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大概很少有一个导演像诺兰这样,每一次出新片,影迷就好像过节一样,迫不及待在互联网每一处地方讨论,试图破解他的电影之谜。

为什么?

因为诺兰电影的观影门槛实在有点高,毫不夸张地说,大部分人看一遍根本无法看懂全部内容,也很难串起影片中的所有细节。

为什么刺客信条系列在国内能火(信条如此晦涩难懂)(1)

图为诺兰在电影《信条》拍摄现场。

而且这一门槛还在逐年加码。如果说《盗梦空间》的门槛高度是一棵树,《星际穿越》是一栋楼,那么诺兰的新作《信条》就是喜马拉雅山。

既然这么“烧脑”,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趋之若鹜?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毕竟,能真正拒绝诺兰的人,又有几个?

为什么刺客信条系列在国内能火(信条如此晦涩难懂)(2)

电影《信条》剧照

时间的魔术

诺兰爱玩时间概念,老粉早已见怪不怪。

从处女作长篇《追随》开始,诺兰的作品就是对时间这一概念的反复拓展和深化。比如《盗梦空间》中,区隔开每一层梦境的方法,就是下一层梦境的时间比上一层要慢十倍;《敦刻尔克》中,陆上一周,海上一天,空中一小时被剪接在一起;直到最近的这部《信条》,更是将“逆时而行”作为核心的科幻概念演绎出整个故事。

为什么刺客信条系列在国内能火(信条如此晦涩难懂)(3)

电影《盗梦空间》剧照

如何施展这样的“时间魔术”?诺兰有两大“法宝”。

其一,是台词的密度。

诺兰的电影有个传统,依靠大量台词说事儿,借角色之口推演“时间魔术”背后的科学原理,交待剧情线索,所以看诺兰的电影是很辛苦的。

你需要盯着字幕,再回想两遍。至于电影赖以生存的画面构图、镜头关系、空间运动,似乎都不如琢磨台词含义来得重要。

为什么刺客信条系列在国内能火(信条如此晦涩难懂)(4)

其二,是一种激进的蒙太奇策略。简单来说,就是将两段完全不同的时间剪辑到一起,创造出一种新的意义出来。

这种蒙太奇策略在电影中具体表现为画面和声音的自由组合:例如,《盗梦空间》里空间折叠的奇思妙想。

为什么刺客信条系列在国内能火(信条如此晦涩难懂)(5)

《信条》里“逆向时间倒流”的剧本设定:人物在各个时间线上的活动都是与时间逆向流动的。例如,身边的人会倒走,飞鸟会倒飞,火焰不会烧伤你,而是冻伤你。

为什么刺客信条系列在国内能火(信条如此晦涩难懂)(6)

在画面和声音的自由组合中,帮助识别时间流向的视觉标记,判断人物“时态”是否逆转的场面信息,这些本该详述的细节,诺兰却有意无意地能省则省,他的电影像万花筒一样的变幻莫测,营造出一种“烧脑”的效果。

为什么刺客信条系列在国内能火(信条如此晦涩难懂)(7)

《盗梦空间》里旋转的陀螺就是一个重要的视觉标识。

不过,一旦我们通过冥思苦想实现“顿悟”,最终理解了诺兰电影这一套精密的“时间魔术”构造和精巧的情节设计,就会产生了一种类似于“惊异感”的情绪,破解谜题的成就感也会随之油然而生。

《信条》的观影成本有多高?

然而这一次,当我们满怀着“《盗梦空间》精神续作”的期待走进电影院,却发现自己卡在了最后一个环节:高密度的台词和蒙太奇策略都有了,然而“顿悟”却迟迟未来。

为什么会这样?

