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说唯有心灵才能洞察一切(小王子目光所及)(1)

文丨卿心君悦

《小王子》,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的著名小说,短短的两万五千字(李继宏译本),可以媲美出色的古典喜剧与长篇著作,在作者高明的写作技巧下,《小王子》的叙事结构异常完整,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同时,在不多的文字中还包含着作者萌生的“存在主义”思想以及对现实部分现象的批判。

小王子说唯有心灵才能洞察一切(小王子目光所及)(2)

可能一些人会认为《小王子》是一部适合儿童阅读的童话故事书,其实,这种想法并不准确,作为一部总销量超过两亿册的作品,能够与狄更斯《双城记》并列为史上第二畅销书的存在,又怎能是一部普通的儿童读物那么简单?之所以会有这种对《小王子》的错误认知,很可能是一些人单纯的将该作品当作童话书来看待,忽略了文字里所承载的思想与理念。而这篇文章,就以《小王子》作者的思想与理念来解读《小王子》的内涵。

存在主义与爱碰撞,对爱与责任更深度的解读

《小王子》留给读者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小王子通过与狐狸的交往,懂得了自己拥有的那一朵玫瑰花为何珍贵与美丽,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其背后承载着作者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在时代背景下萌生的“存在主义”思想以及在此基础上对爱与责任的深思。

小王子说唯有心灵才能洞察一切(小王子目光所及)(3)

爱情,向来是文学艺术中永恒的话题,产生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爱情所具有的魔力——致命的美感,而这也是大多数人渴望拥有爱情的缘由之一。在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中,艾玛选择与包法利结婚就源于对爱情之美的渴望,13岁的艾玛被父亲送往修道院,在那里收获的就是从书籍、歌曲、故事中听到的种种关于爱情之美的传说,所以当艾玛看到前来给父亲治病的包法利时,她将对爱情的渴望赋予在了这个与周边庄稼人不同的医生身上。

想来,我们在青涩岁月,对爱情的渴望不也是对这种美好的期待吗?但这种美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很多人从未深思过,由此才会误认为这种美属于爱情的衍生物,获取了爱情就拥有了这种美。

但果真如此吗?我们再一次返回《包法利夫人》中,若上述的想法正确,那为什么艾玛结婚后会对婚姻失望,感觉并没有从婚姻中得到期待中的美。对此,可以说是艾玛的欲望与幻想无法从包法利这个普通医生身上得到满足,但随后奋不顾身、背弃道德原则的去追逐罗道尔弗与赖昂,同样也没有获取到期待中爱情的美,那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爱情的美未必是爱情的衍生物,而艾玛不知道爱情的美如何产生,更不知道如何正确的从爱情中获取这种美。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一些人在婚前不断的尝试新的爱恋,一些人在婚后频繁的出轨,抛开欲望与品性不谈,这其中可能也存在着类似艾玛的问题:没有正确的认知婚姻爱情中的美,导致在婚姻爱情中没有获取到期待中的美,否则期待得以满足,欲望未必能构成威胁。

而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中也提出了这类问题,并对此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体现在小王子、玫瑰花与狐狸之间,小王子在B612星球上拥有了一朵玫瑰花,因为独一无二所以看到了玫瑰花的美,然而当他在地球上的玫瑰花园里看到5000朵同样的玫瑰花后,自己拥有的那朵玫瑰花失去了颜色,而小王子的失落其实就等同于我们在婚姻爱情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以为美是爱情本身所具有的,可当发现拥有的爱情本身很平常,不具有特殊的美时,我们开始了质疑。

小王子说唯有心灵才能洞察一切(小王子目光所及)(4)

后来,直到小王子遇见狐狸,彼此“驯化”创造关系后,才懂得美并非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而是需要我们将自己的情感赋予其中的,这就像狐狸对驯化的解释,彼此的驯化才让彼此不同,才在创造的关系中产生美:

“如果你驯化了我,那我们就会彼此需要。你对我来说是独一无二的,我对你来说也是独一无二的。”

而狐狸的解释,就是作者萌生的“存在主义”思想——存在先于本质爱情的价值与意义并非爱情本身所具有的,而是我们通过行动创造出来的,是我们赋予了爱情特殊的价值与意义,这种思想与唯心论(物质是精神的产物)不同,而是旨在强调在爱情(亲密关系)的客观存在之外,主观情感所产生的影响。

小王子为他的玫瑰花盖过玻璃盖,抵挡过风,消灭过毛毛虫,玫瑰花是客观存在的,在此基础上,小王子的一系列举动又赋予了客观存在特殊的主观情感,这样才让玫瑰花焕发出了绚丽的色彩,让他的这朵玫瑰花比玫瑰花园里全部的玫瑰花更加美丽,因为“这是他的玫瑰花”。

小王子说唯有心灵才能洞察一切(小王子目光所及)(5)

