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纣传佳话 辅周论封神

——姜太公祠静思

作者/丘梓岐

编辑/张英超

姜太公封神是传说还是真的(灭纣传佳话辅周论封神)(1)

大学阶段,知悉伟大领袖毛泽东(1893—1976)经常提起《封神演义》这本书,其中他提到最多的就是姜子牙,从言语间也可以看出毛泽东对姜子牙这个人物的欣赏。毛泽东曾对战士们说:“姜太公当年在渭水钓鱼,用的是无饵的直钩,嘴里念叨着‘愿者上钩’……”

“不要小看姜子牙,这个人很厉害哟,他潜心学道40余年,深谋远虑,智勇无双,八十岁了,周文王还拜他为丞相,为兴周大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作为丘(邱)氏一分子,自幼就明白丘姓先祖是3000年前姜子牙第三个儿子丘穆,有这么一个老祖宗,孩提时的心情还是蛮激动的,新千年后,参拜姜太公祠愿望日益迫切。

壬寅秋月,起了个大早,在淄博日报社郝明亮的陪同下,冒雨来到位于临淄(古营丘)城区的姜太公祠。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商朝末年人。姜太公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是古代齐国的缔造者。他还著作了兵书《六韬》,被称为中国兵家权谋思想的鼻祖。在宋唐以前,姜太公被历代帝王尊封为“武圣”、“武成王”,民间传太公为神上神。姜太公在任期间,“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美丽的齐国故都临淄,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姜太公祠已成为山东独具齐文化特色的道教活动场所,接待的工作人员知我从广东专程而来,显得特别热情,一边参观一边介绍,她说:“丘老师,1993年,姜太公祠以姜太公衣冠冢为依托而建,总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主要景点有姜太公衣冠冢、姜太公祠、丘穆公祠、封神游乐宫。”

太公祠建筑布局均依照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殿堂庙宇建筑,大门的门楣悬有赵朴初(1907—2000)老先生题写的“姜太公祠”四个大字,大门两侧供奉有高大威武的青龙、白虎两星君。主殿内正中供奉着姜太公彩绘圣像、两侧供奉有齐国的第二代国君齐丁公和第十六代国君齐桓公的圣像。殿壁上的壁画,表现了姜太公的生平事迹,主要内容有:姜氏封吕、贫困生涯、弃官避纣、著书立说、渭水垂约、孟津会盟、牧野大战、封齐就国、与莱争丘、严罚不训、周王授权、传子归周。

西五贤殿,供奉承有齐国的五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有管仲、孙武、孙膑、司马穰苴、田单;东五祖殿、供奉道教的五位先祖,有东华帝君、纯阳祖师吕洞宾、张天师、王重阳、邱长春祖师,东院楼下供奉有碧霞元君、送子爷爷、送子奶奶,西院楼下供奉有观世音菩萨、财神、药王神。南院内新建成盆景院,有高档盆景近300盆、达五十余个品种。

祠内分为六个院落,亭台楼阁、曲折回廊。晨钟、暮鼓、庭院深深、鼓馨声声、香雾飘袅。园内全部铺满草皮、各种松柏树木、名贵花木等,以“古、奇、稚”和“色、香、姿”见著。

姜太公祠东侧是丘穆公祠。姜太公封于营丘,支孙以地为氏,丘穆公是太公三子,太公封齐建国而令穆公领镇营丘,其族人遂以丘为氏,穆公则是丘氏始祖。

丘穆公祠的楹联为:周封齐侯昭万古,祖镇营丘耀千秋。

在穆公祠东配殿内陈列着姜姓源流考和姜氏宗谱。

伫立在姜太公铜像前,忆起毛泽东活学活用《封神演义》的故事。

《封神演义》,即《封神榜》,成书于明代隆庆、万历年间,书中写的主要是纣王残暴不仁、妲己祸乱朝纲,周武王在姜子牙的辅助下,完成了讨伐纣王的大业。

1906年,毛泽东坐在老家韶山冲井湾里私塾门口的水井边读完了这本《封神演义》,他的同学萧三(1896—1983)回忆,毛泽东读《封神演义》的时间很早,要比他读《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还要早。

这本充满了奇幻色彩的著作给年少的毛泽东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在其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经常提起《封神演义》中的典故,在与基层群众、干部进行谈话的时候,他总会引经据典,来解释一些晦涩的哲学问题。

1936年,红军大学在陕西子长县成立,第一批红军大学的学员基本上都是部队中的高级指挥员。

陕北条件差,学员的宿舍和教室都是在窑洞中,学校成立后,毛泽东特意来到了各位学员居住的窑洞中视察。

由于学院宿舍地势比较高,毛泽东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台阶走了好半天,爬到半坡时,毛泽东幽默地对工作人员说:“你们还真是元始天尊的徒弟啊?”!

随后,他又转过头对身后气喘吁吁的罗荣桓(1902—1963)说:“你们打算何时下山啊,是等修炼好了,还是等天下大乱?”

罗荣桓喘匀了气,笑着回答:“等什么时候学好了马列主义,我们就下山!”

听完罗荣桓的回答,众人哈哈大笑,毛泽东这里提到的元始天尊,很大一部分就来自《封神演义》这本书中。

后来,华北联合大学举行开学典礼的时候,校长成仿吾(1897—1984)盛情邀请毛泽东在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毛泽东激情昂扬地说道:“我们要动员群众,深入敌后,与敌人抗战到底!”

