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即是空色亦是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1)

空即是空色亦是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2)

空即是空色亦是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3)

今天就来谈谈"色即是空",我想当我说到这四个字的时候,60,70一代更多会想到电视剧中一些桥段,比如说:一个和尚莫名其妙的嘟囔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等等等等。反正也不知道是什么个意思,总之就是和尚念经吗。80后的这代人可能很多人脑海浮现出的第一个画面就是韩国的一部非常搞笑的电影《色即是空》,里面的情节是非常的搞笑,非常的有颜色,呵呵。

其实不是,因为接下来我说的会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而且也是我如果想继续写下去就必须要先说明的问题,不然我每讲一件事就需要很麻烦的解释,因为以下的内容关乎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就是我每条人生道路的选择都与此相联。

首先问几个问题:

1、 人活着为了什么?

2、 什么是你的?

3、 你有多幸福?

第一问题命题太大了!有些人很快就想到答案了,那我确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境地的改变你的答案会不断的改变;有些人到死可能都还没清楚,这样的人是大有人在的;如果真的有人想明白了,那他的人生一定非常的丰满而精彩!所以真的要好好想想清楚!

第二个问题太诡异了!有点像废话,有人会说我买的是我的,发票有我名是我的,我娶的媳妇儿是我的等等,那我不禁要问了,当你离开这世界以后呢?别着急说我矫情,抬杠,真的再好好想想!

第三个问题相比上边两个问题要简单的多了吧,看看那些网上晒幸福的,天天有的是,可扪心自问有多少是打碎牙往肚子里咽呢!有谁是一睁眼就是满眼的阳光明媚,一脸喜笑颜开,伸开双臂就满心欢喜迎接这美好的一天?你不禁要发问:有病吧?可为什么不会这样呢,新的一天才刚开始,又有什么担心和烦恼呢?

问题就先放着吧,先说说"色即是空"。

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全经260字,短小精悍博大精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 这里的"色"和大家平常想的是两个概念,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大概就是指物质的表象!。

佛教术语,世亲释四卷十九页云:若取遍计所执自性;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何以故?遍计所执色无所有,即是空性。此空性,即是彼无所有。非如依他起与圆成实不可说一。

说的是什么道理呢?就是告诉人们:人所能看到的一切都是虚妄。这就清晰了 佛学的核心思想就是"境由心生""万法唯心"。它希望能把和谐,平静导入人的内心与灵魂,因为人的内心如果平和了,看到的事情,做的事情就都平和了。换言之看到的都是美好的,做的事都是和谐的。

这相对于儒家和道家思想对于我们当代人应该是更深刻而有意义的。因为儒家思想核心强调"仁义礼智信"它强调把和谐导入社会理想,说白了就是给人们行为处事制定了一个行为规范,所以历史上很多皇帝都愿用儒家思想来治国。而道家讲究尊重自然规律,提倡"无为"强调要把和谐导入万事万物的本质上,说白了就是顺其自然。(这段就是题外话了)

所以禅语有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房子也好,车也好,钱也罢包括能看到的一切都是人想象制造出来满足丰富我们生活的,但最终我们却为此疲惫不堪,苦恼不已无法自拔时就是可笑和愚昧的了,因为这一切本来就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只是人类想象制造的虚妄,初衷是为了帮助我们快乐的生活。现在当它成为困扰与无法自拔的痛苦循环时,这一切虚妄还有意义吗?

"色即是空"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净化一下心灵,这样才能享受真正快乐幸福的人生,告别现实的疾苦。

好了,下面可以回答上面三个问题了。就从最简单的开始吧。

你有多幸福?(见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