而爱情之美,也是如此。很多人因为对美的渴望去触碰爱情,但是获取之后却没有得到期待中的美,我们不能因此将错误归罪于爱情,更不应该由此对爱情产生质疑,只不过是我们将焦点只落在了事物的本质上,而忽略了我们对事物所该进行的创造与情感赋予,房子的美,更在于我们的装饰与对其赋予的情感,爱情的美,更在于我们的经营、付出与态度。

婚姻爱情,是两个人彼此的驯化(关系的创造),我们通过彼此来发现爱情的美,而非我们坐等爱情之美的孕育与降临,同时,“要永远为你驯化的东西负责”,这不仅是责任,也是创造美的推进力与保障,责任本身也是一种美。

荒诞的色彩与童话的风格,隐藏着对欲望与生活的批判

在《小王子》中有很多荒诞的童话情节,比如小王子对猴面包树的厌恶,是因为猴面包树无节制的生长会摧毁他的B612星球;比如第四个星球生意人所谓的“正经事”,是准确的计算天上星星的数量——五亿零一百六十二万二千七百三十一颗;比如来来往往列车上的旅客,不知道自己想去往何处,需要的是什么;比如商人售卖的止渴丸,为了让人类每星期节省五十三分钟……

乍一看这些剧情,太过于荒诞无理。

小王子说唯有心灵才能洞察一切(小王子目光所及)(6)

可若是去掉对待童话嬉笑、蔑视的偏见,换一种更为严肃、认真的态度,或许从这些虚拟、荒诞的故事情节中,又似乎能看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缩影,而这就是《小王子》作者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的写作手法与创作意图:对现实生活的批判。

①“大人热爱数字”,对过度理性化的批判

在作品中有一个独特的细节,大多数情节里都伴随着一定的数字,无论是对小王子所居住星球的命名——b612行星,还是情节发展与推进,小王子从第一个星球拜访到第七个星球(地球),数字在其中似乎隐藏着一定的深意。

作品中的全部情节,是故事主人公对六年前与小王子相处的回忆录,而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数字,用主人公的想法是为了让大人能够读的明白,因为在他看来大人偏爱通过数字来认识一切。而这种巧妙的安排,正隐喻着作者对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的批判,对此,《小王子》的译者李继宏在导读中写道:

“作者批判的是现代生活最病态的特征,也就是所谓的理性化——试图用客观的标准体系来界定和衡量主观的价值意义。”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大人所谓的理性思维,就是用数字去评判事物的价值,用数字去理解事物的意义,而产生这种病态特征的原因,源于货币经济兴起,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生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大多数人把生活的快乐与幸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全然寄托在对物质(金钱)的追求上,也正因如此,忽略了对精神世界的关注。

一些人以为努力挣钱,就可以获取幸福与快乐,然而实际上,这种思想才是导致一些人生活不幸福的症结所在,金钱只是生活中的一种工具,并非生活全部的意义与价值,即便物质的富足能够得到物欲的满足,但这样的快乐也不会长久,就像阿博都说的那样:“快乐有两种,物质的和精神的,物质的快乐有限,精神的快乐无涯。”而想要获取精神的快乐,重要在于懂得生活的真谛,幸福的源头以及内心深处真实的渴望,而这些与数字全然无关,数字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我们发现美的途径,也因此在作品中才会有主人公的那一句感叹:

“对我们这些懂得生活的人来说,数字当然是无关紧要的!”

②大人口中的“正经事”,对舍本逐末追逐的批判

什么是“正经事”,这在作品中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因为故事中大人与孩子在“正经事”上面是对立的。

在小王子拜访第四个星球时,遇见了做生意的人,在生意人的眼中所谓的正经事就是专心的数星星,专心的程度——生活了五十四年,中间只被打扰过三次;专心的代价——缺乏运动,患上了关节炎,当小王子问这件正经事能够带来什么时,生意人的回复十分可笑:数清星星为了获取财富,获取财富为了购买更多的星星,最终将代表星星权属的纸放在银行……

小王子说唯有心灵才能洞察一切(小王子目光所及)(7)

当时看到这段描述时,不经意想到的就是现实生活中那些为了生活过度拼搏的人,挣钱养家没有错误,努力拼搏也没有错,这是劳动者的美,也是责任的体现,但是过度的拼搏,不惜一切代价的拼搏,所得到的结果很可能会与最初拼搏的目的南辕北辙。想来,近日涂磊老师决定提前践行与女儿的五年之约,减少工作量(离开爱情保卫战舞台)回归家庭,原因也是如此吧,若继续过度的拼搏,很可能就会违背了最初拼搏的初心。

而孩子们眼中的“正经事”则与大人相反,他们懂得自己想要的,只关注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物,不会去考虑所谓的事物有没有价值与意义,因为快乐与幸福就是最大的价值与意义。

