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听我说#

在和同行的朋友闲聊的时候,聊到《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这一篇课文原本是在六年级的语文课本中,如今却被调到三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这样的调节,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这样的调节,到底给学生带来了什么呢?

用几句话介绍卖火柴的小女孩情况(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1)

⑴带来理解上的障碍。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意味深长的童话故事,甚至不太像童话故事。文中有很多让低年级学生很难理解的地方:为何小女孩只是擦燃火柴就有了那么多的快乐,而且她还能在快乐中“幸福”地死去?这一大把的火柴,居然具备了安乐死的功能,真让人匪夷所思。再加上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学生很难看到与卖火柴的小女孩同等命运的孩子,所以哪怕是六年级的学生要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都挺费劲的,至于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看这篇课文的时候估计很难有什么头绪。

用几句话介绍卖火柴的小女孩情况(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2)

另外,这篇课文的言外之意就是要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阴暗面,要用这种童话的方式把作者安徒生的不满情绪换另一种方法表述出来,这篇课文文字背后蕴藏的含义,三年级的学生能否领悟?一个字:难!语文学习,想要提高语文学习的语感,就要读懂语言文字背后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如果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很难理解,理解上存在障碍,学生语感的培养又从何谈起?

用几句话介绍卖火柴的小女孩情况(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3)

⑵带来高难度的作业。

同行的朋友说,教到这一课的时候,有些作业他也一头雾水,比如“下列对画横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选项说的是“小女孩儿与奶奶在一起快乐地生活着,非常幸福”,这个答案没有说到具体的情境,明显属于无稽之谈,可以直接排除;D选项的内容和A选项一样傻,同样也可以排除;如果一定要选一个选项的话,那只能在B和C之间选一个了。

用几句话介绍卖火柴的小女孩情况(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4)

B选项说的是小女孩在幻想中悲惨地死去,感觉不太对劲,如果一定要咬文嚼字的话,小女孩的幻想是美好的,这种幻想的内容并没有任何负能量,倘若小女孩在幻想中经历了恶魔的摧残,那么我们说她“在幻想中悲惨死去”还可以说得通,但课文大篇幅写幻想的美妙,所以这个选项也是可以排除的。选项C中规中矩,“小女孩幻想飞到天堂”,“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那不正是天堂吗?但文中并没有说到“天堂”这个词,所以授课老师觉得选这个选项貌似也不太靠谱……

用几句话介绍卖火柴的小女孩情况(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5)

当然,这个题目出得还是不够严谨,问题问得模棱两可。其实,如果是从小女孩的角度看,小女孩在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想中度过的,这个时候处于幻想之中的小女孩如同在天堂一般,选C没毛病;倘若从其他旁观者的角度看,这个小女孩只有死了之后,才能在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里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所以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看,选B也并无不可。如此难理解的课文,如此超高难度的题目,会不会直接让三年级的学生一脸懵逼?

用几句话介绍卖火柴的小女孩情况(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6)

⑶学习兴趣遇中梗阻。

你让三年级的学生看安徒生其他的童话故事,比如看《丑小鸭》,看《拇指姑娘》之类通俗易懂的内容,学生自然会学得兴味盎然。但是你让三年级的学生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学生对文中的幻想和现实互相交替的场景难以理解,试问学生哪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体验,如何对童话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

用几句话介绍卖火柴的小女孩情况(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7)

这就好比你让低年级的学生看原版的四大名著,试问又有多少孩子能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估计不少学生翻看一两页之后就直接把书本扔到一边了,不是因为书不精彩,而是书太过深奥了,看不懂的东西自然就没有多大的兴趣。学习兴趣遇到中梗阻,语文教学单单依靠老师耗尽“洪荒之力”去引导,不仅累,而且高耗低效。

语文学科中的一些课文,在编排方面,那些编者是不是也要“做好功课”呢?欢迎留言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