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千里佳期一夕休,怨良夜,恨明月,从此,李益的心中不在有爱,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愿我心跳如空而你温柔似风?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愿我心跳如空而你温柔似风(你问我爱你有多深)

愿我心跳如空而你温柔似风

写在前面: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千里佳期一夕休,怨良夜,恨明月,从此,李益的心中不在有爱。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论离情别绪,豪放的欧阳修自有一份豁达的情怀。

的确,明月本无情,尘世间的种种情感不过是多情的人们强行加给它而已,可即便是这样,我们还是愿意赋予它真情和美好。

比如,古人用“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之句描写思妇的消瘦形象,我们读来已觉相当具体,可当你看到张九龄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时,会不会有眼前一亮之感?

明月皎皎,清辉氤氲,多么的纯洁美好,思妇的形象是不是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呢?如果你觉得这样就是描写思念比较高的境界了,那就错了,因为还有让你意想不到的描写。

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张先笔下的思念不在是苦苦思念和傻傻等待,而是化身亭亭月千里伴君行,这同样奔赴的情感,才更打动人心。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宋 张先《江南柳 隋堤远》

简译

这里是水陆交通要道,每天都很繁忙,大路上不知道有多少车马来往,扬起阵阵尘土。

运河里,不知道有多少船只扬帆远航,长桥上,更不知道有多少人折柳送别,寄托离情。

昔日里,看到他人送别都替人感到难过,何况今日自己也要饱尝离别之苦,这个中滋味就可想而知了。

夕阳隐没,一弯新月从西城上空升起,我一遍遍地登楼远眺,多么希望自己就像那亭亭新月似的,能够如影随形伴你一路远行。

赏析

多情自古伤离别。在这首词里,作者惜墨如金,既不写离别前的万千叮咛,也不写离别时的执手相看,只把重点用在别后的思念上,设喻唯美,语言朴素,格调清新,给人余韵悠长之感。

上片写别路,自从隋炀帝开通济渠,在河渠旁筑御道栽种柳树后,此地就被称为“隋堤”。

夹路依依千里遥,路人回首认隋朝。”,罗隐在《隋堤柳》中这样描述隋堤,可见,这是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

这里每天都有送别的情景,长桥上,人们折柳相赠,长路漫漫,不论是车马遥遥,还是扬帆远航,唯愿远行之人一路平安,早日回还。

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山水迢迢,别路依依,这是一个让人断肠的地方,见别人离别都觉得悲伤,何况当这样的情景发生在自己身上呢!

上片风轻云淡的描写,看似事不关己,实则是在蓄势,为下片绵绵不绝的思念之情做铺垫。

数声风笛离亭晚,远行的人渐行渐远,送别的人高楼望断,从夕阳西下到新月初升。

原来,思念从转身的那一刻就开始了,送行的人开始后悔没有随同前往了,仰头望月,忽发奇想,如果自己是天边那一弯新月该有多好。

李白挂念贬谪蛮荒的王昌龄,写诗安慰“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而此词中的主人公也希望与牵挂之人千里随形。

李白托付明月的是一颗牵挂之心,而此词的主人公却把整个身心都赋予亭亭明月,风里雨里,千里伴君行,更显深婉真挚,动人心弦。

上片写别路,下片抒别情,全文虽没有直接写难舍难分的离别场景,但从别后主人公的望月怀远和临风怅惘,就能感受到彼此情感的深厚,依依之情,令人动容。

写在后面:

张先,字子野,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慢词亦佳,小词极为深婉清新,欧阳修曾给予他“桃杏嫁东风郎中”的雅称。

张先仕途顺遂,没有大起大落,一生富贵,与苏轼、梅尧臣等诗酒唱和,有着深厚的友谊,据《石林诗话》所载:“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

张先这首《江南柳 隋堤远》写别情的小词,语言浅显易懂,格调清新健康,极具艺术特色,通过今古别情来衬托自己的别情,设喻明快,情感真挚,令人有会为无情之感。

想起流行歌曲中的一句唱词:“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想来,月亮代表的心,还是难以企及张先的“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因为,只有同向奔赴,才会夜夜流光相皎洁……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半圆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