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我们根据已知数列出算式来解题,这是算术方法。有些问题用算术方法去做比较复杂,难以理解。现在,我们学习用方程来解题。用方程解题会带来很多方便,而且直观容易理解。

所谓方程,就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先把要求的未知数用字母表示,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再解方程得到未知数的值。

我们用一个简单的示例讲解怎样用方程解题。

有一个20米的绳子,要围成一个长方形,要求长方形的长是6米,那么宽是多少米?

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30道题(七年级数学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节从算式到方程)(1)

长方形

设宽为x米。根据题意,长方形的周长是20米,两条长加两条宽等于20:

6 6 x x=20,即12 2x=20。

我们解这个方程,就可以得到宽的值。

这个方程只有一个未知数x,而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我们把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因为方程是一个等式,解方程就要研究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即:如果a=b,则a±c=b±c。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即:如果a=b,则ac=bc。

如果a=b,则a/c=b/c,c≠0。

我们用等式的性质来解上面的方程12 2x=20。

等式两边减12得:

12 2x-12=20-12,即2x=8,

等式两边除以2的得:

2x/2=8/2,即x=4。

一般解方程的过程就是这样。

从方程解出未知数的值以后,可以代入原方程检验,看这个值是否使方程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