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陈肖

《奇迹·笨小孩》是今年春节档的一个意外。

当年创造票房神话(这票房可惜了奇迹)(1)

▲《奇迹·笨小孩》海报,以下简称《奇迹》

在一片战争片与喜剧中,唯一有它,真挚、平实地讲述了一个可能出现在新闻特稿里的小人物的“奇迹”创业。

它好看,只是稍有一点挑观众。

当年创造票房神话(这票房可惜了奇迹)(2)

▲《奇迹·笨小孩》上映三天,豆瓣11万人评分7·4,但票房并不如意

整部故事,除了结尾上扬其他都是“平”的。剧情反复在小人物的悲欣里打转,钱钱钱,付不起医药费、交不起房租、水电、工人工资,但就是这么个“一分钱压倒英雄汉”的故事,被文牧野拍得特别有劲儿。

尤其值得夸赞的是主角易烊千玺。

他把一个辍学、拼命挣钱给妹妹治病的20岁青年,演得辛酸又坚韧。

但也好在《奇迹》并非是一味为家人奉献的苦情戏。一方面哥哥有自己的梦想,“想回去把大学读完”,另一方面,6岁的妹妹哈琳并不依附,她就像一个小大人一样支持着哥哥,不全然是哥哥的负担。

看易烊千玺和哈琳的互动,这一对兄妹相依求生的温暖场景,好像围观了一场冰雪下春芽破土而出的历程。

令人感到温暖,被激发出对家庭的爱。

当年创造票房神话(这票房可惜了奇迹)(3)

▲电影中景浩(易烊千玺 饰)和景彤(陈哈琳 饰)的感情让人动容

《奇迹》的配角选得、演得也都好。

田雨叉腰、齐溪搬斧头、田壮壮做门卫爷爷剥的那一颗鸡蛋,情节设计上虽然都略有一丝痕迹,但被优秀演员们出色地消弭了尴尬,反而把那种普通人应对困境的缠劲儿、蛮劲儿、一丝丝温暖,演绎得极具信服力。真挚非常。

观众随之大笑、大哭,而丝毫不觉得电影笨拙。

什么样的观众会喜欢《奇迹》呢?

热爱平凡的人,会喜欢《奇迹》。

当年创造票房神话(这票房可惜了奇迹)(4)

▲景浩和他的工友们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普通人,所有人都会遭遇到困境甚至绝望。

但我们之中一定有人,会在拼命、善意、努力之后,获得平凡生活中的一点奇迹。

他不抱怨,也不要命

如果你在深圳待过,你一定会遇见“景浩”——

一个二十出头的打工仔,头脑机灵,体力充沛,有一门吃饭手艺,对城中村道路熟门熟路,说一口蹩脚粤语。他好像特别缺钱,但一直没搞到钱,熬着日子。

当年创造票房神话(这票房可惜了奇迹)(5)

▲电影中,景浩(易烊千玺饰)开着一家手机维修店

《奇迹》的摄像机对准平凡人“景浩”,破除了一个偏见:在大城市拼命挣钱的人,不一定是为了暴富。

也许是为了命。

当年创造票房神话(这票房可惜了奇迹)(6)

▲景浩为争取唯一挣钱的机会,不顾一切狂奔

就好像2021年年底北京流调中的父亲一样,他每一个深夜都辗转打几份零工,拼命挣钱,千万国人为他的辛苦感到悲伤,但谁知他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在北京找儿子。在日常,他们这样的人就在我们身边,若没有“奇迹”,谁也看不见他们。

《奇迹》中,易烊千玺饰演的景浩,和8岁的妹妹景彤(哈琳饰)相依为命。父亲跑路、妈妈去世,妹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必须在8岁之前做手术才能活命。

景浩为了救妹妹,辍学带着妹妹去深圳打工,什么累活、危险活都接、都干。可眼看着妹妹已经6岁,手术费还差三五十万。

30万,即使在2012年的深圳,也算不上大数目。

但景浩没有这笔钱。

当年创造票房神话(这票房可惜了奇迹)(7)

▲景彤的心脏手术手术必须要在八岁前做了,这也意味着景浩要在一年半里挣够手术的钱

什么叫小人物呢?

