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土耳其统治西班牙(奥斯曼帝国横扫巴尔干是靠人海战术)(1)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恶魔毛拉

字数:4038,阅读时间:约9分钟

编者按:一说到奥斯曼帝国,大家往往都会想到改变了世界的1453年。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旱地行舟,借助乌尔班大炮攻陷了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堡,宣告了中世纪的彻底结束。但是关于奥斯曼的军队,大多数人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很多人将19世纪衰败的奥斯曼帝国当作常态,认为当年奥斯曼能横扫巴尔干是靠人海战术。那么今天我们就从奥斯曼苏丹的力量象征,服装颇具特色的苏丹亲军作为切入点,看看奥斯曼帝国在16世纪称霸一方的真正原因。

奥斯曼土耳其统治西班牙(奥斯曼帝国横扫巴尔干是靠人海战术)(2)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

早期奥斯曼的蒂玛制度

苏丹亲军的土耳其语读音是耶尼切里yeniçeri,这个词虽然被意译成苏丹亲军,但是其实在土耳其语是“新式军队”的意思。有新就有旧,这里先介绍一下旧的蒂玛制度。

奥斯曼帝国的前身是塞尔柱突厥的一支部落,所以奥斯曼帝国被认为和蒙古一样是颇具游牧特色的帝国。其实这不太准确。在奥斯曼一世建国的时候,确实还带有相当的游牧色彩,但是在他的儿子奥尔汗继位后,由于国家实力的壮大,游牧部落的组织形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他对奥斯曼军队进行了改革。

这次改革非常类似于西欧的封建制度,他将土地划分为很多块分封给部下,最小的相当于西欧骑士领的区块被称为“蒂玛”。每个蒂玛根据特点要派出相应数量的刀盾手,长枪手或者弓箭手服役。

而几个蒂玛的部队组合在一起称为“阿赖”,类似于后来欧洲军队的团(regiment)。而几个阿赖组合在一起就是“桑贾克”类似于“旅”。这样就将军队的供养问题下放到了各个地方,能够提供一支更加稳定的军队。

奥斯曼土耳其统治西班牙(奥斯曼帝国横扫巴尔干是靠人海战术)(3)

▲15世纪末-16世纪前期的奥斯曼军队

另外,在奥斯曼一世时期就在国内大力推行伊斯兰教,虽然国教是正统逊尼派,但是也受到了苏菲派神秘主义的影响,和一般认为的比较古板的逊尼派有些差别。正因如此,在奥斯曼演变出了米勒特自治制度。

这个制度的意思是不论信仰,只要是归顺奥斯曼的统治,并且缴税,就不会过多干涉正常生活。特别是在攻城的时候如果主动投降,那么奥斯曼就保证军队进城后秋毫无犯。所以在很多时候,奥斯曼军队攻城并不是靠武力,而是劝降。这也是奥斯曼能够在城堡林立的巴尔干快速扩张的一个原因。

但是有得必有失,依靠投降得来的领地并不是苏丹自己拥有的土地,所以像“蒂玛”制度那样的分封制就不能随意推行了。对于要继续剑指欧罗巴的奥斯曼,建立一种新的制度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奥斯曼土耳其统治西班牙(奥斯曼帝国横扫巴尔干是靠人海战术)(4)

▲巴尔干半岛风光

穆拉德一世改革和德米舍梅制度

1365年,奥斯曼苏丹穆拉德一世为了解决兵源问题,对当时的奥斯曼军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他对在小亚细亚实行的蒂玛制度进行了升级,取消了蒂玛领地的世袭制度。土地的领主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并且如果蒂玛领主连续七年没有管理蒂玛,苏丹就会收回这片土地。

这样一来阻止了领主的土地兼并,而且提高了领主们的积极性。改制之后的领主被称为“西帕希”,也就是众多影视作品中奥斯曼重骑兵的形象。这种制度管理下的军队积极性是超过了当时西欧的世袭骑士军队的。

奥斯曼土耳其统治西班牙(奥斯曼帝国横扫巴尔干是靠人海战术)(5)

▲奥斯曼标志性的Sipahi西帕希重骑兵

而对于新征服的巴尔干基督教地区,穆拉德苏丹推行了德米舍梅制度(土耳其语意为“聚集”)。其实这种制度也不是他的原创,过去塞尔柱突厥帝国就有类似的“古尔兰”制度,古尔兰的意思是外国青年。