这种观影上的困难,很大程度上源自片中独特的“逆转时空”设定。

简单来说,“逆转时空”就是通过未来人发明的一种特殊装置,实现一种类似倒带的效果:车倒着开,人倒着走,一切都反向重演,时间也随之倒流。

为什么刺客信条系列在国内能火(信条如此晦涩难懂)(8)

通过旋转门可以进入逆向空间,实现局部的时间倒流。

不过对于诺兰,观众们的心态一向都是双标的:

别的电影没看懂:这什么垃圾电影,逻辑狗屁不通。

诺兰电影没看懂:确实需要二刷。

在一份广泛流传的观影建议中,有影评人建议先自学“熵增”“熵减”“单电子宇宙”“祖父悖论”“曼哈顿计划”“莫斯科歌剧院挟持事件”等涉及物理、历史、科幻的知识点,然后再开始看电影。

贴心的电影博主们,早已为你准备好了时长50分钟起跳的混剪视频,2万字的深度解析,外加50个你一定会错过的细节,来帮助你复盘。

做完这些课后作业,就可以开始二刷、三刷了。

为什么刺客信条系列在国内能火(信条如此晦涩难懂)(9)

然而残酷的真相是:如果第一遍没懂,二刷三刷也是不会有效果的,毕竟按照片中的设定,“过去不可改变”。

这也没什么了不起,毕竟有着同样困惑的不止你一人,就连主演们也是如此:

为什么刺客信条系列在国内能火(信条如此晦涩难懂)(10)

男二号罗伯特·帕丁森在采访中表达自己的迷茫。

不要去理解他,要去感受他

目前,关于《信条》的评价呈现出两极分化之势。这是否意味这些年来,诺兰完全活成了一个只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导演呢?

并没有。思客君认为,看完《信条》后诺兰的套路越来越清晰了,似乎可以给他盖戳了。

对于视听,诺兰一直追求极致,明明可以用电脑后期特效完成的内容一定要实景拍摄,一丝不苟往高标准走。

《信条》里的这架波音747,诺兰真金白银买回来,反手就炸掉。

为什么刺客信条系列在国内能火(信条如此晦涩难懂)(11)

为什么刺客信条系列在国内能火(信条如此晦涩难懂)(12)

盗梦空间里的“自转走廊”,上一秒是墙壁,下一秒就会变成地板。它不是什么特效魔法,而是一个真的能自转的走廊。

为什么刺客信条系列在国内能火(信条如此晦涩难懂)(13)

演员和摄像钻进去,一边转一边拍。

为什么刺客信条系列在国内能火(信条如此晦涩难懂)(14)

而对于人物和故事,他在输出自己脑子里不断蹦出来的新点子时,也没有忘记循序渐进的突破和试探观众的底线。

例如,《暗黑骑士》提出生存、社会、阶级、人性等方面的拷问,通过对上述社会哲学问题的探讨,帮助观众理解影片的深刻立意。

为什么刺客信条系列在国内能火(信条如此晦涩难懂)(15)

“时间三部曲”刚刚上映的时候,尽管“烧脑”,诺兰也都会通过角色去给观众做大量的讲解,以降低观影门槛。

比如《盗梦空间》小李子会坐在咖啡店和你说什么是“梦中梦”;《星际穿越》甚至用画图的方式,告诉你虫洞理论。

为什么刺客信条系列在国内能火(信条如此晦涩难懂)(16)

而到了《信条》,在仅有的一个科学家讲解“逆转子弹”后,全靠剧情推动,能不能理解全看观众天赋了。

为什么刺客信条系列在国内能火(信条如此晦涩难懂)(17)

很明显,诺兰一直用自己的电影向外拓展人物和叙事的边界, 实践自己的想法,直至哲学的边缘。

至于《信条》到底能不能算一部好电影?诺兰自己早已给出了答案。

为什么刺客信条系列在国内能火(信条如此晦涩难懂)(18)

片中的名台词,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观众的忠告。

参考资料:

1.《谁敢说自己看懂了诺兰的新片?》,一碑电影,2020年9月5日

2.《不出意外,朋友圈被它炸了》,奇遇电影,2020年7月6日

3.《为什么诺兰的魔术失效了?》,看理想,2020年9月8日

4.《看不懂诺兰怎么了?最烦秀智商的》,新周刊,2020年7月7日

5. 《信条口碑两极化:诺兰这一次是创造了视觉的奇观还是失败的魔术?》,新京报书评,2020年9月8日

6. 《作为奇观的信条,其实你并不需要看懂》,全历史,2020年9月7日

来源:新华网思客

监制:唐心怡

编辑:周佳苗

校对:马宇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