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名之路

12月15日,也就是昨天,著名历史小说家二月河去世了。

二月河的一生简介(二月河造就了大清影业的繁荣)(1)

二月河(凌解放)照片

二月河原名凌解放,1945年出生于山西昔阳。和“解放”一样,其弟妹“建华、卫平、玉平”的名字,都带着那个时代的印记。(这种时候适合推一波,名字和时代印记紫萱、欣怡、子涵不算什么,最可怕的重名在这里)

早年,二月河因父母工作调动而奔走于黄河两岸,据其回忆:“三门峡陕县那个地方有个太阳渡,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太阳。太阳落山了,整个黄河面上,整个邙山,呈现一派非常壮观的玫瑰紫色,像流淌着一河黄金。”

每逢二月,黄河凌开,大量的浮冰如万马奔腾般冲刷而下,场面极为壮观。或因为对黄河印象太深,二月河在《康熙大帝》第一部定稿时,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那条落日映照的二月黄河,这就是他笔名的来历。

曾有人说,金庸是武侠小说的宗师,二月河是历史小说的巨匠,在20世纪的文学江湖里,确有“南金庸、北二月河”的赞誉。当然,所谓“宗师、巨匠”,也许只是书商们免费奉送的营销高帽,不过作为市场上所稀缺的IP源,这二位是图书销量与影视剧收视率及票房的保证,这个倒是事实。最起码,如果说要举出“文字致富”的案例,他们显然是典型的例证,为文科人争了口气。

二月河的一生简介(二月河造就了大清影业的繁荣)(2)

金庸(查良镛)照片

很不幸的是,两位先生均于今年仙逝,昔日文学江湖的传奇,终于戛然而止。

相比于武侠小说,历史小说的创作更难,因为前者只需要一个宏大的背景,而后者需要更多的细节,对作者的功底是极大的考验。相比于金庸的成名之路,二月河也更为艰难。毕竟,他没有上过大学,只有高中学历,而且在小学、初中、高中曾各留一级,直到21岁才走出中学,直接进了兵营。从军12年后,转业到河南南阳的二月河直到40岁才开始创作小说,这在作家队伍中,无疑是少有的大器晚成了。

“大器晚成”四个字说起来轻松,其实过程十分艰辛。据说,当年写至深夜困盹难忍时,二月河就用烟头烫自己的手腕。如果此说是真,那古人用来励志的“头悬梁、锥刺股”得再加一条——二月河的“烟烧腕”!

二月河的一生简介(二月河造就了大清影业的繁荣)(3)

悬梁刺股

就这样,靠着这种碎片化的作息和“拼命三郎”的劲头,二月河在20年里写出了“落霞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这520万字的鸿篇大作。最终,二月河赶上了好时代,熬出来了。

二月河的一生简介(二月河造就了大清影业的繁荣)(4)

落霞三部曲影视版

试问,谁的成功又是偶然的、又是容易的呢?

二、史实批评

20世纪90年代后,二月河的小说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一时有洛阳纸贵之势。而随着《雍正王朝》《康熙王朝》两部电视剧的改编与热播,二月河很快名声大噪,一时享誉大江南北。

盛名之下,讥弹者亦不在少数。某种程度上说,如果不是二月河的小说及电视剧的普及,国人对晚清前的清朝史大体一片空白。然而,也有人认为,二月河的流行和于丹的走红一样,虽有普及之功,但也带来了更多糟粕。

被批评最多的,当然是小说及电视剧与史实不符。如《康熙王朝》中著名的“我孝庄”,再如小说中将纳兰性德说成是明珠次子并与四爷胤禛交好,事实上纳兰性德为明珠长子,而且30岁就去世了,他如何和年仅5岁的胤禛做朋友呢?

二月河的一生简介(二月河造就了大清影业的繁荣)(5)

《康熙王朝》我孝庄

小说中还将十三阿哥胤祥之母说成是蒙古公主宝日龙梅,实则胤祥亲妈是敬敏皇贵妃章佳氏,而且由雍正特赐附葬康熙景陵地宫。倒是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将宝日龙梅的形象做了重新改编,此举对剧情的推动及大阿哥形象的刻画起到了重要作用。

还有《雍正王朝》中的张廷璐,他是张廷玉的弟弟固然不假,但他并非雍正二年的恩科主考,也不存在什么科场舞弊被杀,他老人家做了一辈子的良臣,活到七十岁才寿终正寝。应该指出的是,电视剧的史实错误源自二月河的原著,并非是“我孝庄”那种自作主张。

类似的还有苏麻喇姑,她是孝庄太后身边的亲信侍女,但要说她与康熙皇帝、伍次友搞三角恋爱,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苏麻喇姑最起码也是康熙姑姑辈的人物,等到康熙成年时,苏麻喇姑已经五十多岁,发生忘年恋的可能性极小吧!

