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村教师的感悟(乡村教师最美的样子)(1)

□记者 杨淑栋 报道 王菲进行网络直播授课。

最美乡村教师的感悟(乡村教师最美的样子)(2)

□记者 杨淑栋 报道 王菲(左一)正在指导年轻教师进行网课教学。

周末人物·中国新闻名专栏

到乡村小学报到的第一天,她也曾打过“退堂鼓”,也曾几年“混日子”。但是当她沉下心来,品尝着成长的滋味,把教育当作了一种信仰。她体会到了“当老师是这么幸福的一件事”,她可以自豪地说,“我们会带着乡村孩子们不断探索、创新,让他们成为更好的样子!”

□ 本报记者 杨淑栋

本报通讯员 杨永杰 张浩

9月10日,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闪亮的名字2020寻找最美教师”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在发布仪式上,公布了10位最美教师、1个最美教师团队的先进事迹。淄博市桓台县荆家镇中心中学王菲是山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教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作为教师,如果我们把它仅仅当作一种职业,那么它只能是我们养家糊口的工作;然而如果把教育当作一种信仰,那么它终将成为我们为之奋斗的事业。在乡村教育这片沃土上,我品尝着成长的滋味,不断创新,拥抱未来,这就是我们新时代乡村教师最美的样子。”这是王菲老师在参加完最美教师颁奖典礼后写下的一段话。

从教13年来,王菲一直扎根乡村教学。2015年,王菲开始通过网络平台教学,并面向四川、甘肃、新疆等地区的贫困小学生推出公益网课。5年间,王菲共直播公益网课500多课时,最多全国有600多个班级同时在线观看,课堂辐射全国30余万名中小学生。

也曾几年“混日子”

9月15日上午9点半,桓台县荆家镇中心中学传来琅琅读书声,一位穿着白衬衫和蓝色牛仔裤的女老师向记者走来,阳光漂亮的外表让人眼前一亮。她,就是王菲。在办公室里,王菲谈起了她的从教之路。

到学校工作之前,王菲是一名瑜珈教练,在县城开了两家瑜伽馆,从事着时尚的工作,收入也不错。“当时因为家里人觉得女孩子当个老师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又稳定又体面。而且从小到大我也遇到了很多好老师,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了向往,2007年便考取了教师岗位。”王菲告诉记者,那时全县统一招聘、统一分配,她没想到自己会被分到桓台县最偏远最落后的荆家镇。

还记得新教师报到的那天,王菲坐着一辆破旧的面包车来到荆家镇前高小学,拖着行李走进了校园。“这里的教学楼、设施等还跟20多年前我上学那会儿差不多。”王菲进入校长室,看到的是用了十几年的陈设,全校最现代化的设备就是一部电话。理象与现实的差距,给王菲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一直在县城长大的她面对这里的一切,内心是抗拒的。

“从学校到县城坐车得半个多小时。那时觉得这里的条件太苦了,和我想的真的不一样,所以我想离开。当时就给家人打电话,想让他们把我接回去。”王菲心里打起了“退堂鼓”。

学校此前从来没有进过大学生,校长热情地带王菲到教室里走了一圈。“我去二年级教室的时候,班里有20个孩子,大家看到年轻的老师来了,都坐得非常端正。看到孩子见到我时的兴奋劲儿,就觉得我刚来就走不大好吧。”就这样,王菲暂时打消了走的念头。

当时学校里一共有100个孩子,只有5位老师,因为师资力量有限,通常一名老师要兼任两三门课。“我学的是音乐专业,却需要任教二年级整个班级的所有课程,外加三、四、五年级的英语。”本来立志做音乐老师的王菲既疲惫又苦恼。

