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机械设计常用的数学公式汇总之平面三角公式,值得收藏。话不多说,请往下看是不是有漏掉的。

1、三角函数的定义

机械设计基础计算题(机械设计常用的数学公式汇总)(1)

机械设计基础计算题(机械设计常用的数学公式汇总)(2)

2、任意角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常用的诱导公式有以下几组:

公式一:

设α 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 (2kπ+α)= sin α

cos(2kπ+α)= cosα

tan (2kπ+α)= tan α

cot (2kπ+α)= cot α

公式二:

设α 为任意角, π α 的三角函数值与α 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π+α)=- sin α

cos(π+α)=- cosα

tan (π+α)= tan α

cot (π+α)= cot α

公式三:

任意角α 与 - α 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 α)=- sin α

cos(- α)=cosα

tan (- α)=- tan α

cot (- α)=- cot 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 α 与α 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π-α)= sin α

cos(π-α)=- cosα

tan (π-α)=- tan α

cot (π-α)=- cot 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 α 与α 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2π-α)=- sin α

cos(2π-α)=cosα

tan (2π-α)=- tan α

cot (2π-α)=- cot α

公式六:

π/2 ±α 与α 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π/2 +α)= cosα

cos(π/2 +α)=- sin α

tan (π/2 +α)=- cot α

cot (π/2 +α)=- tan α

sin (π/2 -α)= cosα

cos(π/2 -α)= sin α

tan (π/2 -α)= cot α

cot (π/2 -α)= tan α

诱导公式记忆口诀

※规律总结※

上面这些诱导公式可以概括为:

对于k2 π/2 ±α(k ∈Z)的个三角函数值,

①当k 是偶数时,得到α 的同名函数值,即函数名不改变;

②当k 是奇数时,得到α 相应的余函数值,即

sin →cos;cos →sin;tan →cot,cot →tan.

(奇变偶不变)

然后在前面加上把α 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

(符号看象限)

例如:

sin(2 π-α) =sin(42 π/2 -α) ,k=4 为偶数,所以取sin α。

当α 是锐角时,2π-α∈(270°,360°) ,sin(2 π-α) <0,符号为“-”。

所以sin(2 π-α) =-sin α

上述的记忆口诀是: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公式右边的符号为把α 视为锐角时,角k2360° α(k∈Z),- α、180°± α,

360° - α

所在象限的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可记忆

水平诱导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各种三角函数在四个象限的符号如何判断, 也可以记住口诀“一全正; 二正

弦;三为切;四余弦”.

这十二字口诀的意思就是说:

第一象限内任何一个角的四种三角函数值都是“+”;

第二象限内只有正弦是“+”,其余全部是“-”;

第三象限内切函数是“+”,弦函数是“-”;

第四象限内只有余弦是“+”,其余全部是“-”.

上述记忆口诀, 一全正, 二正弦, 三正切, 四余弦

其他三角函数知识: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

⒈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倒数关系:

tan α 2cot α=1

sin α 2csc α=1

cosα 2sec α=1

商的关系:

sin α/cos α=tan α=secα/csc α

cosα/sin α=cot α=cscα/sec α

平方关系:

sin^2( α) +cos^2( α) =1

1+tan^2( α) =sec^2( α)

1+cot^2( α) =csc^2( α)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六角形记忆法

六角形记忆法:

构造以" 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 的正六边形为模型。

(1)倒数关系:对角线上两个函数互为倒数;

(2)商数关系:六边形任意一顶点上的函数值等于与它相邻的两个顶点上

函数值的乘积。

(主要是两条虚线两端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由此,可得商数关系式。

(3)平方关系:在带有阴影线的三角形中,上面两个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

的平方和等于下面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

两角和差公式

⒉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sin (α+β)= sin αcosβ+cosαsin β

sin (α-β)= sin αcosβ-cosαsin β

cos(α+β)= cosαcosβ-sin αsin β

cos(α-β)= cosαcosβ+sin αsin β

tan α+tan β

tan (α+β)=——————

1-tan α 2tan β

tan α-tan β

tan (α-β)=——————

1+tan α 2tan β

倍角公式

⒊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升幂缩角公式)

sin2 α=2sin αcosα

cos2α=cos^2( α) -sin^2( α) =2cos^2( α) -1=1-2sin^2( α)