二月河的一生简介(二月河造就了大清影业的繁荣)(6)

苏麻喇姑与康熙

二月河之所以会有此奇思妙想,大概和他看的清人笔记小说比较多有关。《清代外史》中有一个康熙娶姑母(皇太极幼女、顺治之妹)的记载,苏麻喇姑的故事大概是受此启发。只不过,《清代外史》是清末民初无聊文人的哗众取宠之作,本身不足为据。

对于那些连野史中都找不到的人物,二月河倒也大大方方,直接在名字上点出,如康熙的“民间帝师”伍次友,而“伍次友”者,无此友也。

再如魏东亭,这个人物在历史上不曾出现,但其中有个猜字游戏,魏的原型不是别人,正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江南织造曹寅。曹寅字子清,号楝亭,按三国故事,“曹、魏”可以互换,而“东”的繁体“東”和“楝”十分接近。曹寅是康熙的奶兄弟,从小陪伴康熙身边,包括之后的任职等,都与魏东亭有重合之处。如果他不是曹寅,他又能是谁呢?

二月河的一生简介(二月河造就了大清影业的繁荣)(7)

曹雪芹构思《红楼梦》

为人所津津乐道的“邬先生”邬思道,这一人物也并非凭空构撰,其线索来自清人笔记《春冰室野乘》;而在历史上,邬思道还真是田文镜的幕僚,在李绂与田文镜相互攻讦的“科甲案”中,雍正曾在奏折中问起过这个人。由此可见,“邬先生”本人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没有书中那么神奇罢了。

当然,小说和电视剧有一些史实不符也无关宏旨,毕竟,没人会把它当成真历史。不过,有些东西太过离谱,甚至带有恶趣味就十分不妥了。譬如《雍正王朝》一开篇就是太子胤礽与康熙宠妃郑春华发生不正当关系,这未免匪夷所思,完全没有可信度。而且,剧中太子和大阿哥的形象与历史差距太远,倒是《康熙王朝》相对真实地还原了两人的形象。

在评选矛盾文学奖时,二月河最看重的《雍正皇帝》两次落选,因为其中涉及了雍正乱伦的情节。书中说,雍正曾在民间和人偷情生下私生女乔引娣,后者长大后被接进宫并封为贵妃。之后,乔引娣的母亲入宫相认后,母女先后自杀,雍正也自刎而死。

作为小说《雍正皇帝》的结尾,这真是太过离奇而荒谬绝伦了,电视剧改编时大概也看不下去,于是将乔引娣改成了十四阿哥救回的宫女,其他一概不提。

三、对批评者的批评

对于什么是“历史的真实性”,二月河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历史的真实性并不是指历史事件的真实性,而是整个历史大氛围的真实性。对整个历史要进行抽象,去伪存真、由此及彼……这样一种感觉,才能称之为合格的历史小说。”

因此,二月河的创作原则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不求真有,但求会有”,这倒也算是窥得历史与小说的真义所在。其实呢,历史小说也好,电视剧也罢,其主要作用是娱乐而非求知,认真你就输了。

某种角度上说,二月河是苦干的,同时也是幸运的。他生逢其时,又碰上了最好的电视剧时代,一时名利双收、身价暴涨。

或许因为对自己作品的太过珍爱,二月河对《康熙王朝》、《雍正王朝》这些改编电视剧并不是特别满意。对于改动比较大的,他只有八个字回应:无话可说,不说什么。就连口碑极好、豆瓣评分高达8.9分的《雍正王朝》一剧,二月河也只给它打了59.5分。

二月河的一生简介(二月河造就了大清影业的繁荣)(8)

《雍正王朝》豆瓣高分

以笔者之见,《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两剧虽源于二月河的小说,但无论从艺术水准,还是内容层次都高于原著,尤其在去繁就简、逻辑推进、人物刻画等方面,更是如此。可以这样说,是电视剧提升了二月河的小说,而不是二月河的小说成就了《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因为这样优秀的历史剧恐怕是几十年都难得一见的。

别的不说,近些年每到寒暑假,能够年年重播的,除了《西游记》,不就是《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吗?从这个意义上说,两剧的编剧、导演乃至主要演员,其对二月河作品乃至清史的理解,可能都不在二月河之下吧?

当然,对二月河的小说及相关电视剧的批评乃至攻击也很多,什么为帝王唱赞歌、专制的拥趸和帮凶、保皇派写手等等。但公正的说,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本就是帝王小说,《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也必须是清宫戏、辫子戏,如果不是,倒真见鬼了。

指责二月河带来了清宫戏的磕头之风,并认为这是专制思维的返潮,这种苛责有些无的放矢乃至于无厘头。批评本身没有问题,上纲上线就不好了。毕竟吾国帝制社会历时两千多年,“明君情结”“青天情结”早就深入百姓基因,指望一本小说来完成全民历史观的升级,这也未免太难为作家了吧?

二月河的一生简介(二月河造就了大清影业的繁荣)(9)

《雍正王朝》剧照

有意思的是,二月河在创作《乾隆皇帝》时,写作环境大大改善、写作技法也日臻成熟,但他试图斩断名利的缰索并渴望写出一部超越前两部的史诗性作品时,乾隆篇反而是三部曲中最没有影响力的。二月河说,《乾隆皇帝》像长江一样,上面激流线都过去了,慢慢的平静下来 ,就需要像品茶一样坐下来慢慢去品。但是,这部自视甚高且不那么歌功颂德的作品,却并没有引起受众的共鸣。

二月河的一生简介(二月河造就了大清影业的繁荣)(10)

二月河的一生简介(二月河造就了大清影业的繁荣)(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