③为了追逐而追逐,对追逐形式的批判

除此之外,在作品中还对另一类现象进行了批判,上面的大人追逐的事物是忘却了初心,而接下来讲到的大人则是完全迷失在追逐的路上。

在小王子与列车扳道工的那一段剧情中,小王子看着一趟趟列车从车站经过,有的去往远方,有的从远方回来,而车上的旅客全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只是为了追逐而追逐,时间在慢慢的消逝,生活却从未感受到过美好,对此反而不如孩子幸运,因为孩子最起码对自己想要的东西很明确,哪怕喜欢的东西很可笑,就像小王子说的:

“他们会把时间花在布娃娃身上,从而觉得布娃娃非常重要。如果有人把布娃娃抢走,他们就会哭……”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在生活中奋斗与追逐是幸福的、快乐的,但幸福与快乐并不是因为奋斗与追逐的形式,而是我们通过努力更接近想要去往的目的地,这样的奋斗与追逐对生活才有价值与意义,否则一味的追逐,很容易适得其反,正如德国戏剧家贝托尔德·布莱希特说的:“如果在追逐幸福时跑的太快,你就会超过幸福,幸福就会被你甩到后面”。

未必拥有的多,就会幸福,也未必努力,就会有收获,因为重点不在于拥有与努力,关键还是在于我们拥有的是什么,努力的方向又是什么,就像影片《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选择留在弗吉尼亚号客轮上一样,他不羡慕陆上的人可以自由的追逐那个四季如夏的地方,因为他知道秋去春来,夏天自会降临,而自己所需要的仅仅只是音乐,有音乐的陪伴就能够获取到幸福。

目光所及,止于本质;心之所往,方见美好

随着时间的增加,曾经的小孩成为了如今的大人,随着阅历的增加,大人的思想发生了改变。

大人总认为理性的看待事物才更加准确,可是一些理性的思维未必适合生活,理性的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抹杀我们对美好的感知力,就像作品中地理学家关注小王子所在星球的火山,而蔑视那独一无二的玫瑰花一样,地理学家认为玫瑰花瞬息即逝毫无意义,可事实上在花朵绽放的那一刻,对于小王子与花朵而言,那种美超越了一切。

大人所谓的理性:

然而一件事物的价值与意义,却远非眼睛看到的得失与结果所能衡量的。就像在作品中大人热衷于用“止渴丸”来解决对饮水的需求一样,虽然这种方式更为快速、有效,但是解决的只是身体的需要,却无法满足心灵的需求,反而不如小王子的态度用“止渴丸”节省出来的时间,亲自走向一汪甘泉有意义,因为那样才能感受到故事中主人公与小王子在沙漠中寻找到水时,心灵与身体上的满足:

“它来自星空下的跋涉、轱辘的歌唱和我双手的力量。它就像礼物,对心灵是有益的。”

这种满足就是生活的美,但这种美通过眼睛是看不到的,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而心代表的是内在的感受,不是所谓理性的思维。

或许,如果将我们换成小王子,在自己拥有的玫瑰花与玫瑰花园里5000朵玫瑰花之间进行选择,很可能会有一些人选择后者;如果将我们换成狐狸,得知与小王子最终的结局是分别,很有可能就不会提出彼此驯化的请求。然而有些情感是无法用理性去判定的,一朵玫瑰花在数量上远不如5000朵玫瑰花,但我们拥有的那一朵,却是独一无二的;狐狸与小王子分别时充满了痛苦,但是痛苦的背后,也因为小王子的出现,让狐狸的生命多了麦黄色的色彩。

小王子说唯有心灵才能洞察一切(小王子目光所及)(8)

可能很多人看完整部作品,还是不能理解小王子短暂的出现究竟带给了主人公什么,又是什么让主人公对小王子念念不忘?

因为主人公与小王子相处的短暂九天内,并没有发生特殊的事情,甚至可能在一些大人心中,九天所产生的友谊也并不会有特殊的意义。

然而或许在主人公的心中,与小王子相处的九天,他的世界已经发生了改变,至少在夜晚看到星星时,会有思念,就像小王子在离开前与主人公说的话:

“当你抬头看着夜空时,因为我住在某颗星星上,因为我会在某颗星星上面笑,所以对你来说,就好像所有的星星都在笑。到时你将拥有会笑的星星!”

这对于主人公来说,就是生命中最重要,最美丽的一件事,但是,这种美好用眼睛是看不到的,需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也是这样,生活中从不缺少幸福与快乐,但是前提不要单纯的用眼睛去看。

小王子说唯有心灵才能洞察一切(小王子目光所及)(9)

而这就是《小王子》的内涵所在,所以在故事开始之前,作者想将这部儿童故事书送给大人,因为所有的大人最初都是孩子,只是很少有人记得了。

小王子说唯有心灵才能洞察一切(小王子目光所及)(10)

卿心君悦,头条原创作者,高级心理健康指导师,TA说书评人、影评人。用文字温暖你,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