2tan α

tan2 α=—————

1-tan^2( α)

半角公式

⒋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降幂扩角公式)

1-cosα

sin^2( α/2) =—————

2

1+cosα

cos^2( α/2) =—————

2

1-cosα

tan^2( α/2) =—————

1+cosα

万能公式

⒌万能公式

2tan( α/2)

sin α=——————

1+tan^2( α/2)

1-tan^2( α/2)

cosα=——————

1+tan^2( α/2)

2tan( α/2)

tan α=——————

1-tan^2( α/2)

万能公式推导

附推导:

sin2 α=2sin αcosα=2sin αcosα/(cos^2( α) sin^2( α))......* ,

(因为cos^2( α) sin^2( α)=1 )

再把*分式上下同除cos^2( α) ,可得sin2 α=2tan α/(1 +tan^2( α))

然后用α/2 代替α 即可。

同理可推导余弦的万能公式。正切的万能公式可通过正弦比余弦得到。

三倍角公式

α=3sin α-4sin^3( α)

cos3α=4cos^3( α) -3cosα

3tan α-tan^3( α)

tan3 α=——————

1-3tan^2( α)

三倍角公式推导

附推导:

tan3 α=sin3 α/cos3 α

=(sin2 αcosα+cos2αsin α)/(cos2 αcosα-sin2 αsin α)

=(2sin αcos^2( α) +cos^2( α)sin α-sin^3( α))/(cos^3( α) -

cosαsin^2( α) -2sin^2( α)cos α)

上下同除以cos^3( α) ,得:

tan3 α=(3tan α-tan^3( α))/(1-3tan^2( α))

sin3 α=sin(2 α+α) =sin2 αcosα+cos2αsin α

=2sin αcos^2( α) +(1 -2sin^2( α))sin α

=2sin α-2sin^3( α) +sin α-2sin^2( α)

=3sin α-4sin^3( α)

cos3α=cos(2 α+α) =cos2αcosα-sin2 αsin α

=(2cos^2( α) -1)cos α-2cosαsin^2( α)

=2cos^3( α) -cosα+(2cos α-2cos^3( α))

=4cos^3( α) -3cosα

sin3 α=3sin α-4sin^3( α)

cos3α=4cos^3( α) -3cosα

三倍角公式联想记忆

记忆方法:谐音、联想

正弦三倍角: 3 元减 4 元3 角(欠债了( 被减成负数) ,所以要“挣钱” ( 音

似“正弦” ) )

余弦三倍角: 4 元3 角减 3 元(减完之后还有“余”)

☆☆注意函数名, 即正弦的三倍角都用正弦表示, 余弦的三倍角都用余弦表

示。

和差化积公式

⒎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

α+β α-β

sin α+sin β=2sin —---- 2cos— ---

2 2

α+β α-β

sin α-sin β=2cos—---- 2sin — ----

2 2

α+β α-β

cosα+cosβ=2cos—----- 2cos— -----

2 2

α+β α-β

cosα-cosβ=-2sin —----- 2sin — -----

2 2

积化和差公式

⒏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

sin α2cos β=0.5[sin (α+β)+ sin (α-β)]

cosα2sin β=0.5[sin (α+β)- sin (α-β)]

cosα2cos β=0.5[cos (α+β)+ cos(α-β)]

sin α2sin β=-0.5[cos (α+β)- cos(α-β)]

和差化积公式推导

附推导:

首先, 我们知道

sin(a b)=sina*cosb cosa*sinb,sin(a-b)=sina*cosb-cosa*sinb

我们把两式相加就得到sin(a b) sin(a-b)=2sina*cosb

所以,sina*cosb=(sin(a b) sin(a-b))/2

同理, 若把两式相减, 就得到cosa*sinb=(sin(a b)-sin(a-b))/2

同样的, 我们还知道

cos(a 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 sina*sinb

所以, 把两式相加, 我们就可以得到cos(a b) cos(a-b)=2cosa*cosb

所以我们就得到,cosa*cosb=(cos(a b) cos(a-b))/2

同理, 两式相减我们就得到sina*sinb=-(cos(a b)-cos(a-b))/2

这样, 我们就得到了积化和差的四个公式:

sina*cosb=(sin(a b) sin(a-b))/2

cosa*sinb=(sin(a b)-sin(a-b))/2

cosa*cosb=(cos(a b) cos(a-b))/2

sina*sinb=-(cos(a b)-cos(a-b))/2

好, 有了积化和差的四个公式以后, 我们只需一个变形, 就可以得到和差化积

的四个公式.

