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红色足迹地点有哪些(纪念天津解放七十周年活动幕后全纪录)(1)

纪念天津解放七十周年活动幕后全纪录

作者:趙凱軍

年末及年初,收到巩志兴、陈开林两位编委不约而同发来的微信及电话。

巩志兴2018年12月31日 早上10:29

1月14日,是天津解放七十周年纪念日,我正在整理一篇文章。天津战役纪实。是该战役亲历者(新华社46军战地记者田荔同志书写的)他从46军转业后,在天津市委党校工作。该文章是1992年写的,老人已去世多年,算是遗稿了。我争取在10号左右发给你。

陈开林2019年1月7日下午17:31

我收集整理纪念天津解放70周年:《"天津方式"回忆——记天津解放七十周年》

全是事实,有出处。

陈开林2019年1月9日电话:

《"天津方式"回忆——记天津解放七十周年》——这篇文稿是经过数月的准备。

编辑部主任朱云刚2019年1月8日晚上23:47

《纪念天津解放七十周年》

编辑部决定:为纪念解放天津战役七十周年,编辑部帅【军人后代】【部队大院子弟】【男兵女将】微信公众平台,隆重纪念先烈,感恩父辈,致敬为共和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共和国军人!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平台将连续刊登......

按照巩志兴、陈开林两位编委的倡议,编辑部决定自2019年1月10日起,天津解放七十周年线上纪念隆重展开。

【部队大院子弟】创刊于2015年1月17日,【军人后代】创刊于2015年5月1日,自建刊,平台即以弘扬父辈、传承军史为己任,刊登了大量亲历者亲笔的战事战史文章。由于年代久远,许多父辈文章散落各处,只能是收集一篇刊登一篇,没形成系列,如按战役、时间等系列刊登,此次逢纪念天津战役七十周年,接纳巩志兴编委建议,同时将与天津战役有关的前辈及后辈文章一并刊登,便于大家集中了解。

编辑部内倡导:每位编委都要学习军史,懂军史,这样才能做好传承工作。为了做好军史宣传员,大家对每篇文章都要通读。

此次纪念活动,我要重点记录的是令我非常感动的两位纪念活动的发起人——巩志兴编委和陈开林编委。两位编委都是天津战役参战将士的后代。他们不谋而合、不约而同的为此次纪念活动默默的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

记得几天前的一次电话里,我感动于巩志兴大哥的壮举,发自内心的和大哥说:巩玉然伯伯是全国著名的战斗英雄,是天津战役四十六军尖刀团的靠前指挥,特别敬佩大哥能站出来倡议纪念天津战役,不愧为巩玉然伯伯的儿子!

巩玉然伯伯在天津战役中前指的位置距突破口仅仅200米,200米,意味着:炮火连天,枪林弹雨尽在其中!“四树红旗 ”亲眼目睹 !有战役文章用“惨烈”描写天津攻城,可见前指的危险境况!战后,巩玉然伯伯不仅将亲临亲历亲笔记录,而且多方联系为天津解放战役先烈立碑,亲自前往祭奠,并嘱托巩志兴和刘远征不忘历史,“你们俩就住在天津,我们都老了,以后就靠你们每年来这里,给这些英烈们献花、鞠躬、祭奠……”。这一切的一切,作为儿子的巩志兴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值天津解放七十周年,年逾六旬的巩志兴大哥,为此次纪念活动起早贪黑撰文,为准确描叙,几易其稿,电话、微信不断,从文字到标点符号,仔细斟酌。一天,为了文内突破口纪念碑的照片,不顾连续撰文疲劳,中午不休息,专程去多角度拍下照片给我传过来。此次纪念活动巩志兴大哥计划的重头文章是未发表过的、前辈田荔留下来的描写天津战役的文章,是字迹模糊不清的油印版本,上千字的文稿,巩志兴大哥一个字一个字的在手机上写,硬是在几天之内整理完成!在1月14日,又冒着数九严寒,代表子弟,前往纪念碑祭奠烈士。纪念活动完成后,又积极联系天津档案馆,将此次刊登于平台上的前辈们的文章保留在档案馆内,以永久珍藏。巩志兴大哥所作的这一切,都在我的视线里,我感动于每一个瞬间!巩志兴大哥——你无愧于参战将士的后人!巩伯伯地下有知一定会倍感欣慰!

