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翻字典就会知道,“戾”字的内涵并不美好,有种让人不寒而栗的感觉,“戾”字也可以作为谥号。用谥号来高度概括一个人物的生平,评价他的是非功过。有这个谥号的人,让人觉得害怕,他可能很凶狠,乖张、内心有恨。


朱祁镇陵墓地宫有多大(此二人的谥号都为)(1)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历史上有两个人的谥号是“戾”。

其中一个人是明代宗朱祁钰。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未免主少国疑,大臣们立他的弟弟朱祁钰为皇帝。明英宗回朝后,被立为太上皇,安置在了南宫,实际上就是软禁。软禁期间,朱祁镇和妻子钱皇后的生活非常艰苦,朱祁钰为了权力根本不讲兄弟情分,他想让英宗自生自灭。

七年后,朱祁钰身体每况愈下,大臣们拥立英宗复位,“夺门之变”爆发。不久,朱祁钰就去世了。明英宗下诏指斥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并废其帝号,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这是一个恶谥,表示朱祁钰终身为恶。

朱祁镇陵墓地宫有多大(此二人的谥号都为)(2)

(朱祁钰,图片来源于网络)

《逸周书·谥法解》中“戾”字的解释: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

历史上还有一个人的谥号为“戾”,他就是汉武帝的太子刘据

刘据是皇后卫子夫所生,因为奸臣江充与刘据和皇后有嫌隙,他怕刘据继位后对他不利,所以构陷太子用巫蛊之术危害汉武帝。当时巫蛊之祸盛行,汉武帝晚年经常生病,总是怀疑有人用巫蛊之术陷害他,已经因此诛杀了很多人。

朱祁镇陵墓地宫有多大(此二人的谥号都为)(3)

(巫蛊之祸,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据非常惶恐,为了自保起兵诛杀江充。汉武帝误以为刘据造反,派兵镇压。最后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自尽,太子的家人门客悉数被诛。除了尚在襁褓中的刘病已——刘据的孙子,他先是被人扔在牢狱,后又被养在民间。

事后,汉武帝意识到刘据是因为惶恐才诛杀江充,并不是真的要谋反。他非常后悔,为刘据平反冤案,建造思子宫,归来望思之台以寄哀思。在他去世前的几年,一直在为刘据报仇,诛杀相关人员。

汉武帝驾崩后,立自己的幼子刘弗陵为皇帝,是为汉昭帝。刘弗陵体弱,在位仅13年就驾崩了。权臣霍光又拥立昌邑王刘贺为皇帝,不料,刘贺行事太过荒唐,在位只有二十七天就被废黜。最后,霍光等人拥立刘病已为帝,即汉宣帝。

朱祁镇陵墓地宫有多大(此二人的谥号都为)(4)

(汉宣帝影视形象,图片来源于网络)

汉宣帝即位后,为祖父刘据颁布诏书。诏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号谥、岁时祠。其议谥,置园邑。”奇怪的是,他为自己的祖父所上的谥号竟然为“戾”。

他用这个字不但为当时的人不解,也一直为后世人研究。

  •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提到,“戾,曲也。从犬出户下。戾者身曲戾也”。故而“戾”字应取蒙冤受屈之意。再者,刘据的谥号是汉宣帝刘询所上,对于自己屈死的祖父,“戾”字,应该不会是一种恶谥,因此采用蒙冤受屈的意思更合适点。刘据在湖边自尽,“戾”字加上“水(氵)”就是“淚”(“泪”的繁体字写法)。
  • 西晋学者臣瓒在《汉书·宣帝纪》中有注解:“太子诛江充以除谗贼,而事不见明。后武帝觉寤,遂族充家,宣帝不得以加恶谥也。”意思是,刘据擅自调动军队是事实,刘病已不得已只能为他加上恶谥。

朱祁镇陵墓地宫有多大(此二人的谥号都为)(5)

(汉宣帝影视形象,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作者看来,《逸周书·谥法解》中:“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其中就有不悔、不思、不改之义,正符合刘据。汉宣帝觉得自己的祖父刘据并没有做错,不过是“子弄父兵”,罪不当诛,所以根本没有必要悔改。因为祖父蒙冤,汉宣帝从小就遭受牢狱之灾,他的内心肯定也是不平的。如果给祖父上“悼”这样的字,只能表示出同情,并不能表现出不屈。纵观汉宣帝一生,从死囚变成皇帝,从霍光的傀儡到独揽皇权,他一直都不屈不挠,与命运抗争到底。他不用别人来同情他的祖父,他觉得祖父是含恨而终,含冤而亡,但并不后悔,“戾”就是非常恰当的谥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