当时的塞尔柱突厥就有意地从被征服的外族人中,挑选优秀的青年为己所用。通过德米舍梅制度选出来的青年人就会成为“卡皮库鲁”(土耳其语意为宫殿的奴隶)。而这些人中的大部分会成为耶尼切里。

关于德米舍梅制度有许多误解,过去一些老的翻译将德米舍梅翻译为“血税”。这样的翻译给人一种惩罚性剥削的感觉。但是实际上德米舍梅并不是惩罚,它仅仅是指一种系统性的,定期对于外族人才的遴选。

虽然只从基督教家庭中选取,还要求改信伊斯兰,但是一般来说5年才招一次,并且平均只从适龄孩子(主要是男孩)中选2.5%,这显然不是一种很严酷的剥削。

奥斯曼土耳其统治西班牙(奥斯曼帝国横扫巴尔干是靠人海战术)(6)

▲攻城战中的耶尼切里军团

另外,卡皮库鲁虽然意思里带有奴隶,但是实际上他们的地位是高于自由民的,待遇也非常好。而且因为常年待在苏丹身边,升迁的机会也非常多。正因如此,许多家庭都以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卡皮库鲁而感到荣耀。

更有甚者,在波斯尼亚被奥斯曼征服时,他们的领主答应改信伊斯兰教,但是有个条件,就是以后德米舍梅要依旧适用于波斯尼亚。所以与其说德米舍梅是“血税”,不如说是一种安抚外族的福利。

德米舍梅制度有一套相对严格的挑选流程。首先独生子女、城市居民或者有一技之长的工匠都是不会被招募的。边境和军事要塞附近的家庭也是不会被征募的。排除了上述的家庭,基本就只剩下乡村里的条件还不错的家庭了。每一次招募一般人数都在2000人左右,被德米舍梅制度挑选出来的小孩,会被送到各个地方的宫殿中接受教育。

奥斯曼土耳其统治西班牙(奥斯曼帝国横扫巴尔干是靠人海战术)(7)

卡皮库鲁分为重点班和普通班,重点班会被送到皇宫中由首席宦官进行教育。教育时间可长可短,一般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周期结束时会有遴选考试。成绩没有达标的会留级,最多能训练三个周期。如果三个周期内都不能达标,那么会被遣返回家变回自由人。

他们的训练内容也非常多,首先是语言。除了学习土耳其语,还要再学习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然后,他们也要学习音乐和乐器,因为为了保持纪律被要求不能进行常规的如饮酒、赌博等娱乐活动,所以让他们学习音乐作为替代。

然后就是军事训练如剑术和弓箭,然后是体育训练如跑步和摔跤。最后,他们还要学习数学,历史地理等内容。在这些学习过程中,还会根据每个人表现出来的特长进行因材施教划分小班。毕业之后的卡皮库鲁有三个去向,分别是秘书、金库管理者和御厨。

奥斯曼土耳其统治西班牙(奥斯曼帝国横扫巴尔干是靠人海战术)(8)

▲土耳其重骑兵复原装备

奥斯曼帝国对于吃是非常看重的,而关系着苏丹的饮食的御厨那就更是受到重视了。而且为了避免被下毒,所以御厨必须是得到苏丹信赖的人担任。而这样也使得御厨在工作了几年之后,可以获得升迁去耶尼切里军队中当军官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耶尼切里的军旗是一口大锅,军官的名字也叫分汤人。

普通班的孩子会被送到各个行省的穆斯林中等家庭中寄宿,教育周期平均6年,在寄宿的过程中,这些基督教的孩子便耳濡目染的学习土耳其语以及突厥穆斯林的习俗礼节。普通班的学生文科方面的教育比较少,主要进行军事训练,但是数学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当他们的学习训练结束以后,会举行毕业仪式。毕业生排成一列纵队,由长官颁发苏丹亲军标志性的白色毡帽和一张写有名字和部队配属的证书。然后在当天晚上穆斯林晚祷结束后,会配发一套军服,这样就算是成为一名正式的亲军士兵了。

奥斯曼土耳其统治西班牙(奥斯曼帝国横扫巴尔干是靠人海战术)(9)