陈开林大哥的父亲陈禄叔叔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为我军炮兵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在天津战役中,时任四十六军一三六师四零七团曹海炳政委:“ 神炮手陈禄一炮一个碉堡,敌碉堡被破坏,铁丝网、障碍物被炸的四面横飞,巩固扩大了突破口。 ” 时任 四十六军一三六师山炮营营长 陈 禄:“ 我全神贯注地指挥各连对突破口西侧的火力点进行射击,忽然,通讯员刘永珍惊叫:'营长负伤了!' ” 陈禄叔叔面部重伤,险些伤及左眼,在当时医疗条件下,陈叔叔硬是咬紧牙关挺过了接连两次手术,“弹片紧紧的卡在额骨上,手术刀在骨头上刮得喀哧喀哧响。我咬紧牙齿忍着疼痛。 ”

陈开林大哥作为参战将士的后代,有强烈的责任感,为纪念天津战役,从数月前就开始查阅大量文献,研究战役战况,收集整理成文 《"天津方式"回忆——记天津解放七十周年》。有关“天津方式”在此次刊登的詹才芳军长、李中权政委的文章里记载:“此役共歼灭和改编傅作义部队及伪中央军五十二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全华北地区,创造了进军全国的三种方式,即:天津方式,敌人不投降就坚决消灭它;北平方式,和平改编;绥远方式,暂时保留现状,以待日后解决。"

陈开林大哥作为军人及军人后代,有着强烈使命感,早在几年前就一直默默的做着弘扬前辈、祭奠先烈的事情,每年清明去华北烈士陵园扫墓,参与组织并赞助子弟去朝鲜志愿军陵墓祭扫等。

本次活动,军人后代积极参与支持,其中郑长江、刘红君、李桂星等编委撰文抒发对父辈的崇敬之情。时任138师413团团长赖金华的女儿赖北沙远在千里,微信传输纪念天津战役文章,积极支持这次纪念活动。

在这里还要记录的是四十六军老兵李凤岐大哥,进入编辑部以来,不畏辛苦,积极撰稿,并组织老兵写作,记录军旅生涯,这次活动刊登有由凤岐大哥编辑整理的《46军将士死守突破口 攻入天津城一一詹才芳将军率部征战的故事》。

在这次纪念活动中,非常欣喜的是【今日头条】将我们平台刊登的本次活动的纪念文章全部收录,从这一侧面,看到了“人民不会忘记”的头条态度,有头条的助力,共和国军人的光辉更将伴随【军人后代】的努力四海传扬。

人民不会忘记,我们更要牢记!

我们编辑部人员都是业余在做这项公益事,之所以能坚持4年,其动力开始是好奇,现在是一份责任在心头!编辑部里近三十位编委的掌舵人是朱云刚主任,主任近来在外地,忙于事物,但因云刚主任文化底蕴深厚,且方向也需主任把握,所以这次活动开头及结尾的文章都需主任亲自操刀,他不是半夜发过来,就是起早赶稿,电脑没在身边就在手机上一个字一个字的硬写,其毅力及坚持,唯军人及军人后代也!早年的淘小子,今天的传承带头人,估计各位前辈都难以料到,别说当年一起淘的小伙伴了,遗传的力量不可阻挡!奇人奇才,唯云刚大哥也!

天津红色足迹地点有哪些(纪念天津解放七十周年活动幕后全纪录)(2)

天津红色足迹地点有哪些(纪念天津解放七十周年活动幕后全纪录)(3)

为了永远铭记!

本次解放天津七十周年纪念活动文章如下:

(1)1月10日:

编辑部主任朱云刚 | 纪念天津解放七十周年

编辑部决定:为纪念解放天津战役七十周年,编辑部帅【军人后代】【部队大院子弟】【男兵女将】微信公众平台,隆重纪念先烈,感恩父辈,致敬为共和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共和国军人!

(2)1月11日:

詹才芳 李中权 | 斩断津塘联系、攻夺坚城天津——平津战役中第46军作战略记

(3)1月12日:

皋峰 巩玉然 | 天津突破

曹海炳 | 天津战斗的回忆

(4)1月13日:

陈 禄 | 参加天津战役的回忆

陈开林 | “天津方式”回忆 ——记天津解放七十周年

軍史 | 参加平津战役(陆軍第46軍軍史——第七章 第三节)

(6)1月14日:

将红旗插在津南城垣上——记陆军第46军攻城战役

軍史资料提供及审阅修改者:田荔

主笔编撰者:王寿春

整理者:巩志兴

巩志兴 | 历史上的今天,我们将永远铭记

郑长江 | 贺天津攻占七十年(七律 抒怀)

刘红君 | 贺天津解放七十年

李桂星 | 贺天津解放七十年

(7)1月15日:

任昌辉 | 天津外围战

赖金华 | 平津战役中的天津攻坚战

巩志兴 | 历史上的今天——我的感悟

(8)1月16日:

李凤岐 | 46军将士死守突破口 攻入天津城一一詹才芳将军率部征战的故事

(9)1月18日:

编辑部主任 朱云刚 | 纪念天津解放七十周年活动后记

(10)1月19日 趙凱軍 | 纪念天津解放七十周年活动幕后全记录

天津红色足迹地点有哪些(纪念天津解放七十周年活动幕后全纪录)(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