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回忆张学良(钩沉张学良家族百年往事)(1)

张作霖和他的儿女们

作者:王凯

最近,电视连续剧《少帅》热播,引起了人们对张学良及其家族背景的兴趣。作为北洋军阀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在东北甚至北京政坛翻云覆雨几十年,张学良一生更是经历了东北易帜、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等诸多重大事件,张氏家族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不可低估。

张氏家族是如何崛起的?其后人的结局和归宿又是如何呢?

张作霖发迹

张作霖祖籍据说是河北河间一带,但他祖上很早就去关外谋生了,到了张作霖这一代,由于其父早亡,所以一贫如洗。年轻时期的张作霖可以说是游手好闲,他干过很多行当,先是在乡里干兽医,后来又当兵吃粮、组织保险队(一种半土匪性质的地方武装),最后在当地士绅的保举下投奔官府,当了奉天省新民府的一名马队营官,为其日后的发迹埋下了伏笔。

少帅张学良

大帅府的变迁

1912年9月,张作霖在奉天城开始兴建一座后来被称为“大帅府”的豪宅。从1916年入住到1928年过世,除去在天津和北京住了几年外,张作霖大部分时间都在这所深宅大院里度过。

1911年张作霖到奉天后,先是买了一位道台的旧宅住下,后来又购得与其相邻的江浙会馆,然后统统拆除后再盖新房。他先让工匠按照奉天城里前清王府的式样建了一座颇具规模的三进四合院,后来因房子不够用,又在后花园建起了两座楼房,这就是大帅府有名的大青楼和小青楼。

对于张作霖的新居,李洁在其《1912-1928:文武北洋》一书中如此描述:“民国五年(1916年)的那个春天,张作霖一脸得意,因为四十一岁的他终于有了一个完整的家。此时他已荣升奉天督军兼奉天省省长,他以省为家,在家治省,此宅既是他与众多家眷的私宅,也成了他在督军署与省府大院之外的官邸。风云变幻莫测的动荡时代,这一带自然也就成了戒备森严的特殊地带。”

张作霖在大青楼办公和议事的地方叫老虎厅,老虎厅因屋里摆着两尊老虎标本而得名,据说这是张作霖的把兄弟汤玉麟送的。1923年,《密勒氏评论报》主编鲍威尔到奉天采访张作霖,当时他坐在老虎厅的沙发上,背后的虎须拂其后脑,多年以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鲍威尔还心有余悸地说:“令人胆战心惊。”

九·一八事变后,大帅府被日本人占领,伪满期间这里成了“满洲国中央图书馆奉天分馆”和“国立中央博物馆奉天分馆”。抗战胜利后,中共领导下的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李运昌率部开进沈阳,将大帅府作为司令部。后来中央派驻东北的彭真、陈云、伍修权等人又搬了过去,张作霖这座府邸变成了1945年秋冬季节中共在东北地区的最高权力中枢。

1949年后,东北图书馆、东北档案馆及一些政府机关先后入驻大帅府,府里的其他院落也变成了民居。近年来,大帅府已被有关部门重新清理、修葺、保护,成为沈阳有名的旅游景观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后人回忆张学良(钩沉张学良家族百年往事)(2)

晚年的张学良

张家后人的归宿与结局

张作霖一生共有赵夫人、卢夫人、戴夫人、许夫人、寿夫人和马夫人6位妻子,这6位夫人为他先后生了张学良、张学铭、张学曾、张学思、张学森、张学浚、张学英、张学铨8个儿子和张首芳(张冠英)、张怀英、张怀瞳、张怀卿、张怀曦、张怀敏6个女儿。

大夫人赵春桂是张学良的生母,也是张作霖的原配妻子。她是在张作霖穷困潦倒时嫁给他的,育有长女张首芳、长子张学良和次子张学铭,孩子还未成年就去世了,电视剧《少帅》开篇即提及此事。

张学良的结局大家都耳熟能详,在此不再赘述;张首芳后来嫁与黑龙江督军鲍贵卿之子为妻,1954年逝世于北京;张学铭民国期间曾任天津市警察局长和市长,建国后一直在天津市政建设系统任职,曾任全国政协委员,1980年代初期去世。

二夫人卢氏家世很好,知书达理,赵夫人过世后,张学良兄妹被她收养,后来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于凤至过门,和这位婆婆关系也很密切。卢夫人1974年逝世于天津。

卢夫人生有二女张怀英和四女张怀卿,两个女儿都成为政治联姻的牺牲品。张怀英嫁给蒙古王爷的傻儿子,张怀卿则与“辫帅”张勋的儿子成亲,这位张公子也有神经官能方面的毛病。张学良与卢夫人感情很好,他掌管家务后,立即为两个妹妹办理了离婚手续。张怀英和张怀卿后来又都先后嫁人,建国后与母亲一起寓居天津。

三夫人戴氏与张作霖感情不和,也没有子女,后到一家尼姑庵戴发修行,几年后去世。在电视剧《少帅》中,戴夫人的弟弟因犯错被张作霖下令枪毙,从这件事上也可看出她与张关系不睦。

四夫人许氏是张作霖夫人中的一个另类,与张结婚后曾到奉天省立第一女子师范读书,后来又到张家私塾学习,从村姑变成了一名知识女性。许夫人抗战后移居美国,解放后回国,1978年在北京去世。许氏生了三子张学曾、四子张学思和三女张怀瞳、五女张怀曦。

张学曾早年留学英国、日本,“二战”后定居美国,曾在联合国总部任职,卒年不详。张学思是张家唯一的一位共产党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参谋长,1970年被迫害致死。张怀瞳由张学良做主嫁给了前清东北总督赵尔巽之子赵天赐,张作霖当年是赵尔巽的老部下,曾拜赵为义父。据张学良回忆,当赵尔巽提亲时,张作霖觉得辈分不对,于是就婉言谢绝了。张作霖后来觉得对不起赵尔巽,张作霖去世后,张学良为弥补父亲的遗憾,便促成了这桩婚事。张怀曦则由父亲包办许配给原北洋政府总理靳云鹏之子,但还没结婚张作霖便被炸身亡,张学良为其解除了婚约,七七事变后张怀曦随母亲去美国,后在美定居。

五夫人寿氏最受张作霖宠爱,据说她是前清黑龙江将军寿山的女儿,受过高等教育,能说会道,张府的交际一般由她出面。寿夫人后来在台湾病故,育有五子张学森、六子张学浚、七子张学英和八子张学铨。

张学森1920年生于沈阳,后在美国一家航空公司任职,张学良赴美后就由他照顾;张学浚是北京辅仁大学出身,抗战期间曾在军统局当翻译,负责与美方人员联系,后举家迁台,1984去世;张学英1924年出生,一直没有出来做事,1940年代末去台后病逝,无子女;张学铨是张作霖最小的儿子,1940年代末曾在东北解放区工作,天津解放后退职回天津,后经周恩来特批安排到天津市教育系统工作,1996年去世。

六夫人马氏是张作霖的最后一位夫人,育一女张怀敏。马夫人与寿夫人关系很好,后来跟随寿夫人去台,1975年病故。

张怀敏毕业于辅仁大学,1948年随母赴台,到东海大学任教。1960年代中期,台湾当局对张学良的管束逐渐放松,张怀敏便以秘书身份为大哥读报,处理文字事务,张怀敏是张学良遭软禁后与其接触最多的亲属。

虽然出生于同一个家庭,但张家后人的人生道路却迥然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