最初的几年,王菲形容自己的状态就是“混日子”。有时看着学校的老教师,就会想到自己的未来,“就这么一年一年熬过去,熬到退休吧。”。直到2009年,桓台县组织教师优质课比赛,一路“散漫”的王菲在比赛中排名倒数第二。而当初一起入职的同龄人,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我在大学里担任过助理辅导员,年年拿奖学金,还算是一个学霸级的人物,但是那次比赛后真的发现,我在教师这个领域上是一个弱者,感觉自己成了一个‘学渣’,从那个时候起就特别自卑。”王菲说。

“我还不到30岁,混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一股巨大的挫败感笼罩着她,她开始觉得是时候作出改变了。就这样,王菲开始积极寻找机会外出学习,参加各种教学比赛。

真正的转变是在2012年,王菲与同校老师一起报名参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大赛,不为得奖,就为了出去开开眼界。“参加一个赛前说明会的时候,我们第一次听到了像‘主题资源网站’‘云’等等这样的字眼,这才发现自己有多落后。很多东西我们老师都不懂,更谈何给孩子们带来优质资源?”回程的路上,大家沉默了一路。

通过这次机会,王菲逐渐接触到网络课程。2013年,王菲与同事组成团队,再次报名参加NOC大赛,这次因为准备充足,他们在比赛中拿到了全国第二的好成绩,并结识了上海沪江网首席教育官吴虹。

这时,王菲已进入荆家镇中心中学工作,她意识到网络课堂或许能够弥补乡村教育现存的不足,便开始利用沪江网教育平台进行小范围的网课“试水”。

找到了方向的王菲,扎根乡村的心坚定了。

音乐专业的语文教师

“依托沪江网教育资源,荆家镇的孩子们第一次通过网络与北京、上海等学校的高级教师实现了互动。我就在一旁做助教,调节设备的同时引导孩子与线上老师交流。”王菲说,

随着网课的开展,学生们的眼界越来越开阔,孩子们的知识和内心都在慢慢发生改变。2014年10月,王菲带着学生荆晴去上海参加世界互联网创业者大会,这是荆晴第一次去大城市。当看到地铁站川流不息的人群,仰视着高楼大厦,之前只把考进县城高中作为最高目标的她,在大会上大声说出了自己新的理想:“互联网的学习让我把视野扩大到全世界。我想通过努力,站到更大的舞台上来绽放自己。”2015年4月,王菲又带着学生孙家政去北京参加LIFE教育创新首届峰会。面对台下众多听众,他能沉着冷静、条理清晰地演示和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

成长的不仅是学生,还有王菲。“我是个音乐专业的语文教师,刚开始语文知识储备实在是很匮乏,我很后悔在大学的时候没有多读几本名著。”王菲坦言,自己教了13年的语文,现在还要带九年级的毕业班。刚工作时学校没有中文专业的语文老师,都是美术、音乐老师,或是地理、历史老师代语文课,还有体育老师代生物课。很多人说“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这在乡村是很现实的问题。

“但是通过互联网,越来越多的名师走进我们的课堂,我也和学生们一起在学习。”王菲说,作为一个助教,自己不仅仅是一个课堂组织者,更要跟着名师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知识点,进而让自己提高,并应用到我自己的线下教学过程中,带着孩子们继续成长。

2015年8月,王菲迎来第一堂自己主讲的网课,正式从助教变成讲师。学校缺乏硬件设施,老师们就从亲戚朋友家七拼八凑借来摄像头、笔记本电脑等设备。“一会儿网卡了,一会儿麦又连不上……真的可以用‘手忙脚乱’来形容。”说起自己第一堂网课的情形,王菲到现在仍记忆犹新。

“我们的网课做得很早,算是新生事物。那时全市也没有几个学校做,更别提本就偏远落后的乡村学校了。”王菲告诉记者,由于缺乏相关技能,接受培训的机会也很少,她只能自己琢磨探索。“内容、排版、背景设置等一点一点精心打磨,一页PPT经常要做好几个小时,视频剪辑更是从零学起。”

