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北京人喜欢念旧,总沉浸在自个儿的世界里,老北京的氛围当中,完全跟当下的生活脱离了节奏,说这种话的人,一看就是不了解北京人,北京人之所以念旧是因为怀念逝去的老北京,毕竟过去住在胡同大杂院,才是京味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

怀念老北京味道的词(怀念曾经的老北京)(1)

更何况曾经的老北京走哪儿都充满了人情味儿,就拿生活方式来说,远比现如今的快节奏生活惬意,在北京人的记忆里,甭管住哪个区,家门口都有几个像样儿的早市儿,卖的东西特别丰富,首先就是便宜,再有一点就是新鲜

怀念老北京味道的词(怀念曾经的老北京)(2)

这也正是为什么老北京人喜欢逛早市的真正原因,好多物件如今花多少钱都买不着了,导致不少年轻人得空都愿意奔农村去赶集,有的比当地农民都积极,可谓一集不落,图的就是个热闹,有氛围

怀念老北京味道的词(怀念曾经的老北京)(3)

北京人逛街也不光是为了买东西,同时还散了心,可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所以相较之下,北京人更怀念曾经的早市,过去老北京有这么一句老话,叫不冤不乐,人有的时候不能太算计钱,真要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这日子过得也就没意思了

怀念老北京味道的词(怀念曾经的老北京)(4)

令北京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早市儿上卖的豆腐,大清早摆在那儿热气腾腾,冒着热气儿,看着就特别新鲜,买回来还不能糟践东西,老北京人都是切成麻将块儿,用开水焯一下,然后倒一小碗酱油,撒点葱花,香菜末儿,最后点几滴香油,这就齐活了

怀念老北京味道的词(怀念曾经的老北京)(5)

豆腐趁热,蘸着酱油汤儿,就这么吃,甭提多香了,刚出锅的豆腐又软又嫩,直接白嘴儿吃都是甜的,酱油能起咸,鲜儿的作用,热豆腐蘸着酱油,甜里边带着鲜,鲜里边裹着甜,既有豆腐香,又有香菜,香油,葱花搁在一快的香味儿,不腻口还解馋

怀念老北京味道的词(怀念曾经的老北京)(6)

吃得您能满头大汗,那滋味儿堪称一绝,跟您吃涮羊肉时,吃豆腐的口感完全不同,有人可能会觉得北京人的这种吃法很另类,弄块豆腐蘸酱油就给您美成这样了,也没吃过什么好东西,您有所不知,白水煮豆腐,蘸着酱油吃,在北京人眼里,绝对是天下美味之一

怀念老北京味道的词(怀念曾经的老北京)(7)

当然了,这豆腐也有讲究,延庆永宁的确实地道,除此之外,只要是自个儿手工做出来的都特像样儿,如今不少北京人都讲究上庙里吃豆腐,号称全素宴,因为出家人常年吃素,见天儿研究怎么吃这素食,所以这豆腐做的比其他地儿味儿好

怀念老北京味道的词(怀念曾经的老北京)(8)

豆腐是其一,酱油也得给力,过去北京家家户户过日子,经常吃的都是金狮牌儿酱油,都是金狮酱油,龙门米醋,这是老北京人过去厨房离不开的两样儿佐料,那时候上副食店,甭管是买整瓶的还是拿着瓶儿打散装的,都是这牌子

怀念老北京味道的词(怀念曾经的老北京)(9)

压根儿就没有生抽,老抽这个概念,北京人开始把生抽,老抽分得那么清楚,还是从九十年代末以后开始的,当时还有一美食节目,叫《天天饮食》主持人是刘仪伟,三句离不开生抽,老抽,当时北京人都觉得新鲜

怀念老北京味道的词(怀念曾经的老北京)(10)

如果从根儿上说的话,这是广州人的说法,生抽是把酿好的酱油从酱缸里面抽出来,直接装瓶儿,没有在加工的过程,颜色浅,味儿比较重,适合做炒菜凉拌菜, 老抽则是在生抽的基础上再加点儿焦糖色,调色调味儿,炖个红烧肉,炖条鱼什么的效果不错

怀念老北京味道的词(怀念曾经的老北京)(11)

酱油这种说法在北京实际上就是泛称,都算酱油之类的,而南方人分得更细一点,好些人都觉得北京人吃饭口重,炒菜都愿意多搁酱油,事实上确实如此,白不呲咧看着就不好吃,最起码不下饭,老北京过去还有一道吃食叫清酱肉

怀念老北京味道的词(怀念曾经的老北京)(12)

过去有三大名肉,一个是金华火腿,一个是广州腊肉,再有一个就是北京的清酱肉,也叫京式火腿,最早是明朝那会儿,山东人发明的,众所周知,北京人吃饭鲁菜是底子,而且老北京干餐饮行业的山东人居多,山东人管酱油就叫清酱

怀念老北京味道的词(怀念曾经的老北京)(13)

最地道的清酱肉讲究用猪后腿儿,放在酱油里泡,泡透了再晾,过去没有冰箱,一般做清酱肉都是在腊月,天儿冷的时候做,一直放到第二年开春儿,吃法则是切片儿蒸着吃,炒菜熬汤也成,据说慈禧就特喜欢加了清酱肉后熬出来的冬瓜汤

怀念老北京味道的词(怀念曾经的老北京)(14)

有不少文章都说老北京六七十年代买酱油需要票儿,这种说法一点都不靠谱,副食店里买油要油票,买肉要肉票儿,唯独酱油醋白酒,这三样儿不要票儿,有钱就能买,话虽这样说,但这三样并不敞开了供应,都得用粮食来做,不可能都做成这三样东西

怀念老北京味道的词(怀念曾经的老北京)(15)

那会儿副食店卖的酱油都是散装儿的,搁在大缸里头,家家户户都有一酱油瓶儿,过去还有固体酱油膏,在北京也流行了几年,后来就见不着了,质量上确实没有液体酱油好,说白了就是化学合成的酱油,论块儿买,大伙儿也都愿意买

怀念老北京味道的词(怀念曾经的老北京)(16)

有一流行语‘我就是来打酱油的’不知道北京人琢磨过这句话没有,北京人干嘛要说酱油?副食店里的东西多了,干嘛非打酱油,过去北京人的生活跟现在不一样,其他吃食消耗量都不大,唯独酱油您每天都离不开,尤其过去吃饭都以素菜为主

怀念老北京味道的词(怀念曾经的老北京)(17)

炒菜的时候倒点酱油,来点鲜味儿就能好吃一点儿,哪怕说今儿个没菜,光喝酱油也能解馋,比方说老北京夏天吃面条儿,家里没黄酱,也没有菜打卤,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热油,花椒炝锅,酱油倒进去,开了就能拌面条儿吃,如今仍然有不少北京人这么吃

怀念老北京味道的词(怀念曾经的老北京)(18)

老北京有名的这叫酱油汆儿,热油花椒都没有也行,弄一小碗儿倒点酱油,来几滴香油,拿白馒头蘸着吃,连咸菜都省了,好吃极了,正是因为北京人喝酱油的频率高,这才有了打酱油的说法,但您想真打一次酱油,已经是不可能的事儿了

怀念老北京味道的词(怀念曾经的老北京)(19)

只有老国营副食店才有这景儿,随着时代的变迁,北京城的副食店已经消失得差不多了,所以很多老北京人的生活方式,都停留在了记忆当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