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吕布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形象被他刻画的更加突出。在那个战乱四起但依然遵循儒家大义的时代,群雄们并没有忘记诚信二字,并以此招徕天下豪杰收为己用。事实上这些人做的事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窃取刘氏江山,所谓盗亦有道,大家心照不宣,表面上依旧是要做出维护汉朝利益的样子来安悠悠众口。而吕布则是一副利欲熏心,即无主见又无大志,反落得慌慌如丧家之犬,成为了别人的陪衬。

小说以刘备一生立志要恢复汉室的使命为故事主线,叙述了刘、关、张三人的兄弟情深和诸葛亮受刘备知遇之恩死而后已的忠贞精神。相比之下,吕布的不忠不义毫无底线的人物特性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忠诚与背叛、睿智与愚蠢的道理。遂被张飞称之为“三姓家奴”。

痛斥背信弃义的人(丧失底线犹如过街之鼠)(1)

虽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赞语,但这只是片面的讲述吕布的勇猛,仅此而已。语有出处:说的是当吕布投奔袁绍时曾与成廉、魏越三人三骑在黑山贼张燕的部队中往来冲突,大败张燕的事迹,这之前还曾骑马单挑过李傕、郭汜两人,使其落败。这样的吕布确实是位不可多得的猛将。

但是当吕布贪婪董卓能给予的权势诱惑杀掉了非常倚重他的丁原后,毅然决然的投入到了董卓麾下。且与董卓誓如父子(意思是关系很亲密,并没有真的认董卓作义父),可正赶上董卓有一回心理不痛快,便向吕布掷戟,这让吕布一直怀恨在心,再加上吕布又曾与董卓的婢女乱搞关系,就此恐慌不安的吕布在王允的串掇下谋划刺杀了董卓。至此自认为劳苦功高的吕布居然有了干预政事的想法,却屡遭王允反对。这时正赶上董卓原来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起来反叛,打着为董卓报仇的旗号围攻长安城,于是寡不敌众心里极度郁闷的吕布只好逃出长安向东而去。

痛斥背信弃义的人(丧失底线犹如过街之鼠)(2)

离开长安的吕布虽然郁闷,但心情还是很好的。因为他自认为斩杀董卓为国除害的行为一定会受到天下人的拥戴,可全不知他卖主求荣、认贼作父、贪得无厌的行径已经为人所不耻,而且这个标签在东方群雄的心里看法都是一致的。只不过是因在乎吕布个人的勇猛(三国志载: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又是用人之际,大家才会收容他,也是相互利用罢了。吕布到的第一站是武关袁术处;第二站是河内太守张杨处;第三站是冀州袁绍处。在袁家两兄弟帐下的时候,吕布仗着自己击杀董卓而有恩于袁家(袁绍讨伐董卓时,被董卓斩杀了叔父袁隗及其家族)的心理,放纵部下抢掠强暴,挟恩图报的行为被袁氏兄弟所不耻,故此吕布又先后两次投奔于老好人张扬。

痛斥背信弃义的人(丧失底线犹如过街之鼠)(3)

当吕布在第二次去往张扬处时,得到了一个可与群雄逐鹿的机会:陈宫趁曹操东征徐州的时候背叛了他,并说服张邈一起拉吕布入伙夺取了曹操的老巢—兖州大部分区域。吕布除了能逞一时勇猛之外,对于军事谋略运用方面实在是不敢恭维。虽然他暂时处于优势,但根本不是曹操的对手。于是很快败退下来的吕布带领残部家眷继续东行,投奔徐州的刘备。

好不容易又找到容身之地的吕布在见到刘备后,掩饰不住那种献媚而又感激的心情,恬不知耻的称呼刘备为弟,古人对于礼节是很重视的,既然刘备是弟了,吕布又让自己的妻子向刘备行礼,还设宴款待。丝毫没有一点寄人篱下的觉悟。这时候袁术正攻打刘备的徐州,得知吕布在时,便写信约吕布说你要能忙我打败刘备,粮饷物资都可以全部供应。翻脸如翻书的吕布二话不说就把刘备的徐州给夺了,并自领徐州牧。袁术眼见无利可图也就中断了对吕布的军粮供应,恰好刘备正向吕布投降,吕布借此不再逼迫刘备让其驻军小沛,以为外援。真是世事难料,昨天的主人转眼间就变成为了今天的寄宿者。

袁术知道夺取徐州无望,又打起了拉拢吕布的算盘,要与吕布结成儿女亲家。于是袁术借故遣兵三万进攻刘备,可怜的刘备反倒成了他们相互欺负的对象。好在吕布不算太傻,他怕袁术打败刘备后受到束缚牵制,所以才上演了辕门射戟一出,惊退了袁术部将纪灵。

痛斥背信弃义的人(丧失底线犹如过街之鼠)(4)

逐渐恢复些元气的刘备,复又遭到吕布的猜忌,刘备再次受到吕布的蹂躏。这次解救刘备的人则是曹操,并资助刘备让他继续牵制吕布。正当袁术和吕布狼狈为奸要真正结成亲家的时候,陈珪这位爱国人士站出来游说吕布:曹操奉迎天子,义正顺命,袁术僭越帝号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你应该与曹操联合才对。把这样一个大义的帽子扣在吕布身上让他顿时觉得有了找到组织的感觉,于是很干脆又彻底的拒绝了袁术,还杀了袁术的使者韩胤,提其头送与曹操当作自己的投名状。吕布摇乞的举动大让曹操高兴,因此皇帝下诏特封他为左将军。

恼羞成怒的袁术大为震怒,派兵征伐吕布结果反被吕布所败。随着粮草的消耗殆尽,好歹也算是一方诸侯的吕布尽然伸着脖子向驻守莒县的臧霸要粮,可是无缘无故的谁认识你呀,结果臧霸给了个闭门羹,吕布只好灰溜溜的返回驻地。可见这位的脸皮有多么的厚!

倒霉的刘备又一次被吕布和袁术打败后逃走。看够了吕布弄出的一出出戏剧,曹操终于腾出手来要对付吕布,一雪前耻。于是开战失利的吕布即不听陈宫之言反信妇人之话,在遭到部下反叛,袁绍又无援助时,意识到了自己已是山穷水尽,这才向曹操投降。

要说三国中谁最恨吕布,那无疑是刘备无疑。实力弱小的刘备几次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上,杀人不过头点地,欺负人也不带这样的。曹操何许人也,刘备与吕布的恩怨他是一清二楚,所以当曹操准备给吕布松绑时,刘备惊呼道:不可,明公不见吕布事丁建阳、董太师乎!可见刘备对吕布有多么的顾忌,要不是吕布已死,恐怕还会在刘备心里留下阴影也说不定。

痛斥背信弃义的人(丧失底线犹如过街之鼠)(5)

故曹操言:布狼子野心,诚难久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