台下的学生纷纷激动地鼓起掌来,表示对毛泽东的赞同。

随后,毛泽东又引用了一段《封神演义》中的故事,他幽默地对台下的学生说道:“当年,元始天尊赠给姜子牙三个法宝,分别是打神鞭、四不像和杏黄旗,如今我也要送你们三个法宝,分别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还有党的建设!”

几天后,毛泽东又对自己的这一说法进行了补充,他将“统一战线”比作姜子牙的打神鞭,对同志们说道:“这条‘打神鞭’,专打妖魔鬼怪,我们可以打日本帝国主义,还可以打那些背叛人民的汉奸!”

姜太公衣冠冢下,簇拥着太公后裔诸多姓氏的先祖碑。令人震撼的是,包括丁、高、卢、许等大姓在内,太公后裔多达上百个姓氏。太公一脉出自炎帝,虞夏之际,“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于是被我们胡姓的祖先大舜封到了吕,故太公“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绕行古冢,仰望太公功德巍巍、血脉繁昌。他的神明照耀万古,他的子孙遍布万国,这看得见的神力,岂是区区神话所能譬喻?

然而,成就太公伟业的,纯粹是齐文化一以贯之的“以人为本”。姜子牙被周文王拜为相后,厚积薄发,运筹帷幄,对内帮助周文王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政策,实行“九一租税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和官员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伐纣奠定了稳固的经济基础。对外表面上谦和恭敬,暗中争取其他属国弃殷投周,孤立瓦解商纣,为灭纣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他被周武王拜为国师后,全力辅佐姬发以图大业,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了长治久安的周王朝。

在太公的擘画里,周朝革命成功,不可能仅仅是靠“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所谓“人民是历史的主体,”讲的是天道。史载文王“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为推翻商朝政权,制定了“发之以其阴,会之以其阳,为之先唱。天下和之,极反其常”的宏大政略。政略的展开,固然是《兵经百字》总结的“谋成于密而败于泄”,而核心仍是“修德”。

姜子牙辅佐周文王治国理政,力求“以天下之目视、以天下之耳听,以天下之心虑”,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最终实现“各乐其所,人爱其上”的和谐社会。回归到“心以启智,智以启财,财以启众,众以启贤,贤之有启,以启天下。”

1945年4月24日,开国领袖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旗帜鲜明地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一切的一切,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以人民为中心。

感怀古今,神游千载。姜子牙而立之年,正当干事创业的年龄,却选择了上昆仓山学道,一学还学40年。被师父元始天尊下遣到山下辅助明君。在遇到周文王之前,几年的时间里,也曾一度的坎坷多磨、落魄之极。

入赘成为妇家的女婿:卖面、卖牲口、开算命馆……为了生计,他不断创业,却因经营不善、屡屡失败,穷困潦倒;无奈之下,便隐退到了磻溪垂钓。

不少看过《封神榜》或读过《封神演义》的朋友们,就会以为他家族背景不行,没有靠山,所有才会连连失意。其实,认真查阅资料却发现:老祖宗的家族背景,非同寻常。

打开姜子牙的生平介绍,他的40岁以前,名种史料记载都不是太多,除了讲他怀才不遇外,还讲他出生家庭败落时的情况,其他的资料并不多。

第一,先祖是部落首领,还辅佐过大禹治水。第二、属于当地非常有名的名门望族,只不过家道中落。在《封神演义》里,他的师父还是阐教教主元始天尊。三界之内,元始天尊是道教最高神“三清”之一,天尊的道场,就在昆仑玉清境。姜子牙的这个背景,更是了不得。

在昆仑山学道40年以后,姜子牙下山,开始了他的封神重任。而姜子牙,也由人变成了神。“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姜太公成了民间大众信仰的事,他的故事更成为美谈。

唐代文学家罗隐(833—910)曾吟诵:“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的确,古今中外,困境中的英雄会比普通人更艰辛和危难,。人们常说“姜子牙卖面粉,出门就刮大风”。可见他既没有好运气,也不了解市场信息。后来他在渭水之滨遇到了文王,经过一番交谈,文王看出他是一个大政治家,尊他为国师。文王死后,他辅佐武王向朝歌进军,歼灭了商朝的有生力量,商纣王被迫自焚而死,从此建立了周朝的800年江山。

可见,姜太公并不是一个神仙般的隐士,而是心中有梦,坚忍不拔,胸怀天下,积极采取行动实现目标的一个难得的人才。

他的伟大是熬出来的伟大。

姜太公封神是传说还是真的(灭纣传佳话辅周论封神)(2)

姜太公封神是传说还是真的(灭纣传佳话辅周论封神)(3)

姜太公封神是传说还是真的(灭纣传佳话辅周论封神)(4)

姜太公封神是传说还是真的(灭纣传佳话辅周论封神)(5)

姜太公封神是传说还是真的(灭纣传佳话辅周论封神)(6)

姜太公封神是传说还是真的(灭纣传佳话辅周论封神)(7)

姜太公封神是传说还是真的(灭纣传佳话辅周论封神)(8)

姜太公封神是传说还是真的(灭纣传佳话辅周论封神)(9)

姜太公封神是传说还是真的(灭纣传佳话辅周论封神)(10)

姜太公封神是传说还是真的(灭纣传佳话辅周论封神)(11)

(作者:丘梓岐,原名丘国荣。著名党建研究专家,人文学者)

文章经作者授权发布

转载请注明 “今日头条--热心海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