▲ 17世纪耶尼切里毡帽

出鞘的苏丹利刃

通过这样一套规范化的教育,耶尼切里不论是士兵还是军官,相较于同年代的欧洲军队,有着决定性的一个优势,那就是有文化。不要小看这个优势,要知道在当时的欧洲骑士阶级中,以医院骑士团为例,很多骑士甚至不会拉丁语,只会死记硬背几句祷告词,写信也需要有书记代笔。赫赫有名的医院骑士团都是如此,别的西欧军队也就可见一斑。

反观耶尼切里,每个人不但识字,还懂数学。俗话说知识就是力量,这样一支高素质高学历的军队,接受新事物,发明新战术的能力非常强。他们的教育背景和逻辑能力也给了他们更强的主观能动性,这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也是难能可贵的。

耶尼切里因为经受过长时间的训练,所以是难能可贵的复合型步兵。训练要求他们既可以使用弓箭火枪进行射击,也能拿长矛弯刀进行近身搏杀,能够应对战场上的各种情况。所以即使手中的武器损坏,也能轻松地捡起地上其他人的武器继续战斗。

奥斯曼土耳其统治西班牙(奥斯曼帝国横扫巴尔干是靠人海战术)(10)

▲ 手持阿巴斯轻炮的奥斯曼士兵

耶尼切里在军营中接受的是封闭式的管理,不允许有非必要的娱乐,但是并不是没有娱乐。他们会寓教于乐,比如进行军乐演奏训练纪律性,射击比赛和摔跤比赛培养竞争意识。并且服役期间是不允许结婚的,所以也没有风花雪月的事情分散精力,所以他们只能将多余的精力发泄在训练上,训练时长自然是惊人的。

并且他们的武器是苏丹花钱配发的,所以和西欧当时普遍自掏腰包买武器不同,在训练时不担心损耗,他们的训练会更加勤快,这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优势。在一个普遍征召兵的时代,这样一支“卷王”部队实在是降维打击。

耶尼切里最让人闻风丧胆的是他们恐怖的射击精准度。不论是使用土耳其复合弓,还是后来的火枪,他们在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后,都成为了神射手。

奥斯曼土耳其统治西班牙(奥斯曼帝国横扫巴尔干是靠人海战术)(11)

据法国驻伊斯坦布尔大使写书回忆,他曾经参观过亲军的军营,看到亲军士兵能够在保证射击精度的情况下,单手射击,而且使用的是重型火枪。并且他们还会在夜间训练,借助微弱的月光也能进行射击。这些技能别说是当时,就算是现代也是高标准。

但正是因为这样严格的要求,所以早期的耶尼切里军团的人数一直都不多,并且从上文中可以看出,他们个个都是能以一当十的超级战士。所以西方人对于他们“打仗只靠人海战术”的抹黑就不攻自破了。

除了对训练的高标准要求,奥斯曼人打仗还非常注重后勤,如果出动10万大军发起远征,会同时准备一支庞大的后勤军队,包括专业的伙夫、盔甲匠、枪械匠以及几乎和人数相当的牛车队。

奥斯曼土耳其统治西班牙(奥斯曼帝国横扫巴尔干是靠人海战术)(12)

在奥斯曼版本的国际象棋中,就有代表牛的棋子,可以看出奥斯曼人对于后勤的重视。可见奥斯曼帝国在16世纪横扫西亚欧洲的原因,并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人海战术,相反,16世纪的奥斯曼拥有一支纪律严明、勤于训练、注重后勤的近代化军队。

传奇落幕

但到了17世纪,德米舍梅制度逐渐被舍弃,耶尼切里内部开始出现裙带关系。虽然这一时期的苏丹亲军人数翻了几倍,但是训练废弛,纪律涣散,战斗力大不如前。但耶尼切里的名声却一直保留。

奥斯曼土耳其统治西班牙(奥斯曼帝国横扫巴尔干是靠人海战术)(13)

而同一时期的欧洲军队已经拥有了更加先进的枪械火炮,和近代化的后勤体系。面对如此费拉不堪的苏丹亲军,确实会让19世纪的欧洲人认为,曾经16世纪奥斯曼帝国是靠人海战术击败了他们的祖先。

战斗力不足,不影响耶尼切里形成利益集团干涉政治,他们甚至还几度废立苏丹。最终苏丹哈米德二世在西帕希骑士的帮助下,废除了耶尼切里,这样一支晚节不保的传奇军队也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参考链接:

苏丹之刃: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新军兴衰史(一)_哔哩哔哩_bilibili

weibo/asherhoa?layerid=4772587924620892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恶魔毛拉,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