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聚焦:奶奶的玉米皮

文 / 张 鑫

老家住在莱阳市大夼镇山村,在儿时的记忆中,奶奶的房间里总有一股硫磺的味道,这股硫磺的味道来自奶奶房间的一口大缸。大缸的作用是用来熏玉米皮,熏好的玉米皮奶奶编成辫子,玉米皮的辫子可以用来做成地毯,地毯可以卖钱,奶奶每次卖完地毯就带着我和弟弟去供销社买好吃的。

60多岁奶奶炒蛋饭(奶奶的玉米皮)(1)

在我的印象中,奶奶的那口大缸就像神话故事里的聚宝盆,把玉米皮成捆的放进去,在奶奶的咒语下就会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我扒着缸沿想一探究竟,奶奶会赶忙制止我,怕损坏了她熏好的玉米皮,更怕熏坏我的眼睛,奶奶说这玉米皮和我都是她的宝贝疙瘩。

玉米在老家俗称“苞米”,是胶东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既可以留作自家养殖的饲料,也可以直接出售,所以每家每户都有种植。每年秋收的季节总是忙碌的,父亲母亲会在地里把熟透的玉米棒子从枯黄的玉米杆上掰下来,装进麻袋或用藤条编织的篾筐里,再用拖拉机一车一车拉回家。堆在门口的玉米棒子越积越多就像一座小山包,到处散发着的玉米特有的清香。

60多岁奶奶炒蛋饭(奶奶的玉米皮)(2)

这时候,奶奶就带着我和弟弟,搬着小马扎坐在门口开始剥苞米。干活的程序简单而重复,剥下玉米皮露出金黄的玉米粒,再除去玉米须,扔到空地上晾晒即可。但奶奶的程序却比我们多一个步骤,她会把玉米皮内层柔软米白的几片挑选出来,顺手夹在大腿跟,等攒够了一把,就扎成一捆,留着后面使用。

奶奶特意留下的玉米皮就是加工玉米皮辫子的原料。等秋收结束了,就是奶奶熏玉米皮的时候了,她将选好的玉米皮用水润湿,再甩净水,放进那口大缸里,点燃罩在缸底的硫磺,用塑料布微微封住缸口,1-2小时后,泛黄的玉米皮就变得洁白柔软,取出均匀摊开晾干就能编玉米辫了。

60多岁奶奶炒蛋饭(奶奶的玉米皮)(3)

奶奶编玉米皮辫子时我喜欢给她打帮手,就是将熏好的玉米皮劈成1厘米宽的小条递给她。她把小条拧成三股编成辫子,同女孩子编发辫的方法相似。但是每次入股的时候要讲究正反面,正面始终要平整,有光泽,反面因接头多,在编成后还要剪掉毛茬。

奶奶编成的辫子可以直接卖掉,也可以加工成地毯再卖,这样价值更高。地毯是由若干个圆、椭圆、方、三角、菱形的单独小纹样组成。奶奶会根据地毯的图样把这些小纹样先盘钉出来,盘钉的过程需要技术和耐心,经验丰富的奶奶会运用紧、捏、盘、折等各种手法,有时还会用上特制的模具。但一不小心还是会被针头扎破手指,鲜血淋漓。把这些多种形状的单独小纹样再拼连起来,经过缝边和装饰染色,便是完整而美丽的地毯了。

60多岁奶奶炒蛋饭(奶奶的玉米皮)(4)

如果家里种了沙参和黄芪,奶奶还会用纺车把玉米皮纺成单股绳子用来捆扎这些药材。玉米皮内部结构比较整齐单一,单方向任性很强,纺车吱扭吱扭的转着,把玉米皮一片一片的绞成绳子,这种绳子结实环保还不易霉变虫蛀。

在蒸馒头、花卷和包子的时候,奶奶也能用到玉米皮。她把玉米皮两头不好的地方剪掉,留下中间稍宽的部分,然后清水洗净,用棉线串好晾在屋檐下。使用的时候直接垫在面食的下面代替笼布,用玉米皮垫底透气还不粘,简单又方便。

60多岁奶奶炒蛋饭(奶奶的玉米皮)(5)

一片片小小的玉米皮,在奶奶手中编成辫子、钉成地毯,盘成绳子、作为笼布。奶奶把它变废为宝,用它编出我童年的美好回忆,钉出甜滋滋的温馨生活,盘出农家人的勤劳和智慧,蒸出了香喷喷的幸福好日子。

60多岁奶奶炒蛋饭(奶奶的玉米皮)(6)

【作者简介:张鑫,山东省莱阳市大夼镇宋村人,现居新疆乌鲁木齐,爱好写作,笔耕不辍,多篇散文发表在“莱阳聚焦”、“烟台散文”、“第四届胶东散文年选”等公众号、微刊。】

【莱阳聚焦,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登载,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