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不仅破坏土壤结构,而且对农作物的危害也相当严重。要想夺取农作物的稳产高产,优质高效,改良盐碱地势在必行。实践证明,改良盐碱地必须采取如下十项措施:

盐碱地改良原则及机理(盐碱地改良十措施)(1)

1、整地深翻法。首先削高垫底,通过平整土地减轻盐碱危害:然后深耕晒垡,切断毛细管,提高土壤活性,以及肥力和土壤的通透性能。这样有利于耕作蓄水,但在深翻碱地时,春宜迟,秋宜早,以保作物全苗。

2、增磷解碱法。中等碱地,虽然出苗整齐,采用增磷解碱致死。改良此类碱地,采用增磷解碱法较为适宜。每亩碱地施过磷酸钙90~100kg(最好与有机农肥堆沤后混施,施基肥沟撒效果最佳)。然后深耕耙平。由于磷肥呈酸性,大量施人碱地后,可达到酸碱中和,减轻碱性.增加产量之目的。

3、增施有机肥料。碱性较轻的盐碱地,虽然能成苗,但作物长势不好,产量低.品级差。此类土壤可采取增施有机肥料(即:农家肥)的方法去改良。如:大量投入人粪尿、绿肥、饼肥、畜禽粪便、秸秆、麦草肥以及混合沤制的肥料,也可大大减轻碱害。

4、锄地刀坑法。碱地作物出现滞长时,不宜平锄、浅锄,而应早锄,适当深锄刀坑(址碱性下沉),这样可以降低碱地危害程度,促进农作物正常生民发育。

5、沟种抗碱法。每隔1米左右并排犁三犁,两边各翻一犁,用铁锹把沟中碱土起出,形成一条小沟,然后把有机肥料于磷肥堆沤的混合肥料施人小沟内,再顺沟浇水,同时还要注意中耕破除板结,最后播种农作物。这样既能迫使碱害下沉,又能起到增磷解碱和压碱改良土壤的作用,大大减轻盐碱危害。

6、选用抗碱作物法。可选种棉花、苜蓿、油葵、高粱、大豆、玉米、葡萄等抗碱等作物品种,从而减轻盐碱危害,确保作物增产丰收。

7、挖坑填沙法。俗话说:“碱地铺沙,旺发庄稼。”对于盐碱比较严重的土地,最好按照行距、株距挖坑(挖坑深度一般为20~25cm左右)将坑内的盐碱土壤超出后.再填进沙土后,待雨后或浇水后再进行播种。如此轮换挖坑填沙二三年.即可彻底把盐碱地改良过来,免费盐碱继续危害。

8、麦糠改碱法。每亩盐碱地,施250~350kg麦糠.然后进行深翻。持续作业二三年后,即可大大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不仅减轻盐碱危害,促进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而且让盐碱再不会复发造成的危害。

9、躲碱巧种法。碱地播种宜晚不宜早,降大雨后播种谷类作物,出苗秧、苗势壮,长势好,产量高。

10、合理浇地法。民间有“碱随雨降,水后返碱”之说。因此.浇水后应立即播种,出苗之后再轻浇一次,这样既可避免盐碱危害,确保幼苗苗全苗壮,又能减轻碱性在作物生艮发育期带来的危害。

盐碱地改良原则及机理(盐碱地改良十措施)(2)

作为我国盐碱地产业化运营的代表,胜伟集团扎根盐碱地,整合国内外专家资源,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形成了盐碱地六大技术综合改良体系,掌握了2600余项盐碱地领域相关专利,成为目前全球范围内掌握盐碱地技术专利最多的企业,相关专利在潍坊滨海、内蒙、陕西、黑龙江、浙江、江苏等多地均得到了很好的项目实践验证,上百平方公里长期闲置的盐碱地在胜伟现代科技的复育和保护性开发下得以焕发生机,并成功完成“中国海水稻”重大科研示范项目在大庆、南泥湾、东营三大“海水稻”试验田的盐碱地改良工作,引起国内外关注。

胜伟集团先后主导发起成立“中国盐碱地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和“国家盐碱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两大国家级平台,成为盐碱地行业领军企业。

立足于盐碱地复育及保护性开发,胜伟集团将充分发挥盐碱地改良技术优势、潍坊港口物流优势、整合国内外优良种畜资源,通过“盐碱地 ”模式,首先对盐碱地进行保护性开发,进而在开发后的盐碱地上实现“农林牧复合、草果田契合、一二三产融合,种养加产业循环发展”,在带动盐碱地上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共赢,助推国家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有效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