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本义是指不会吹竽的人混迹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凑人数,或者是以次充好,有的时候也用作自谦之辞。

出自于《韩非子·内储说上》,书中记载“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廓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傚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相传在战国时期,齐国的君主齐宣王酷爱音乐,尤其喜欢听竽。还专门为此养了一支三百人的乐队。

成语故事滥竽充数主要内容(成语故事滥竽充数)(1)

有个叫南郭先生的人,知道了这一消息,就去拜访齐宣王说,他也是吹竽的高手,齐宣王知道后,也没有多想,便把他也编进了乐队之中,为他演奏。

成语故事滥竽充数主要内容(成语故事滥竽充数)(2)

可事实是,南郭先生根本就不会吹竽,他只是模仿别人的样子,别人摇头,他也摇头,别人摆头,他也摆头,仿佛乐在其中。

成语故事滥竽充数主要内容(成语故事滥竽充数)(3)

可是,没过多久,齐宣王便去世了,他的儿子齐闵王也爱听吹竽,但他与他父亲不一样,齐宣王喜欢群奏,齐闵王却喜欢独奏,听到这个消息,乐队众人无不跃跃欲试,只有南郭先生很是惶恐,连夜便带着行李逃出城去了。

成语故事滥竽充数主要内容(成语故事滥竽充数)(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