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鉴赏 单选

0人 0%

蝉——虞世南(初唐)

0人 0%

野望——王绩(初唐)

神童骆宾王咏鹅(七岁神童历千载)(1)

写作背景:骆宾王小时候住在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骆父好客,家中客人不断。一天,家中有客人到访,闲暇之余,客人问了骆宾王几个问题,龆龀之年的骆宾王对答如流,客人大为惊奇。接着客人和骆宾王来到了门前的骆家塘,面对绿塘、白鹅、红掌、碧波的美景,骆宾王吟诵出了千古绝唱《咏鹅》。

神童骆宾王咏鹅(七岁神童历千载)(2)

特色鉴赏:《咏鹅》没有太过高深的人生哲理,表现出的是七岁孩童眼里的美好世界,格调清新自然、欢快洒脱,富有浓郁的田园气息,展现了孩童的天真烂漫。首句运用叠字,三个“鹅”字连用,表现出小诗人见到白鹅游绿塘时的欣喜,将儿童的纯真展现的淋漓尽致。次句紧承上文,运用了拟人手法,一个“歌”字赋予了白鹅以人的情感,令人读来仿佛能闻得白鹅欢快的叫声,也表现了白鹅曲项高歌的得意情态。三四句长与炼字与字句的对仗。“白毛”“绿水”“红掌”“清波”,颜色鲜明,色彩清新,寥寥几笔勾勒出白鹅戏水图,使人如临其境,同时,这几抹色彩也将读者带入了小诗人烂漫的童心之中,令人印象颇深。三四句“浮”对“拨”,两个动词将绿塘之静景写的活灵活现,动静结合,描绘了环境的之清新,使久居城市喧嚣的人心里漾开一抹醉人的清香。全诗语言洗练,手法颇多,技巧高超,无愧于千古绝诗之名。

神童骆宾王咏鹅(七岁神童历千载)(3)

技巧分析:(1)拟人:拟人就是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把物当做人来写。好处在于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激起感情的碰撞,便于抒发作者的情感。

(2)炼字:炼字是诗歌常用的技法,范围很广。按照词性分析,炼字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代词一般很少见,其作用有着细微差距。炼动词可以使诗歌表意凝练,生动传神;炼形容词主要是炼色彩形容词,可以使诗歌色彩感画面感更强,形成强大的震撼力;炼副词可以使加重诗歌语气,表意明确;炼数数量词可以使诗歌更具错落美,也能增强诗歌的表现张力。

神童骆宾王咏鹅(七岁神童历千载)(4)

画里话外: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他的名字和表字来源于《易经》中的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骆宾王最著名的故事莫过于与武则天的过往。684年,武则天废唐中宗自立为武皇,是年九月,徐敬业(即李敬业)在扬州起兵,骆宾王为徐府属,被任为艺文令,掌管文书机要。他起草了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暗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慷慨激昂,气吞山河,彰显一代文将之风范。武则天读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失声问道:“谁为之?”仆从答骆宾王名号,武则天感叹曰:“宰相安得失此人?”从武则天被声讨不但未加怒于骆宾王,反而盛言相赞可以看出,骆宾王确有一番彻古之才能,也不负七岁神童之称号。

神童骆宾王咏鹅(七岁神童历千载)(5)

骆宾王一生坎坷,几次流离狱中。苦难没有压垮他的肩膀,反而让他“藉高自声”,写下《在狱咏蝉》之名篇,传千古之盛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