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和抗菌素的异同(什么是抗生素和)(1)

图片来源于网络

抗生素的现代概念是指由微生物代谢产生的,选择性地抑制或杀灭其他病原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化学物质。

抗生素的英文为antibiotics,1928年9月英国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发现抗生素的人。我国于上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末将“antibiotics” 译为“抗菌素”,因为当时这一类药物较少,人们对其的认识只限于其抗菌作用,后来随着医药学科的发展,大量抗生素被发现,其作用和应用远远超出了“抗菌”的范畴,除了抗细菌作用,部分抗生素还具有抗支原体、原虫、真菌、病毒等其他微生物的作用;而某些药物如放线菌素D、博来霉素等本身无抗菌作用,但却具有抗恶性肿瘤作用;所以“antibiotics”一词再翻译为“抗菌素”就不合适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自90年代至今antibiotics在药理学中不再译成“抗菌素”,而称为“抗生素”的原因了。

虽然以上是比较专业的概念,但是从抗感染而且易于大众理解的角度出发,简而言之“抗生素”就是抵抗所有微生物病原体的药物,其中包括了抗细菌的药物、抗真菌的药物、抗病毒的药物等;而“抗菌素”就是单纯抵抗细菌的药物。我们平常所说的“病毒感染时不需要应用抗生素”,这里的抗生素其实指的是抗细菌的药物(所谓的“抗菌素”),因为流感病毒感染应用的抗病毒药物也属于抗生素的范畴。

在和患者的交流中还有一个经常使用的词指的也是抗菌药物,就是所谓的“消炎药”。“消炎”也就是消除炎症的意思,而这里的“炎症”是指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其实引起“炎症(inflammation)”的原因有许多种,比较常见的是各种感染(infection),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这里要注意英文“inflammation”和“infection”不是相同的意思哦!其实在医学名词中的“消炎药(应该称抗炎药)”指的是能够消除机体炎症(inflammation)的药物,这类药物也同时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所以称为解热镇痛药,例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因为其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同样具有抗炎作用)的甾体化学结构不同,也称为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这类药物没有抗菌作用。

  • 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霉素类和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等;

  • 大环内酯类:包括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 氨基糖苷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

  • 喹诺酮类:包括诺氟沙星、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

  • 还有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磺胺类,等。

  • 抗病毒的药物包括:

    • 抗DNA病毒的阿昔洛韦、阿糖胞苷、拉米夫定等;

    • 抗RNA病毒的奥司他韦、三氮唑核苷等;

    • 光谱抗病毒的利巴韦林、干扰素等。

    其实谈到抗生素这个话题不得不说一下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生物,绝大部分微小到肉眼看不到,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常称为病原体,大体上可分为细菌、病毒、原虫、真菌、以及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非典型病原体。其中最大的病原体是原虫,最小的病原体是病毒。

    关于细菌

    细菌有数千种不同的类型,但是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种类相对较少;根据细菌的形态大体上可以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体等。

    抗生素和抗菌素的异同(什么是抗生素和)(2)

    球菌

    抗生素和抗菌素的异同(什么是抗生素和)(3)

    杆菌

    由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包括:

    • 猩红热

    • 白喉

    • 细菌性痢疾

    • 布氏杆菌病

    • 李斯特菌病

    • 伤寒、副伤寒

    • 钩端螺旋体病

    • 麻风

    • 霍乱

    • 鼠疫,等

    关于病毒

    病毒是一类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具有遗传、复制等生命特征的微生物。从遗传物质可分为:DNA病毒、RNA病毒、蛋白质病毒(如:朊病毒)。 根据病毒的形态大体可分为球状病毒、杆状病毒、砖形病毒、冠状病毒和丝状病毒等。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系统,所以需要依靠宿主细胞才能存活,一旦离开宿主细胞,就无法生存,也不能独立自我繁殖。

    抗生素和抗菌素的异同(什么是抗生素和)(4)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包括:

    • 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流感)

    • 水痘

    • 单纯疱疹/带状疱疹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病毒感染)

    • 巨细胞病毒感染

    • 麻疹

    • 腮腺炎

    • 风疹

    •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 各种病毒性肝炎(甲肝、乙肝、丙肝、戊肝等)

    • 狂犬病

    • 黄热病

    • 登革热

    • 艾滋病,等

    更多育儿知识

    请关注:宋红梅教授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