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珠玑古巷详细简介(广东南雄珠玑巷)(1)

珠玑古巷位于距离韶关南雄市区东北方向10公里远的珠玑镇,珠玑巷又名沙水镇,在沙水河西侧。位于梅岭古道上,张九龄奉唐玄宗之命开凿大庾岭新路,从此梅关古道成为水上贸易和移民南迁最重要的路线。珠玑巷原为北宋京城开封府的一条巷名。当宋室南渡时,南迁臣民落足南雄之后,为表达对故都的怀念,将自己的聚居之地取名珠玑巷。

南雄珠玑古巷详细简介(广东南雄珠玑巷)(2)

唐敬宗时,张昌一家人七代同堂,朝庭闻其孝义,生气勃勃赐与珠玑绦环,为避敬宗庙谥,就将敬宗巷改名为“珠玑巷”。珠玑巷长1500米,宽5米,用鹅卵石铺砌而成,两旁民宅祠堂,店铺栉毗相联,曲直有致,弯凸自然,巷内有古榕、古楼、古塔、古桥、古建筑遗址等文物古迹及观光点。珠玑巷现有三街四巷,即珠玑街、棋盘街、马麒街和珠玑巷、黄木巷、铁芦巷,棘巷。建有北、中、南三个门楼。珠矶巷是中原人移居岭南的重要聚居地,也是珠江三角洲居民的发祥地和海外无数华侨的祖居。珠玑巷基本保持着古驿道的原貌,巷内分为北门、中街和南门,有3座城门式门楼,珠矶巷内建筑均为明末建筑物。在“珠玑古巷”牌楼西北,有一七层八角形的元代实心石塔,是广东省现存元代石塔中唯一有确切年代可考的石塔。

珠玑巷也是珠江三角洲一带主要族姓的祖居、汉族广府民系向岭南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南雄州志》载:元至正二十二年岁办10825引,清嘉庆13年,增至11458引又1921包零37斤,折合约5百万斤。(附注)这些盐由沿海船运至南雄,再由陆路运到赣南,也需挑夫十万人次以上。至于其他南来北往的客商,海外使者,无法计数。《利玛窦中国札记》一书记述1595年(明神宗23年)5月,利玛窦一行越过大庾岭时,看到客商来往的情形: “旅客骑马或者乘轿越岭,商货用驮兽或挑夫运送。他们好象是不计其数,队伍每天不绝于途。”珠玑巷每天要接待如此众多的客商,茶楼酒肆、客栈饭馆,生意兴隆,应接不暇。

珠玑巷已成为岭南人的一个朝宗圣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