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名臣名将系列——王方翼

说到“皇亲”,大家头脑里的第一印象会是什么?

华屋广厦、锦衣玉食、斗鸡走狗,妥妥的人生赢家范儿!!

可今天这位主角,身为一个皇亲,却幼年便被赶出家门,盛年嗜血边疆,凭真本事砍出了功名富贵,到晚年又因为皇亲的标签,被连坐流放崖州(海南三亚),客死他乡。

这位一点也没享受皇亲福利的唐朝名将,便是王方翼

很多人没听过名字,但功勋赫赫的名将!

历史上真实的太监托孤(晚年被贬海南的皇亲)(1)

一、坎坷前行一路奋起

王方翼(625年-687年3月18日),字仲翔,并州祁(今祁县)人,出于太原王氏,乃隋唐望族后裔。

祖父王裕,为隋朝司徒王秉之子,娶李渊同母妹为妻(后封为同安公主),其女嫁入隋宫为隋炀帝皇妃。

李唐定鼎后,王裕任隋州刺史 、官至开府仪同三司,死后高谥为“文”

王裕之子王仁表,贞观时曾任岐州(今陕西凤翔)刺史,他的儿子就是王方翼

按常理说,王方翼背靠太原王氏的族望,又有两朝高官的官荫,还有同安公主做老祖母,官场之路要不走得顺风顺水,真有点对不起祖宗。

可王方翼却根本没机会享受家族华丽的背景板,他父亲王仁表乃是庶出,与同安公主颇有些摩擦。

王仁表一去世,尚在幼年的王方翼便和母亲,一起被同安公主逐出家门,安排到别业(凤泉墅)居住,直到同安公主去世,才有机会回到长安。

《新唐书·王方翼传》:“方翼早孤,哀毁如成人,时号孝童。母李,为主所斥,居凤泉墅。方翼尚幼,杂庸保,执苦不弃日,垦田植树,治林垠,既完墙屋,燎松丸墨,为富家。”

童年生活在乡间的经历,很好的锻炼了王方翼的品格,让他少小时便掌握了耕种的知识,也为其后为官时,重视民政打下了基础。

唐高宗即位后,李治的王皇后是王方翼的堂妹,沾着皇亲边儿的他,被从千牛卫提拔为安定令(甘肃泾川县北)。

历史上真实的太监托孤(晚年被贬海南的皇亲)(2)

王方翼到任后,深感本地豪族兼并土地、横行乡里。

他一方面鼓励开荒耕织,致力发展生产;

另一方面对豪绅重拳出击,强硬镇压了恶霸皇甫氏。

其余豪绅皆闻其声而股栗,不敢稍有异动。但他强硬的整治手段,也得罪了不少人。

几年后,王方翼被人诬告,获罪降职为朔州(山西朔州)尚德府果毅。

在长安为母守孝期间,王方翼的一个朋友获罪被判斩首弃市,无人敢出面安葬。

王方翼说:“栾布哭祭彭越,是义士;周文王埋葬尸骨,是仁;如果不讲义气、不讲仁德,何以侍奉君主呢?”

亲自出面操办了安葬事宜,李治知道后,非但没有怪罪,反倒认为王方翼有情有义,是个值得培养的干才。

不久,王方翼离开长安调任肃州(酒泉)刺史。

当时,吐蕃已占据吐谷浑故地,不断对河西走廊展开进攻。

可肃州城防残破不堪,根本不堪抵御蕃军进攻。

王方翼到任后,立刻发动民夫、士兵加筑城墙,并引多乐水为护城河。

随着,肃州城垣、烽燧、巡查等一系列防御体系的建成,肃州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安泰。这也让周边民众,从战乱中获得了喘息。

凭借王方翼一系列军事、民生的综合治理,肃州渐成河西宝地,周边郡县的饥民纷纷投奔。

历史上真实的太监托孤(晚年被贬海南的皇亲)(3)

二、奔赴西域立镇碎叶

662年(唐高宗龙朔二年),西突厥部落在阿史那·都支、李遮匐带领下,叛离大唐,归附吐蕃。

679年(调露元年),西域的政治格局突变,自立为西突厥十姓可汗的阿史那·都支与部落首领李遮匐,联合吐蕃,进兵安西四镇,准备再建西突厥汗国。

六月,唐廷商议发兵征讨时,裴行俭建议道:“吐蕃气焰嚣张,又值李敬玄战败、刘审礼阵亡,怎能再出兵西方?”

