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沙溪镇的寺登村,曾经是茶马古道上影响力很大的集镇。黑潓江的清波静静流淌,古集市的槐树默然伫立,见证着古村的热闹与沉寂,也见证着它再度走向繁荣。2001年,寺登村寺登街入选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2012年,寺登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云南米伦悬崖小镇(云南寺登村)(1)

生活在此处,当夕阳的余晖没过古老的戏台,参天的古槐树才开始迎来属于它的热闹。

若有若无的槐香中,人们聚集在树下聊天,孩童们嬉笑打闹着,奔跑在寺登村广阔的四方街上。时光被拉得悠长,仿若回到了曾经人声鼎沸的集市。

云南米伦悬崖小镇(云南寺登村)(2)

夜幕降临,便是沙溪集市开始的时候。茶马古道上曾经集市兴旺,当地人把集市叫作“街子”,这里又叫作寺登街,是寺登村的中心地带。

马帮行走的时代,寺登街三天一市。灯笼一挂上,南来北往的马帮、商旅便会聚于此。通宵达旦的夜市,骡马嘶鸣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村里的男女老少也来赶集,偶尔还能听到不少奇闻趣事。

茶马古道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作为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寺登村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记忆。

沙溪地处滇西北要冲,北经丽江、香格里拉可到西藏,南由大理、保山,可至境外。崇山峻岭中踏出的漫长古道交会于此,茶叶、丝绸、马匹都在寺登街集散交易。唐代以后,与沙溪一山之隔的弥沙开发了盐井,盐业的发展,更是带来空前繁荣。

云南米伦悬崖小镇(云南寺登村)(3)

四方街上,沿街的铺面里依稀还能见到当年马店的影子。在被称作“五星级”马店的欧阳大院里,马队有独立的院门,还有专门的小戏台,马儿们在宽敞的马厩里休息。如今来到这里,穿过历史的回忆,仿佛看到在夜晚来临前,长途跋涉的马帮踏着落日薄雾,正向着这个温暖的港湾缓缓而来。

云南米伦悬崖小镇(云南寺登村)(4)

随着茶马古道被现代化的公路所替代,这个曾经繁华至极的古集市陷入沉寂。绵延的山脉阻隔下,外面翻天覆地,而寺登村这个古老的村庄里,人们依然如同过去一样生活,保留着自己的语言、服饰、音乐,寺登街也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焕新的古集市

“幸存的古集市,有完整无缺的戏院、旅馆、寺庙、寨门……”2001年,寺登街与长城等古建筑一起,被世界纪念性建筑保护基金会列入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这个曾经热闹一时的古集市,再次获得世界的瞩目。

云南米伦悬崖小镇(云南寺登村)(5)

从2002年开始,沙溪复兴工程实施,根据当地文化特点积极引导沙溪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为沙溪的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走在四方街通往东寨门的小巷中,依然可以看到冰川时代冰屑和岩屑螺旋打磨石头形成的冰臼,它们被叫做“沙溪最早的客人”。在理清文化遗产时间线索的情况下,这些冰臼也被完整地保存下来。

如今,走进寺登村,古朴的韵味扑面而来。

古老的戏台雕梁画栋,焕发新生,前为戏台,后为高阁。这座魁星阁古戏台,在整个沙溪坝子中,也是最为精美的一座。曾经护卫着村寨安危的土寨门,经过修复与重建,再度成为标志性建筑。玉津桥横卧黑潓江上,桥拱顶上南北雕有两只鳌头遥望不竭的江水。

以四方街为中心,村寨中东西走向的大道和南北走向的古巷,将寺登街上前铺后店的每家每户都串联起来,疏密有致,层次分明。20年的复兴工程,使记忆中的集市仿佛再现:流水潺潺,巷道纵横,南来北往的商旅被天南海北的游人所取代;特色客栈各式各样,还有不少充满情调的咖啡店、酒吧。

云南米伦悬崖小镇(云南寺登村)(6)

从地方文化保护和传承入手,沙溪的历史与现代在乡村生活中实现融合。以寺登村为中心,沙溪正在不断探索乡村未来发展的资源。

2020年,先锋沙溪白族书局正式营业。这是先锋书店的第五家乡村书局,如今正在成为沙溪新的文化地标。

沿着层层叠叠的扇形木阶梯螺旋而上,中外诗人们的影像和诗歌摘抄迎面掠过,直达心灵的高地。从诗歌塔顶望出去,热闹的村寨、广袤的田野尽收眼底。古老的乡愁,一条圆弧走廊里,整版剑川木雕将茶马古道的历史娓娓道来。漫步其中,铃声阵阵,沉浸式的游览让人鲜活地体验着那段跋山涉水的历史。

寺登街、新的茶马古道文化体验中心即将正式亮相,为乡村发展带来新的驱动力。现在的沙溪,既保持着古朴的气息,又具有现代的舒适,这是文化遗产保护所追求的状态,在实现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实现文化遗产保护,让现代生活变得更有深度和温度,更加和谐与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