不只王菲,当时学校的其他4位老师也全部参与进网课教学实践。“有两位老师把原来的老年机换成了智能手机,每月还多买10块钱流量。不同学科的老师一起备课,一个人碰到难题,大家纷纷出谋划策,齐心协力要把网课做好。”王菲说。

网课业务的增加必然带来了工作量的成倍增长。王菲和同事们几乎每天都要忙到半夜。“那时我孩子才1岁多,只能趁孩子和丈夫睡着了才能偷偷地备课。”王菲笑着说,“虽然很累,但大家都觉得特别充实,因为我们在共同努力做一件特别美好的事。”

“我们学校的互联网教学实践已经有5年多了,大致也形成了自己的模式。基本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网络名师课程和自己的网络课程相结合。”王菲拿出一张网课课程表,早晨7:40-8:00学生们会参加网络上的彩虹花和阅晨读,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一起在网络课堂中读诗,还会上麦展示朗读。“有老师算过,一年下来我们相当于多学了80节课的内容,学习了100多首诗词。”

拥有两个“课堂”

随着网络授课经验的不断丰富,王菲的授课范围也不仅仅局限于荆家镇中心中学,而开始面向全国更多的乡村学校。“我毕竟是音乐专业的,我教的校外网络课程主要是音乐课。”在网络上,王菲也找到了自己专业的契合点。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王菲得知很多大山里的孩子是没有上过音乐课、没有上过网课的,作为老师,她很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给山里的孩子上一节音乐课。“山里的很多孩子,上学和放学要走一两个小时的山路,他们学了唱歌,知道了什么是音乐,那么音乐就可以陪伴他们走山路,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他们就不再孤单。”王菲说。

“虫儿飞,

花儿睡,

一双又一对才美。

不怕天黑,

只怕心碎,

不管累不累,

也不管东南西北。”

镜头前,王菲给四川白云小学的10个孩子边唱边表演了《虫儿飞》。2015年,她第一次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上了一堂音乐网课。她希望以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喜欢上音乐,让音乐飞进他们的心田。

“全校两个一年级学生,8个四年级学生,只有一个老师,孩子们从来没有上过音乐课。”王菲说,她当时使用的还是单向摄像头,无法跟孩子们互动,但是摄像头那一端,10个小脑袋争先恐后地凑到镜头前,孩子们渴望的眼神,他们脸上天真无邪的笑容,让我感觉到作为一个老师特别满足和幸福。”王菲说。

“乡村尤其是贫困乡村,更需要优质的教育资源。我觉得现在我们缺少的资源、师资通过网络都可以解决。”

如今,王菲拥有两个“课堂”:一个是桓台县荆家镇中心中学,在这里,她是语文与音乐老师;另一个课堂在网上,学生们来自于四川、云南、甘肃等地的贫困乡村。她与这些学生们距离很远,从未在现实中碰面,但是他们之间又很“近”,电脑和互联网让他们只有一屏之隔,音乐让他们相遇、心心相印。

“记得有一次过年的时候,我在网课上问孩子们的新年愿望是什么?几个孩子说是希望能够来山东在现实中见到王老师。那时的我特别感动,突然觉得一个老师的社会价值得到了体现,原来当老师能够传道、授业、解惑是这么幸福的一件事。”

在另一个虚拟空间里,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那些偏远山区的孩子身上。5年的时间里,王菲共网络授课500余节,辐射全国30多万名乡村孩子。直播点击量最多时,有全国600多个班级同时在线观看。

通过网络打开世界的窗

2020年2月1日,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荆家镇中心中学宣布停课,此时距离中考还有142天,学生和家长心里都很没底。

停课不能停学,全国上下只能通过网络教学。5年的网络教学让王菲积累了不少经验,相对淡定从容。

“每天要直播、写教案,备课、批改作业,还要不断和家长沟通,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情况,几乎没在12点前睡过。”虽然对网络教学驾轻就熟,但负责毕业班的王菲同样倍感压力。