小人物不等于穷人,而是经常处在一种生存忧虑中的人。担心生存时,谁都可能是小人物。

他们真正怕的不是“没钱”,而是“缺钱”。

而景浩最怕,则是一旦缺了这笔小钱,就失去了唯一、最珍贵的妹妹。

当年创造票房神话(这票房可惜了奇迹)(8)

▲妹妹景彤也在守候着哥哥

或许真正的底层生活,就是毫无生机、没有幸运可言的。

所以为了30万,景浩要搏命。

要演绎这样一种极端的小人物处境并不容易。

导演文牧野十分聪明,他把电影的场景设定在了深圳华强北,让电子市场、城中村、本土婚礼、网吧、工厂……一系列场景次第出现、环环相扣在电影中,让这些景象先帮助观众代入底层人“景浩”的生活。

而对景浩产生共情的,则是在一次次程度加深的剧情拉锯中,易烊千玺一次比一次佝偻的背,和他一次又一次的与妹妹见面中。

当年创造票房神话(这票房可惜了奇迹)(9)

▲影片中,景浩佝偻的背给人印象深刻

他不是一开始就搏命的。而是慢慢地。

生活不断地压倒他,他又不断地站起来。

当景浩意识到,不可能有人会帮他,他就不再乞怜,不再告诉别人自己不容易,而是沉默着去实干。既不抱怨,也不要命。

景浩一开始并不盲目,他算了帐。借高利贷买一堆小山似的二手机,卖完翻新机就能挣90万,处处小心,胸有成竹。

当年创造票房神话(这票房可惜了奇迹)(10)

▲景浩被朋友忽悠,买下一堆二手机,准备做翻新机生意

结果遭遇政策打击。时代的一粒沙,小人物头顶的一座山,景浩倾家荡产,搬出手机维修店,房租也交不起。

但景浩不敢认输。

他拼命向大公司争取到一个“不给定金”的机会,拆手机卖零件,开设了自己的工厂。

当年创造票房神话(这票房可惜了奇迹)(11)

▲景浩的一股拼劲赢得了赵总的尊重,并对他许下了口头的承诺

为了养员工和厂子,景浩去做最危险、最挣钱的日结工作。

于是《奇迹》中:前一秒易烊千玺被叫“厂长”,后一秒就吊在几十层高楼外墙上擦玻璃,拿着水管往自己头上淋,降温。

当年创造票房神话(这票房可惜了奇迹)(12)

▲景浩在开厂的同时还要去擦大楼玻璃赚钱交租

电影里有一个镜头,正在做蜘蛛人半空中擦玻璃的景浩,从特写逐渐拉远到一个能俯瞰整座城市的大全景。

小人物之于大城市的关系,被直观地展示了出来。

当年创造票房神话(这票房可惜了奇迹)(13)

▲《奇迹·笨小孩》预告片

这种展现人与空间的镜头调度并不算新,却被《奇迹》用得恰当。

从小人物的辛苦到这壮阔的城市景象,从锦衣玉食的楼内人,联想到悬挂在半空中的景浩,他那被几百块房租难倒、被几十万手术费要命的日夜,只感到苍茫。

江湖与情义

“愚公移山,还差愚公们。”

配角的登场,让《奇迹》里小人物的故事变得完整。

面对一堆破旧手机,在养老院护工兼老友老梁(田雨饰)的建议下,景浩从“江湖”上四处找来帮手。

当年创造票房神话(这票房可惜了奇迹)(14)

▲景浩和老梁(田雨 饰)在用工市场找工人

因打工被伤成耳疾、一边维权一边打工,性格强硬的单亲妈妈汪春梅;

当年创造票房神话(这票房可惜了奇迹)(15)

▲汪春梅(齐溪 饰)因耳疾只能打短工

因替弱者出头打架入狱、人狠话不多但本性温顺的拳击达人豪哥;

当年创造票房神话(这票房可惜了奇迹)(16)

▲拳击达人豪哥(公磊 饰)帮大家防卫

为了爱情而从颓废中奋起的网吧“日结大神”刘恒志;

当年创造票房神话(这票房可惜了奇迹)(17)

▲为了结婚而奋起的网吧“日结大神”刘恒志(王宁 饰)

曾经做了大半辈子钟表匠、嫉恶如仇的瘸腿老兵钟伯……

当年创造票房神话(这票房可惜了奇迹)(18)

▲曾是钟表匠的钟伯(巩金国 饰)