我们把上述四个公式中的a b设为x,a-b 设为y, 那么a=(x y)/2,b=(x-y)/2

把a,b 分别用x,y 表示就可以得到和差化积的四个公式:

sinx siny=2sin((x y)/2)*cos((x-y)/2)

sinx-siny=2cos((x y)/2)*sin((x-y)/2)

cosx cosy=2cos((x y)/2)*cos((x-y)/2)

cosx-cosy=-2sin((x y)/2)*sin((x-y)/2)

机械设计基础计算题(机械设计常用的数学公式汇总)(3)

任意角三角函数诱导公式表

3、三角函数基本公式

1)一个角的诸函数的基本关系

机械设计基础计算题(机械设计常用的数学公式汇总)(4)

2)一函数以同一角的其他函数表示式

机械设计基础计算题(机械设计常用的数学公式汇总)(5)

3)和差公式

机械设计基础计算题(机械设计常用的数学公式汇总)(6)

4)倍角公式

机械设计基础计算题(机械设计常用的数学公式汇总)(7)

5)积化和差公式

机械设计基础计算题(机械设计常用的数学公式汇总)(8)

6)和差化积公式

机械设计基础计算题(机械设计常用的数学公式汇总)(9)

7)半角公式

机械设计基础计算题(机械设计常用的数学公式汇总)(10)

8)函数的乘方

机械设计基础计算题(机械设计常用的数学公式汇总)(11)

9)其他常用公式

机械设计基础计算题(机械设计常用的数学公式汇总)(12)

4、任意三角形常用公式

机械设计基础计算题(机械设计常用的数学公式汇总)(13)

机械设计基础计算题(机械设计常用的数学公式汇总)(14)

正弦定理

机械设计基础计算题(机械设计常用的数学公式汇总)(15)

余弦定理

机械设计基础计算题(机械设计常用的数学公式汇总)(16)

正切定理

机械设计基础计算题(机械设计常用的数学公式汇总)(17)

面积

机械设计基础计算题(机械设计常用的数学公式汇总)(18)

a边上的高

机械设计基础计算题(机械设计常用的数学公式汇总)(19)

a边上的中线

机械设计基础计算题(机械设计常用的数学公式汇总)(20)

A角的二等分线

机械设计基础计算题(机械设计常用的数学公式汇总)(21)

外接圆半径

机械设计基础计算题(机械设计常用的数学公式汇总)(22)

内切圆半径

机械设计基础计算题(机械设计常用的数学公式汇总)(23)

半角公式

5、任意三角形边和角的公式

1)已知,一边和二角α、∠A、∠B。求其余要素的公式:

机械设计基础计算题(机械设计常用的数学公式汇总)(24)

2)已知,二边及其夹角a、b、∠C。求其余要素的公式:

机械设计基础计算题(机械设计常用的数学公式汇总)(25)

3)已知,二边和其一对角a、b、∠A。求其余要素的公式:

机械设计基础计算题(机械设计常用的数学公式汇总)(26)

4)已知,三边a、b、c。求其余要素的公式:

机械设计基础计算题(机械设计常用的数学公式汇总)(27)

注意:

① 表示如a>b,则∠B<90°,这时只有一值。如a<b,则当bsinA<a时,∠B有二值(∠B2=180°-∠B1);当bsinA=a时,∠B有一值即∠B=90°;当bsinA>a时,三角形不可能。

6、反三角函数

机械设计基础计算题(机械设计常用的数学公式汇总)(28)

今天就到这了。明天更新常用曲线方程。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