“课上,我们会有外教课,整本书共读课等,有时还会组织参与全国的主题班会,在拓展课堂知识的同时,也通过网络进行体验式的德育活动;每个周五的夜晚,忙碌了一周的王菲都会和学生们在网络课堂里猜字谜、读名篇、练演讲、作分享……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许多学生加入其中。”王菲说,每个周末的晚上在荆家镇中心中学线上课堂里会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特色课程。比如,学生们自己来主持的最美朗读者,自己制作PPT,搜集想要朗读的内容、主持、互动,提高他们的网络素养和综合能力;毕业班的老师利用休息时间在网络课堂上开设中考系列课程,解决了中考时间紧、任务重的难题,实现线上和线下的结合。

“我们这届毕业班从一进入初中就接受了网络教学,用互联网学习了3年的这些农村孩子已经能熟练地在网上学习、交流、分享,线上备考很顺利。”王菲告诉记者,学生们的成绩并没有下滑,今年中考,荆家镇中心中学的高中上线率比往年提高了10%。这让王菲更加坚信当初带着孩子们借助在线教育来改变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疫情暴发以来,除了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王菲还抽出时间,主动帮助第一次接触网课的乡村教师,先后对8000多名乡村教师进行了线上培训。

作为全国最美教师,王菲说:“疫情防控期间的‘停课不停学’考验着我们所有的老师,尤其对于乡村孩子的在线教育更是一个大的考验。但随着国家大力扶持乡村教育,我们的乡村孩子早已通过网络打开了通往世界的那扇窗,坐在教室里我们可以通过班班通链接全国的名师,拥有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学伴,实现着优质的教育资源共享。”

新乡村教师

互联网学习让王菲实现了教师发展的弯道超车,年纪轻轻的她已桃李满天下。然而当王菲自己改变并受益时,她更希望越来越多的乡村老师一起来改变。

“在直播的过程中要减少停顿,可以跟学生聊聊天,引导现场的助教老师,让气氛一直保持活跃”,“单次课程的容量可以再缩小一些,让孩子学完后就可以有所展示”……9月15日上午11点半,荆家镇中心中学年轻的音乐老师窦静刚刚结束自己的第一堂对外网课,来自河南、江西、云南等地的241个班级共同聆听了她的课程。课后,王菲与几位旁听老师一起总结此次网课,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今年荆家镇合班并校,我们的老师从30多人增加到70多人,其中不乏年轻的骨干教师,我希望越来越的老师能加入到网络教学团队中。”王菲说,

在王菲投身于网络课堂的这几年里也有来自县、市的学校前来“挖”她,但她都拒绝了。

“有的老师离开乡村是因为他觉得在这里除了条件艰苦之外,没有上升空间。而我觉得通过互联网能够找到教师的成长之路。其实不需要去县城发展,我在这儿、在网络上就可以成长。”王菲说。如今,除了自己在网上授课外,她还联合其他同行在网上开始进行乡村教师培训,让更多偏远山区的教师与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课堂与外部世界接轨,缩小差距。

2016年,王菲成为沪江网“互+计划”导师,跟随他们一起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上万名乡村老师,让他们从理念开始改变。2018年6月至今,王菲又积极参与到国家精准扶贫项目中,和很多老师一起通过网络给新疆的孩子们上国语课程,提升他们的普通话水平。王菲已为6万余名乡村教师进行了“互联网+”培训。

“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就是希望大家在提到乡村教师的时候,不再是贫穷落后的样子,而是拥有着新理念、新技能,自信、阳光的新时代的乡村教师形象!”王菲说。

2017年,王菲荣获“马云乡村教师奖”。今年9月9日上午,淄博市庆祝第36个教师节大会召开,王菲作为教师代表作了发言。

“作为300万乡村教师中的一员,我也可以很自豪地说:新时代的乡村教师已经开始具备新理念、新技能,我们会带着乡村孩子们不断探索、创新,让他们成为更好的样子,让乡村教育绽放新时代的光彩!”王菲说。

来源: 大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