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曾国藩的成功是努力还是天赋(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1)

一个人要拼命,必须要记住,一方面你要坚忍,一方面你要能受辱。

「曾仕强每日箴言」

|全文共2700字,深度阅读需8分钟,受益终生|

曾国藩的成功是努力还是天赋(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2)

晚清著名的军事重臣曾国藩,被誉为“千古第一完人”,历来就是无数后人研究、学习与效仿的对象。

为什么?因为他实在是我们理想的楷模。

什么叫“理想”?让别人满意的,就叫理想。什么叫“楷模”?楷模就是典范。

我们正是靠典范、靠模仿典范来学习和提升的。

西方人往往会告诉你,你要学他,而且也会告诉你应该学他什么什么,都会讲得很清楚。

而中国人却不是,我们只会告诉你要把他当典范,至于你要学他什么,每个人可以不一样。

今天,我们分享曾国藩的三个值得学习的“典范素质”,值得每个人好好领悟,并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1

进德修业:只有这二事靠得住

曾国藩一生,非常重视进德修业。

他说的这句话值得大家细细品读:“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

为什么?因为“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讲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自主。”

这句话是曾国藩的宝贵心得,是他从困苦当中领悟到的。

只有“进德修业”这两件事是靠得住的,其他都靠不住。可是现代人最看不起“进德修业”。

其实,人不要把世俗的功名看得过重,要看得平淡一些,不要因它受纠缠。

因为你也做不了主,你只管踏踏实实做好“进德修业”二事,这才是你能掌控的。

功名利禄都是天定的,你这辈子能赚多少钱,能做多大的官,能有多大的事业,都是天注定的,你所能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地“进德修业”。

老天给你这个机会,给你这个舞台,你就要去做,但是最后会怎么样,不要管。

只管你该做的,你该做的就去做,不要厌倦,也不要跟别人比。至于结果怎么样,跟你没有关系,这样你就可以过上很轻松的生活。

曾国藩后来就是按这个思路去做的。

他为了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以每日“进德修业”为自我考核的目标。

“每日必读书数页,写日记数条,习字一篇,围棋一局,终生以为常”。

他真的做到了,坚持每天读书,连打仗的时候都要读书。

每天写日记,就是简简单单地记录自己今天做了什么事,有什么重要心得,从不间断。

并且他是真正反省,不是只写好听的,而是哪里错了就写自己哪里错了,什么地方做得不对就写自己哪里做得不对。

他写日记也不是为了要给别人看,不是要表扬他自己。

他完全是用很实在、很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自己,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除此之外,曾国藩不仅自己提高修养修为,还不时提点他人。

他对李鸿章说:“你先把兵练好,不要急于出战,有军就有权,当你势力大了,搞洋务的阻力也就小了。你只有练好精兵,站稳脚跟,才能保全性命。”

