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出了很多经典的谍战剧,其中热度最高的应该是《潜伏》,而情感和内涵更充沛的是谍战之王柳云龙拍的《风筝》,全员智商在线的剧情最为紧凑的应该是《黎明之前》。很多人在评价谍战剧的时候,往往以情节曲折故事完整来评论,所以大部分人心中排名第一的谍战剧,大约都在上述这三部剧当中。
很多谍战剧中,主角最大的任务是拿到一个城最终潜伏下来的特务名单或者破坏地方的某一种活动,比如《潜伏》和《黎明之前》。而在《风筝》中,最终任务是找到另外一个高级特工。像《伪装者》,则是为了保护一份重要的资料。
在这种有具体任务的剧情下,主角目标明确,可以被刻画的或胆识过人,或沉着冷静,或文武双全。从看剧的角度讲,确实在看的时候会很爽,但是在看完之后,一旦静下心来,往往觉得经不起推敲。比如《潜伏》中,余则成假装坐顺车,正好让陆桥山看见马奎和左蓝喝茶,如果陆桥山这种特工,会相信这是一个意外,那么陆桥山估计应该混不到天津站的高层。种种硬伤,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而言之,主角比对方多了光环,好剧的优点就是把光环处理的很巧妙,所以看起来会很爽。这种结果就是,在看左蓝或者《黎明之前》女主角死亡的时候,很难能感动观众,因为大家都知道,主角肯定会报仇。
有人会认为《北平无战事》不是一部谍战剧,而是一部历史剧。因为这部剧剧情过于宏大。
《北平无战事》讲的不是一个人的故事,而是一群地下工作者在北平解放前夕的故事。有经验丰富的北平三号人物谢培东襄理,有从老区来的武装斗争经验丰富的“红旗老五”刘初五,有饱读诗书但不懂得斗争的“学委负责人”严春明,有年纪轻轻但是却负责总体工作的张月印,有把握全局悲天悯人的刘云,有兢兢业业为敌人的贪腐添砖加瓦的崔中石(中石:忠实),而男女主角,一个是跟着美国大兵飞越驼峰的“特别党员”方孟敖,一个是燕大副校长的女儿“特别党员”何孝钰。这些人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北平的解放,汇集到了一起。
剧名中包括了“无战事”,而其实演的是为什么无战事。无战事的背后,是多少地下工作者的付出与牺牲。比起其他剧中面对各种严刑拷打被杀害或是被救走,北平无战事中,对于死亡的镜头越是给的轻描淡写,你越是能感到战争的残酷。比如崔中石,被拉去监狱,分分钟就秘密处决了。前后差了可能就有十多分钟。而像刘初五,负责整个北平地下党武装的人,为了救严春明,被北平警察局局长,党通局的徐铁英一枪打在后背上,当场牺牲。还有被抓的严春明和学生等地下党人,徐铁英一声令下,说杀就杀。
本剧最大程度上告诉我们,当年我们是如何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国民党到底是如何失去民心的。这部剧其实也是根据部分历史改编的。
记得在《建国大业》中,张国立扮演的蒋介石说了一句:“不反腐亡党,反腐亡国”。我们都知道,在解放战争开始的时候,我军的数量还远少于国军,武器装备更是落后,但是短短三年就能江山易手,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北平无战事》中,揭露的就是国民党自身的问题。
剧中并没有回避在北平的地下工作者的不足,比如严春明,没有及时发现藏在队伍里的铁血救国会成员梁经伦,这是他的错误,但是严春明以死唤醒梁经伦,这又是其的伟大之处。又比如张月印,为了掌握全局情况,以防局势有变,给谢培东同志造成巨大的危机,但在知道自己犯错后,积极认错,积极补救。这就是可贵之处。那些在战争年代的地下工作者,无需再过神话,他们也是人,也会犯错误。如果各个都是神枪手,各个都算无遗策,我们还用那么艰苦打三年吗?
反派一号是由陈宝国扮演的党通局全国联络处主任,兼北平市警察局局长。而这个挥金如土,杀人如麻的二如将军,最终也只是被留在了北平。如果按照大部分目前的爽剧的剧情,主角表妹被杀,怎么说都应该有主角亲自报仇雪恨,而即便是谢培东,面对杀害女儿的凶手徐铁英,也不能动手,因为,除了这个家,还有这个国。
沉默着牺牲的人,沉默着忍耐的人,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愤怒,而是因为他们有信仰,他们又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做,就是促成北平的和平解放。
整部剧中,当那个飞扬跋扈,在军事法庭上要被判死刑还依然嘴硬的方孟敖,变成一个面对表妹死亡还要忍耐帮敌人配送物资的沉默的地下党人的时候,你会发现,没有一场胜利,是没有牺牲的。这种牺牲,远比死亡更难以忍受。而他们做到了。
当那个抱着“士为知己者死”的心态,为党国效力的梁经伦,最后毅然决然的与其割裂。当“铁血救国会”最忠诚的战士曾可达饮弹自尽,你会明白,有一种失败,叫做咎由自取。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