这些人物均取材自现实人物,和深圳打工仔一样,来自四川、东北等全国各地,带着天南地北的口音,因为“实在找不到工”,来到了景浩的厂里。

而工友之外的其他配角,也都有着各自的角色作用。

比如王传君饰演的大企业经理,他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对景浩的蔑视,“你这样的打工仔我见得多了”,作为景浩奋斗中障碍的代表物存在。

当年创造票房神话(这票房可惜了奇迹)(19)

▲王传君饰演的大企业经理

再比如田壮壮饰演的门卫爷爷,他言语极少,但眼神之间对景家兄妹的关注,剥的鸡蛋、让出的床铺,都是景浩奋斗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温情。

当年创造票房神话(这票房可惜了奇迹)(20)

▲田壮壮饰演的孙伯多次收留未被接走的彤彤

几乎每一个人物的设计都是切近真实、合理且有用的。

大时代,小人物,文牧野电影的商业性与现实关怀,在这儿等着呢。

《奇迹》能成,贵在茫茫大时代下,兄妹情与工友情相交织。

工棚里熬过的日夜,是景浩与工友们彼此建立情感的开端。

一场为春梅出头的群架,进一步黏合了几人的感情。

紧接着又是一场刘恒志的婚礼,已经离职的员工来“旋一个”,一旋泯恩仇,更成为让全片情感基调更轻快喜悦的戏份。

当年创造票房神话(这票房可惜了奇迹)(21)

▲曾和景浩在厂里有矛盾的“旋风少年”张超和景浩一释前嫌

从那时起,景浩意识到自己在城里有了真正的朋友,感受到了温情,有了尊重、支持和同路人。

同时,这群工友,也逐一从细碎的情节中确立了自己的鲜明特征,在电影中拥有了姓名。

而到最后关头,大家扶持景浩共渡难关,变得可信。

以至于交货时景浩说,“(他们是我的)合伙人”。人与人之间的恩义,不言自明。

当年创造票房神话(这票房可惜了奇迹)(22)

▲景浩最后交货时跟赵总说大家是“合伙人”

至此,我们也能发现,《奇迹》中的所有叙事,不论主线还是副线,都是逐次递进的。

这种递进,考验着电影情节设计的精巧、细腻,主角景浩爬过一山又遇一山,后山更比前山高。好在身边聚了一个人,又另一群人。这样的相聚,原本是浅淡的工作关系,到最后的鼎力相助,便颇有一丝江湖气。你我皆凡人,各有缺陷和特长,贵在彼此在红尘中相互扶持。

当年创造票房神话(这票房可惜了奇迹)(23)

▲景浩和跟工友们

不过,两小时的电影,并没有太多余裕在主线完整之外再展开配角副线。以至于只有乐观善良的老梁、努力维权的汪春梅,能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情节展开。

其他角色则是特征大于细节,比如 “老当益壮”的钟伯、无人敢惹的出狱拳击手豪哥、甚至网吧混混的爱情,这些人物的存在,更多依赖台词的一笔带过。

也有一些情节令人费解。

比如,从网吧混混到为爱情痛改前非的刘恒志,剧情没有交代这个人物此前的生活境况与人生轨迹,却用了相当篇幅来描述他的婚礼。

当年创造票房神话(这票房可惜了奇迹)(24)

▲刘恒志的婚礼现场

婚礼戏的气氛是非常好的,哈琳妹妹举着狮头满场飞奔雀跃的戏,让我感受到了极其强劲的生命力。而婚礼现场真实的布景,演员们笑脸的感染力,也叫我吃惊。

这场戏几乎是《奇迹》结尾之前的唯一一抹亮色,它在影片的节奏调节中承担着比较重的作用。

我一方面能够在技术层面接受到这段戏的作用(推动工友情,也与下一场戏紧接着的无家可归造成戏剧性冲突),又一面忍不住怀疑,这一场快乐婚礼的真正意义。

毕竟婚礼那场戏本身,对整体剧情没有太多实质帮助,反而让电影的整体观感变得稍显臃肿和跳跃。

当年创造票房神话(这票房可惜了奇迹)(25)

▲《奇迹·笨小孩》剧照

婚礼戏后,几乎再无工友的大戏份。这几位配角人物,虽都有一个精彩的入场,却受制于视角与篇幅,在一场欢快之后戛然而止,未能继续展开关于他们自己的故事线,为电影带来一些遗憾。