“臣有一计,可不劳大军!”

“现今波斯王去世,其子泥洹师尚在长安为质。不如以送其归国为由,途经阿史那·都支、李遮匐所部时,趁机取之,可不劳而功也。”

裴行俭深知,于万里之外取敌魁首,乃天外飞仙之策。但用计当奇正守和,须有一果毅沉着之人为辅。

因此,当唐高宗采纳建议之后,裴行俭特意提出选王方翼为副手,兼任检校安西都护,原安西都护调任庭州(新疆吉木萨尔)刺史。

裴行俭护送泥洹师一行人抵达西州(新疆吐鲁番)后,故意四处宣扬“天气太热,不适合远行,待凉爽后,再行西进。”

阿史那·都支心中大安,不加防备。

历史上真实的太监托孤(晚年被贬海南的皇亲)(4)

裴行俭

裴行俭以狩猎为由,召集周边部落青壮近万骑随行。

随后,裴行俭带队策马狂奔,边走边整编队伍。不数日,便赶到距阿史那·都支部落十多里处。

猝不及防的都支,面对唐使的“问候”,只能率领五百多人迎接,当场被击落马下,绳捆索绑。

擒了阿史那·都支后,裴行俭精选锐骑,日夜兼程奔袭下一个目标——西突厥别帅李庶匐

临行前,他将都支及手下头目交予王方翼,命其即刻启程赶赴碎叶,并叮嘱到达后马上展开防御,作为战术支撑点。

王方翼星夜兼程到达碎叶水河畔,即刻展开城防修筑工作,将碎叶城四面12道门全部加建了瓮城。

而后,他将周边部落首领请来赴宴,诸胡见碎叶城森严的守备,无不咂舌,竞相贡献方物,表示友善。

《旧唐书·列传·良吏》:“又筑碎叶镇城,立四面十二门,皆屈曲作隐伏出没之状,五旬而毕。西域诸胡竞来观之,因献方物。”

正是在裴行俭、王方翼两手皆硬的配合下,阿史那·都支、李庶匐之乱迅速平息。

安西四镇的建置也从龟兹、于阗、疏勒、焉耆,向西拓展为龟兹、碎叶、于阗、疏勒

历史上真实的太监托孤(晚年被贬海南的皇亲)(5)

碎叶城遗址

三、热海之战血浸征袍

679年,裴行俭计擒阿史那·都支、李庶匐,降服西突厥各部。

但不久后,唐朝北方的局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贞观初年便被降服的原东突厥部落,掀起了规模浩大的复国运动,逐渐形成了后突厥汗国(突厥第二汗国)。

这对同宗同源的西突厥势力,产生了巨大影响,让一些西突厥部落蠢蠢欲动。

682年(高宗永淳元年),西突厥首领阿史那·车薄率部起事,安西都护府再次面临严峻的挑战。

阿史那·车薄是西突厥车鼻施部的首领,他在裴行俭计取西突厥期间,表现的相当好,一度成为唐朝在西域重点培养的代理人。

但后突厥复国运动的浪潮波及到西突厥后,阿史那·车薄突然反目,频频与后突厥联络,图谋给唐朝管控下的西域,来个左右勾拳。

历史上真实的太监托孤(晚年被贬海南的皇亲)(6)

682年,车薄发兵攻打弓月城(新疆伊宁县附近)

弓月城是唐代丝绸之路北线重要的军事、政治、商贸中心,西突厥军队的动向,让西域的形势陡然紧张起来。

唐高宗又任命裴行俭为金牙道行军大总管,准备领兵出征。但还未出师,裴行俭便于长安家中病逝,享年六十四岁。

关中唐军暂时不能驰援,时任安西都护王方翼立即调兵遣将,带兵增援弓月城。

安西唐军行至伊丽水附近时,与车薄的西突厥军遭遇,王方翼不给对手展开部队的机会,身先士卒冲入敌阵,斩首千余,逼迫车薄退却,弓月城转危为安。

但不久,西域的三姓咽面部落也反叛,与车薄联手抗衡王方翼。

王方翼率安西唐军及诸胡仆从军团,在热海(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与西突厥联军展开决战。

此战打得极为艰苦,在初次交锋中,两军皆士气旺盛,打得势均力敌。

战斗中,王方翼为流矢刺穿手臂伤情严重。

但紧急关头,主将受伤下撤,将严重影响唐军士气,甚至可能直接左右战局。

王方翼拔出佩刀斩断箭杆,面不改色的继续作战,未曾包扎的伤口鲜血淋漓,从甲叶缝隙中渗出,染红了战袍。

但他面不改色,继续指挥唐军猛攻。

历史上真实的太监托孤(晚年被贬海南的皇亲)(7)

