出宫门就碰上了孙伏伽。
孙伏伽的性格与魏征很相似,认定目标九头牛也拉不回。李世民改不了打猎的习惯,孙伏伽决定冒死上谏。
只见他躺在李世民的马车前,伏伽可不是为了碰瓷。他对李世民说:“陛下,你要想去打猎除非从我身上压过去,否则就请陛下回宫吧!”
李世民一看心中大怒,这是要硬钢我。怒道:“挡我的路,难道你不怕死吗?”孙伏伽把眼一闭说了句:“我压根就没想活着回去”。
孙伏伽躺在马车前,陛下今天出门就请从老臣身上过去,我愿意用死唤起皇上对诚实忠告的采纳。
李世民一看孙伏伽真不怕死,他是一个明君,不愿意坏了自己的名声,于是急忙下车,扶起了孙伏伽,君臣等人一同回宫了。
孙伏伽为人忠实诚恳,敢于犯颜直谏,有魏征之风。其性格宽宏大量,处事从容,宠辱不惊,不枉历史上第一位状元之名。
显庆三年(658年),辞官在家养老的孙伏伽寿终正寝,高宗闻之辍朝三日,派特使隆重下葬了孙伏伽,史上第一位状元走完了人生。
文/秉烛读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