反观文牧野导演的前作《我不是药神》的群像戏,“吕受益”做清创和看儿子时两场戏的对比、“黄毛”从叛逆到牺牲的对比,都让非主角的人物在最有限的篇幅里,四两拨千斤地呈现了最精彩的人物弧光和立体度。

不过,整体来看,《奇迹》也不差。

因为它比《药神》更平凡朴实,贵在真诚。

我们还可以相信奋斗吗

作为2022年看的第一部影片,看完《奇迹》,我不自主地再次想起2021年的观影史,想起我们写过的一篇回顾文章里提到:院线电影,越来越像现实的“按摩椅”,导演丧失了自我表达的权利和动力,观众的情绪情感需求架居其上。许多受欢迎的电影,都对观众有着比较强的抚慰作用。

作为新春主旋律片,《奇迹》并未能完全避开这股潮流,但它也不单纯是一碗“心灵鸡汤”。

心灵鸡汤之恶,在于它令人昏沉麻痹,《奇迹》的品质,更像在初醒之春给予人的一剂提神剂:让人在变得更清醒的同时,重新去相信一些东西。

比如,我们还可以相信奋斗吗?

当年创造票房神话(这票房可惜了奇迹)(26)

▲《奇迹·笨小孩》剧照

这是《奇迹》在当下叩动的最深刻的问题。

如今,“丧文化”几乎从潮流变成主流,它体现为“打工人的梗”,体现为“躺平论”、“开摆说”,它正在试图四面八方地包围起青年人的精神领地。

毋庸讳言,深圳这个城市,“奋斗者”这份标签,也都在“丧文化”花样百出的攻击范围之中。

《奇迹》采取了一种审慎的态度。首先,它没有回避现实,《奇迹》中出现了“网吧大神”“追风少年”,他们就是“干一天可以玩三天”的“三和大神”,这本身就是一种奇迹了。

齐溪饰演的女工人,代表了一个真实的底层视角。易烊千玺的角色更不必说,作为一个“手无寸铁”的边缘人,他能够遭遇的困难,层层叠叠,这都被影片一一堆上来。

那么,如何在这困境的包围中,依然讲述好一个“关于奋斗”的故事?

当年创造票房神话(这票房可惜了奇迹)(27)

▲《奇迹·笨小孩》的《还是笨小孩》MV

《奇迹》的处理,一是将易烊千玺角色推入“钱与命”的极致冲突中。

正如影片中,好几次易烊千玺被质问说,“为了钱,命都不要了?”因为那些人不知道,钱就是命——命换不来钱,但钱可以救命。

二是,《奇迹》对时代与人物进行的“错配”。影片描述的社会是几年前的社会,但其中的人,却可能是上世纪末的人。

也就是说,易烊千玺角色的品格质地,是属于典型的上世纪“第一代创业者”。这个角色设定,完全脱离了当下青年文化认知。在影片中,他与公司老板是一种精神上的父子关系,这是一个奇特的互文。

这就是为什么,《奇迹》既显得老套、又令人耳目一新。

凭借这样的奇特设定,文牧野终于做出了“信仰奋斗的主题”,但是并不招人反感的一部电影。

它或许也让你想起去年底的黑马电影《雄狮少年》,同样是拼搏和奋斗的故事,小人物去大城市、救助亲人,主人公从0到1,从无到有地创造奇迹。

当年创造票房神话(这票房可惜了奇迹)(28)

▲《雄狮少年》截图

阿娟最后的成绩当然也是一种奇迹,虽然他依然被更高的山挡住了,奋斗和励志暂时没有改变他的人生。

但这不要紧,观众不难想象,如果再过几年,成年后的阿娟也想去深圳闯一闯,他完全可能成为下一个景浩。

文牧野也再一次展现他的奇迹。延续4年前的《我不是药神》未能实现的梦,第二部长篇电影继续给小人物拓开了更广阔的人间和社会。

当年创造票房神话(这票房可惜了奇迹)(29)

▲《奇迹·笨小孩》剧照

平淡而扎实,这是文牧野的温柔,也是易烊千玺的全垒打。

今天,我们总要论述“现实主义”云云,却没有真正走入现实。“现实性”,并不是要否认奇迹的可能。

你说它是少年的成长志也好,草根的逆袭史也罢,但你不可否认,这就是大千世界里,千千万普通人中可能会发生的故事。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更没什么可耻。一首《海阔天空》,新年快乐。

作者 | 陈肖

编辑 | 季洁

排版 | 菲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