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场通信又称近距离无线通信,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其基础是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连技术。
近场通信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近场通信信息是通过频谱中无线频率部分的电磁感应耦合方式传递,由于近场通信采取了独特的信号衰减技术,相对于RFID来说近场通信具有成本低、带宽高、能耗低等特点。
使用了NFC技术的设备(比如手机)可以在彼此靠近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交换,通过在单一芯片上集成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通信的功能,利用移动终端实现移动支付、电子票务、门禁、移动身份识别、防伪等应用。
近场通信业务结合了近场通信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了电子支付、身份认证、票务、数据交换、防伪、广告等多种功能,是移动通信领域的一种新型业务。
近场通信技术标准
近场通信技术是由Nokia,Philips,Sony合作制定的标准 ,在ISO 18092,ECMA 340和ETSI TS 102 190框架下推动标准化,同时也兼容应用广泛的ISO 14443 、Type-A、ISO 15693、B以及Felica标准非接触式智能卡的基础架构。
射频频率:13.56MHz。
射频兼容:ISO 14443,ISO 15693,Felica标准。
数据传输速度:106kbit/s,212 kbit/s,424kbit/s。
近场通信标准详细规定近场通信设备的调制方案、编码、传输速度与RF接口的帧格式,以及主动与被动近场通信模式初始化过程中数据冲突控制所需的初始化方案和条件,此外还定义了传输协议,包括协议启动和数据交换方法等。
近场通信技术通过主动与被动两种模式交换数据。在被动模式下,启动近场通信的设备,也称为发起设备(主设备),在整个通信过程中提供射频场。它可以选择其中一种传输速度,将数据发送到另一台设备。
另一台设备称为目标设备(从设备),不必产生射频场,而使用负载调制技术,以相同的速度将数据传回发起设备。
在主动模式下,发起设备和目标设备都要产生自己的射频场,以进行通信。
应用场景
近场通信的传输距离极短,建立连接速度快。因此近场通信技术通常作为芯片内置在设备中,或者整合在手机的SIM卡、microSD卡或者智能手表中,当设备进行应用时,通过简单的碰一碰即可以建立连接。
接触-完成。诸如门禁管制或交通/活动检票之类的应用,用户只需将储存有票证或门禁代码的设备靠近阅读器即可。还可用于简单的数据撷取应用,例如从海报上的智能标签读取网址。
接触-确认。移动付费之类的应用,用户必须输入密码确认交易,或者仅接受交易。
接触、连接。将两台支持NFC的设备链接,即可进行点对点网络数据传输,例如下载音乐、交换图像或同步处理通信录等。
接触-探索。NFC设备可能提供不止一种功能,消费者可以探索了解设备的功能,找出NFC设备潜在的功能与服务。
国内外的电信运营商、手机厂商等不同角色纷纷开展应用试点,一些国际性协会组织也积极进行标准化促进工作。基于近场通信技术的手机应用将会成为移动增值业务的下一个杀手级应用,毕竟NFC已经成了旗舰机的标配了。
ST25DV-PWM-eSET探索套件是一款动态NFC标签评估板,基于ST25DV02K-W2 NFC/RFID标签集成电路。 ST25DV02K-W2具有PWM输出,嵌入了2K EEPROM,可以分区以提高用例灵活性。 PWM输出可以单独安全编程,从而满足许多应用的需求。该集成电路可通过非接触式接口实时更新PWM参数。该器件可通过13.56MHz RFID阅读器或任何NFC手机操作。该非接触式接口基于ISO/IEC 15693标准和NFC Forum Type 5标签标准。
想玩的工程师,可以直接申请:意法半导体ST25DV-PWM-eSET-电子工程师评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