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改扩建中小学(今年预计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53所)(1)

去年落成的东莞中学新教学楼。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摄

去年东莞完成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52所,新增学位约5.38万个;今年全市预计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53所,新增学位约6.72万个。

4月15日上午,东莞市召开2022年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工作推进会,通报去年全市学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并部署今年工作。东莞市副市长黎军及各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参会。

黎军表示,今年东莞教育扩容提质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从抓好服务保障、抓好品质提升、抓好质量安全着力,圆满完成今年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目标任务,为东莞在“双万”新起点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教育支撑。

●南方日报记者 黄婷

去年完成新改扩建学校52所

2020年3月,东莞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正式拉响,计划用五年时间逐步完成新建改扩建学校超200所、增加学位超30万个。首年攻坚,东莞以全年完工32个项目、动工98个项目超额完成攻坚任务。

在4月15日召开的推进会上,东莞市教育局首先通报了2021年全市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学校项目建设完成情况。去年,东莞共完成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52所,新增学位约5.38万个,比年初既定45所目标超出7所,比年初既定新增4.68万个的目标超出0.7万个。

由此,2020—2021年两年全市共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84所,新增学位9.08万个,连续两年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教育扩容提质成效明显。

具体来看,去年完工的52个项目中有市属学校12所、新增学位1.59万个,其余项目分布在20个镇街(园区),其中大朗镇、黄江镇完成学校数全市最高各5所,万江紧随其后共4所;攻坚力度较大、增加学位超2000个的镇街(园区)一共7个,分别是大朗新增学位7480个、茶山新增学位4320个、石碣新增学位3270个、塘厦新增学位3240个、万江新增学位3120个、黄江新增学位2970个、东城新增学位2350个。

根据规划,今年全市计划完成新建和改扩建公办中小学共53所,共新增学位约6.72万个,共投资约69.96亿元。其中,新建学校11所,投资规模超4亿元的项目有4个:松山湖未来学校(投资7.9亿元)、东莞市塘厦第二初级中学(投资5.9亿元)、东莞市镇远中学(投资5亿元)、常平镇新城学校(投资4.1亿元)。改扩建学校42所,共投资33.13亿元,涉及20个镇街,其中完工项目超过3个的镇街有5个,包括桥头镇、石排镇、凤岗镇、虎门镇、中堂镇。

今年公办高中学位预计增加1.45万个

招考季临近,当前全市公办高中学位情况备受瞩目,而今年作为市属高中建设集中的一年,计划新改扩建9所学校,学校项目均在秋季开学前完成,共新增高中学位1.45万个。其中,包括东莞外国语学校新增学位1650个,长安中学新增880个,东莞市第五高级中学新增1200个,塘厦中学新增1500个,东莞市第一中学新增1500个,东莞实验中学新增1200个,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新增1200个。此外,东莞理工学校新增3000个,今年首年招生的松山湖未来学校新增3600个。

为了保障9所学校如期投入使用,东莞市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指挥部透露,在学校项目施工中将执行领导联系负责制,逐校落实督导责任,并采取顺排工序、倒排工期等有效方式,把握时间节点,赶时间、比进度,争取早日完工项目。

除了落实高中项目建设,今年东莞还将集中力量突破启智学校、德育基地等难点项目建设,尽早缓解启智学校学位需求,而德育基地项目将争取在2022年动工建设。

为实现既定目标任务,今年指挥部将全面跟进项目建设进度,结合教育攻坚项目管理平台,全面落实“黄红牌”制度,强化部门工作考核。

针对2020年、2021年已完工的84个项目,则加快开展项目竣工验收工作,严格对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要求,灵活采取分部验收、专项验收等多种验收方式,全面保障验收工作效率,全面确保学校项目“扩一所,优一所”,确保完工项目按要求标准投入使用。

教育扩容攻坚项目增至244个

自2020年启动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后,教育千日攻坚连续三年被列为东莞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

结合全市学位及项目进展情况,东莞纳入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项目共244个,在此前基础上继续调增8个。其中91个新建项目,153个改扩建项目,可增加学位36.51万个。涉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11所,增加学位29.92万个;高中阶段学校33所,增加学位6.59万个。

自攻坚行动启动以来,以《东莞市关于加快公办中小学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蓝本,东莞形成了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1 6”政策体系,从规划管控、土地资源、城市更新、财政资金、物业资产、审批服务、工作机制等全方位提供保障,并建立健全全流程工作机制。

一方面,进一步发挥机制政策效能,继续发挥组长会议、挂表督办、跟踪协调等工作机制,畅通市镇常态化联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教育千日攻坚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另一方面,进一步提升建设效率,加大力度在全市推广采用社会代建制,完善社会代建制度政策体系,强化社会代建项目监管,切实发挥代建制实效,解决实际问题,高效、高速推进学校项目建设。

同时,在两年实践探索中,就新改扩建学校土地规划、资金投入等,市镇两级不断创新,形成了丰富的经验。以东坑镇为例,该镇创新提出“村建镇办、镇建市办”三级联动模式,打开全镇教育新局面。在“村建镇办”模式中,在创办特色幼儿园的成功经验下,该镇继续将该模式运用在新建镇第四所公办小学上。新小学项目由东坑镇彭屋村提供30亩建设用地,并负责出资建设,建成后由镇负责办学,镇财政根据工程项目总概算,按每年利息不低于6厘的方式,向彭屋村支付租金。新小学建成后,预计开设36个教学班,至少能提供1620个优质公办小学学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