战役结束后,王方翼受伤的消息渐渐传开,其帐下的部分胡人的首领,认为主将受伤必将影响士气,这可能是唐军即将崩溃的征兆。

便暗中互相联络,准备趁王方翼受伤,将其生擒后交予阿史那·车薄买个功劳。

但王方翼早就料到,自己受伤会引起一些人的异动。他不动声色的召集诸胡首领开会。

会议上,王方翼拿出军费犒赏诸军,领赏处设在军帐外,让胡人首领一个接一个到帐外领赏。

结果,企图反叛的首领,出去一个,便被砍一个。

此时恰好西风大起,王方翼让士兵敲锣打鼓,搞得像是为领赏者喝彩。结果前后数十个胡人将领,稀里糊涂的没了脑袋。

清洗了内部叛乱势力后,王方翼再次对西突厥叛军发起了进攻。

阿史那·车薄还在大帐中,等着见王方翼的脑袋,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唐军的猛攻。

猝不及防之下,被唐军攻入营寨,唐军斩首七千余级,车薄只身逃走,从此在历史中消失不见。

随后,唐军趁势续攻三姓咽面部落,共擒获首领三百人余人。

《新唐书·王方翼传》:“永淳初,十姓阿史那车簿啜叛,围弓月城,方翼引军战伊丽河。败之,斩首千级。俄而三姓咽面兵十万踵至,方翼次热海,进战,矢著臂,引佩刀断去,左右莫知。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即遣骑分道袭咽面等,皆惊溃,乌鹘引兵遁去,擒首领突骑施等三百人,西戎震服。”

热海之战后,诸胡部落无不震服,西突厥势力则被彻底打残。

阿史那王族的号召力跌至谷底,曾经臣服于西突厥的各部纷纷自立。

以至于,之后唐朝多次任命阿史那王族成员为代言人,都无法获得各部真心实意的效忠。

西域的政治格局,从唐与西突厥的战和关系,转变为唐与突骑施、葛逻禄的博弈

由此可见,王方翼指挥的热海之战,意义何等深远。

历史上真实的太监托孤(晚年被贬海南的皇亲)(8)

四、流放崖州客死他乡

平定西域后,王方翼调任夏州(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都督。

他到任时,正值瘟疫肆虐,耕牛几乎死亡殆尽,百姓无法耕地,只得逃亡他乡。

王方翼查阅了大量古籍,发明了一种新的耕地农具。这种农具“施关键,使入推之”“力省而见功多”,称为“耦耕法”

这种新型农具,保证了在缺少耕牛时,也能对田地实施深耕,让当地百姓免除了迁徙逃亡之苦。

永淳初年,朝廷商讨西域事宜,王方翼奉召进京。唐高宗特意观看了,他在热海之战中的箭伤。

但此时,王方翼的堂妹(王皇后)已被废为庶人,朝中无人为其说话。

李治也不过是“视其创,帝咨嗟久之,赐赉良厚”,并未给予重用。

历史上真实的太监托孤(晚年被贬海南的皇亲)(9)

永淳二年(683年)唐高宗病逝,武则天实际执掌朝政。

这时破落皇亲的标签,又被有心人想起来了。

武则天为稳固权利,开始有意识的剪除皇室羽翼及忠心的边将,王方翼恰好两者都沾边。

很快就因裴炎、程务挺一案牵连入狱,并判流放崖州(海南三亚),途中王方翼忧愤而死,时年六十三岁。

《新唐书·王方翼传》:“武后时,王后属无在者,方翼自视功多,冀不坐,而后内欲因罪除之,未得也。及务挺被杀,即并坐方翼,追入朝,捕送狱,流崖州,卒于道,年六十三。方翼善书,与魏叔琬齐名。”

纵观王方翼一生,既能对决沙场,尸山血海不动其荣;又能体恤农耕,赈济百姓,堪称文武兼备的干才。

只可惜,头上这道皇亲的标签,非但未能疏通官场,反倒成了催命的魔咒。

可怜!可叹!!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家乡特色签约内容


详解历史细节,厘清来龙去脉,视角不同的中国历史!欢迎关注“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

历史上真实的太监托孤(晚年被贬海南的皇亲)(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