一个人就是需要有人敢跟你说这种话,要有几个敢跟你直说你缺点的朋友,否则你会永远蒙在鼓里,那是会吃亏的。

他说李鸿章的缺点就是“心高气盛,做事急躁,还有点任性,这些致命弱点如果不改的话,将后患无穷”。

像这类话,既是帮助别人,也是帮他自己,这就是利人自救之道。

2

刚健坚忍:能忍也要能受辱

曾国藩之所以会获得那么巨大的成功,外界的那些有利因素都还只是助缘而已,他自己自立自强,进德修业,刚健坚忍,才是最主要的因素。

他是从哪里做起的?从“自立自强”这四个字做起。

自古以来,帝王将相没有谁不是从自立自强做起的。

曾国藩年轻的时候在北京,喜欢和那些有名望居高位的人为仇,也不是没有要刻意使自己特立独行、不畏强权的意思,也是想让自己凡事都能挺得住,所以他也不完全后悔。

只不过他更觉悟到,在大事上要有自己的判断力,要有自己的抉择,但是千万不能刚愎自用,刚愎自用就不对了。

千万记住,任何事情都不要做得过分,一过分,结果就会截然不同了。

一定要把坚忍与屈辱联结在一起。

一个人要拼命,必须要记住,一方面你要坚忍,一方面你要能受辱。

只是坚忍而不能受辱,那你很快就会达到所能忍受的极限,然后全部爆发出来,那就会更糟糕。

假如你忍忍忍,忍了九次,最后一次还是爆发出来了,那你之前就白忍了,就都等于零。

所以一定要忍到最后,忍到最后一件事,才不会功亏一篑。

我们最不能忍的就是,“是可忍,孰不能忍”,其实没有那么严重,侮不侮辱完全看我们自己的心态。

我年轻的时候也是受不了的,别人跟我说什么我都会顶回去,但是40岁以后,就有了一点点觉悟,有了一个念头。

那就是,这个世界上会给我难看,会让我受辱的是谁?是来救我的人。

所以凡是给我难看的人都是好心救我的人,凡是侮辱我的人都是为了唤醒我的人。

人生是什么?就是坚忍与等待。

一个会等的人永远是有希望的,一个不能等的人则经常是错过机会的。

机会要来的时候是自然来的,不是你要它来,它就会来的,机会要走的时候也是不会征求你的同意,而是说走就走的。

所以人要配合机会去成事,而不是等机会来配合你。

3

谦虚谨慎:让你事事如鱼得水

曾国藩手下有一个叫鲍超的将领,因功由总兵升到提督,所以慢慢就露出骄横之气。

曾国藩看到他渐露骄横之气,于是马上写信给他,说:“你统帅部队多时,声名太大了,最好保有一颗谦虚的心,以此为自己积德、积福。”

这是直接告诉鲍超,你要谦虚,稍微不谦虚,你的麻烦就大了,而且你的谦虚能为你积德积福。

这也不是乱讲的,因为虚心谨慎,不自满,永远不会有错。

所以做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记住一定要谦虚,但是前提是你要有能力、有实力、有表现,这样才有资格。

曾国藩自己就很谦虚谨慎,对上对下都没有半点傲慢。

这个“傲”字很重要,你只要有一点点骄傲,就可能遭遇很大的打击。

我们学了英文以后常常会说,“我们以你为傲”,这句话其实是不对的。

因为英文是We are proud of you,这个 proud of you 对西方人而言是可以用的,但对我们就不太适用。

说“我们引你为豪”可以,但说“我们因你而骄傲”就不可以。

中国人很神气,但不骄傲。做人一定要神气,不神气“就会衰”,但一旦骄傲就糟糕了,骄傲必败。

所以,绝对不能有一丝骄傲的感觉,因为那也会让别人很不高兴,而这就是在给你制造阻碍。

保持谦虚使曾国藩在官场上左右逢源,应对自如,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讲到“不败之地”,我们又要说一句,中华民族是一个不求胜利的民族,我们不求胜利,只求不败。

很多外国人一直问我,你们和日本人有什么不同,看上去长得很像。

我就告诉他们:“我们都是东方民族,但是戴的帽子不一样,凡是上面写‘东方必胜’的就是日本人,写‘东方不败’的就是中国人。”

我们只求不败,从来没有求一定要胜。但是现在形势变了,也都是在讲求胜、必胜了,这其实并不是好事。

大家真的要很仔细地去了解,我们老祖宗的话不是随便说的。

一句话会流传几千年,一定有它的道理,只是我们现在误解了,没能领会它的真实内涵。

看了曾国藩以后,我们都要自我反省,一夕爆红其实毫无意义。

如果是正当的手段、正当的方向,那么你出名,也不用怕。如果是不正当的手段,出的名就都是坏名,那还不如不要。

一个人最怕的就是虚名,因为虚名会让你很不安,很不好过。

你没有那个实力,而空有那么大的名气,就会整天提心吊胆,哪天如果被别人戳破了,你就会很难堪。

人一生应该追求的是要有实在的才能、真正的本事。

至于有没有名无所谓,如果抱这种态度,你就真正是“实至”,然后才会“名归”,那才是最实在,最名副其实的“名”。

人的一生,通过各种情境,历经各种磨难,只求自己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事情。

曾国藩就是最好的楷模。

曾国藩的成功是努力还是天赋(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3)

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