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第二十计混水摸鱼,原文是:“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混水摸鱼的意思是什么?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混水摸鱼的意思是什么(混水摸鱼)

混水摸鱼的意思是什么

三十六计第二十计混水摸鱼,原文是:“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泽雷随,是周易第十七卦,其象辞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向,接近。晦,天色昏暗,指天色已晚。意思是,君子顺应天时,到晚上就休息。阴,内部。

故混水摸鱼原文意为,趁着敌人内部混乱,利用敌柔弱无主之机攻击它,就象人顺应天时作息一样自然。

混水摸鱼用在军事上,通常是伪装成敌军,深入敌人后方,出其不意来攻击敌人。

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袁绍自进占冀州后,又击败了公孙瓒,据青、冀、幽、并四州,尽有河北之地,一跃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而曹操迎汉献帝于许昌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张绣、袁术、刘备等割据势力,占据了兖州、徐州及部分豫州地盘,实力大增。

一山不容二虎,志在统一天下的两强最终兵戎相见也是必然。实力强大的袁绍动员十万大军南下,主力直指官渡,企图进攻许昌,曹、袁两强终于迎来的决战时刻。

官渡在今河南中牟县东北,地处鸿沟上游,濒临汴水,鸿沟运河西连虎牢关,东可下淮河、泗水,是黄河的重要渡口,也是许昌东北之屏障,是袁绍夺取许昌的要津,战略上的必争之地。

袁绍兵多粮多,曹操则兵少粮少,战略上袁绍占据极大优势,故当时诸侯也纷纷战队,荆州刘表响应袁绍,派人招诱豫州,致豫州诸郡基本站队袁绍。但曹、袁相争其间,刘表却幻想着坐山观虎斗,保持了中立。而关中诸将,也采取了中立态度。

这时对曹操最大的威胁来自江东孙策,孙策北联袁绍,意欲在曹、袁相持时,趁机偷袭许都。但孙策意外遇刺身亡,继位的孙权忙于安定江东内部,外交上则向汉室表示了忠心,使曹操没了后顾之忧,可以全力对付袁绍。

尽管交战初期,袁军连接在白马、延津受挫,但并未改变袁强曹弱形势,双方在官渡展开大战后,曹军数战不利,据营寨坚守。双方从建安五年正月正式交兵,再到官渡相持半年有余,曹军粮草不继,士卒困乏,许昌亦有大臣暗中交通袁绍,曹操几乎失去信心,一度打算退守许昌,做最后一搏。幸得荀彧分析形势,坚定了曹操固守的决心。

十月,袁绍派大将淳于琼将万人押运粮草,淳于琼军夜宿乌巢,距袁军大营仅四十余里的路程。此时,袁军谋士许攸夜投曹操,建议曹操奇袭乌巢,烧袁军粮草,曹操立即依计而行,选五千精兵,用袁军旗号,人衔枚马缚足,人手持柴草一束,连夜走小路偷袭乌巢。袁绍得知乌巢遇袭,一边派轻骑增援淳于琼,一边派张郃高览率军猛攻曹军大营。在袁军增援抵达乌巢时,两面受敌的曹军殊死奋战,先歼灭了乌巢的袁军,尽焚袁军的粮草辎重,淳于琼也被斩杀,又击败了增援的袁军,取得了乌巢之战的大胜。

另一边,攻打曹营不下的张郃、高览在得知乌巢已失后,投降了曹操,连遭重挫的袁军士气涣散,军心动摇,内部分裂,直接崩溃,袁绍仅带数百人仓皇退回河北,曹军赢得了官渡之战的完全胜利。

官渡之战,曹军用两万人马,最终击败袁绍十万大军,谱写了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是曹操最终完成统一北方大业的关键一战。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曹操以其坚忍不拔的意志,杰出的才智与勇气,重用人才,善于纳谏,得计便行的果决行动,创造了这一军事史上的奇迹。在最关键的乌巢之战中,对刚投过来的许攸献策,没丝毫怀疑,又用混水摸鱼之计,冒充袁军,打了乌巢之敌一个猝不及防,取得了最关键的胜利。

官渡之战,作为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杰出战例,一次次被后世的政治家、军事家反复提及,后人也不断从中学结,将其中的成败得失之经验教训用于指导当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