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在晋中有一刘姓的大户人家,家主刘老爷有三个儿子,每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结婚生子,可谓是儿孙满堂。

刘老爷以做丝绸生意而发家致富,虽然在当地算不上富甲一方,但是拥有了当时大部分人都无法拥有的财富。

小伙给老头3块大洋(这个老头太抠门)(1)

按理说这么富有的人家生活应该很奢侈,再不济也要超出寻常人家。然而在当地却是出了名的抠门。

身上的衣服也是烂了补,补了烂,从没见他们一家换过新衣服。吃饭也是一家人只有一碗腌白菜,每人一碗米饭。

甚至流传着他家每次吃完饭都不用刷碗,碗都被舔干净了。

原来刘老爷有一条家规就是每餐过后都要把碗舔干净,不留一粒米一粒粟。这个家规连他自己的儿子都不理解,明明自己家这么富有,生活却过得还不如普通人。

前不久自己的小儿媳生了个儿子,白白胖胖的,刘老爷特别喜爱自己的这个孙子,准备在孩子满月大摆宴席,宴请自己的亲朋好友。

小伙给老头3块大洋(这个老头太抠门)(2)

三个儿子准备正在商量如何操办的时候,刘老爷说他已经安排好了。

等到满月宴那天,亲朋好友陆陆续续赶来,分别向刘老爷道喜,刘老爷也特别的高兴,和众人道完谢,便安排亲朋好友入座。但结果却让人傻眼,每桌12个菜并且都是青菜,没有一点荤腥,宴席结束众人议论纷纷的陆续离开。

这种情况小儿媳妇儿肯定接受不了,便向小儿子埋怨一番,小儿子自然知道老爷子的脾气,劝解了一番,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有一年晋中大旱,地里庄稼颗粒无收,到处都是灾民。大户人家纷纷大门紧闭,生怕难民来到自己家。

而就在这时,难民群中有人喊道,刘老爷家正在开仓赈灾,一时间难民们全都向刘老爷家涌来。只见刘老爷家门口开设了一个粥棚,锅里是大米饭,人们没有想到一向吝啬的刘老爷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善良。

小伙给老头3块大洋(这个老头太抠门)(3)

这时候刘老爷也发话了,要想吃米饭,每个人跪下磕一个头,喊一声刘大善人。这时一个小伙子走了出来说:“口口声声地说救灾,现在却要难民跪下,我看你是假仁假义”,刘老爷说:“我也没让你吃呀,你要不想跪下,就到别的地方去吧”。

小伙子看到台阶上得意洋洋的刘老爷心里充满了愤怒,跪下喊了一声:“谢谢刘大善人”,难民纷纷跪下喊到,谢谢刘大善人。众人看着趾高气昂的刘老爷众人心中充满了怨恨。

很快灾情过去了,人们恢复到正常的生活,这期间由于刘老爷的救济,没有难民饿死。但是从那以后,所有人都断绝了和他们家的往来,心中诅咒着刘老爷家破产。

大概过了几年,刘老爷身体越来越不行了。此时几个儿子都想着刘老爷死后如何分家产,为此经常大动干戈。尤其大儿媳仗着自己是老大,非要多分一份家产,其他两家当然不会愿意,一天到晚家里充满浓浓的火药味,家不像家。

刘老爷看着十分伤心难过,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一天晚上叫来了自己的三个儿子说:“你们都觉得我吝啬,可正是这样才积攒了这么多家业。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再大的家业如果不知道勤俭节约,最后也会被败光”。

接着又说道:“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赈灾,救济难民却还要他们跪下感谢我。因为我知道不救济灾民的话他们就会饿死,我这么做的目的不是向他们炫耀,而是要激起他们的羞耻心,我要让他们知道每一顿饭的来之不易。他们恨我说明有自己的尊严,以后才会凭借自己的双手劳动去生存。我年轻的时候也是从外地逃难到这个地方的,路上和狗抢过东西吃,听说哪里有人救济难民的地方就会跑过去要饭,受尽了白眼,从那以后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出人头地。”

“还有这个家不能散,只有你们兄弟凝聚在一起家才是家,才不会家道中落,自己死后不用给自己大张旗鼓的办后事,用个草席困住埋在后山就行了。”说罢便撒手人寰,他的儿子就按照这个办了。

小伙给老头3块大洋(这个老头太抠门)(4)

事情很快传开,人们知道刘老爷的良苦用心,纷纷前来送葬。有一位身穿西装革履的年轻人,跪在了刘老爷的坟前,感谢刘老爷对自己的激励,才有今天的自己,不然自己可能还在要饭。原来他就是当初的那个小伙子。

后来经历了众多的变革,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每个大户人家都逃不过富不过三代的定律。但是在刘老爷三个儿子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家越来越富有,成为了当地的名门望族,他们一直秉承着一个习惯就是勤俭节约。

《声明》:本故事仅是根据民间流传的故事改编而来,属于自己的文学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