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常棣》小札一六四

常棣1之华,鄂不韡韡2。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3裒4矣,兄弟求矣。

脊令5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兄弟阋6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7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傧尔笾豆8,饮酒之饫9。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10,和乐且湛11。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12。是究是图,亶13其然乎?

译:

棠棣之花,花萼鲜亮。今之邦众,莫如兄弟。

死丧之时,兄弟挂怀。原野散落,兄弟寻求。

鹡鸰在野,兄弟急难。即有良朋,仅也永叹。

兄弟争吵,外侮相助。即有良朋,无力相助。

丧乱平息,已得安宁。虽有兄弟,不如友亲?

摆齐笾豆,饮酒作食。兄弟齐悦,和乐相连。

夫妻和合,恰如琴瑟。兄弟相会,祥和欢乐。

全家安然,妻儿快乐。究其根源,确是此理?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采薇全文拼音(诗经小雅鹿鸣之什)(1)

注:1.常棣(dì音弟):也叫郁李,花红、白。果实像李子而较小。花两三朵为一缀,茎长花下垂。诗人以常棣的花比兄弟。种仁入药,名郁李仁。郁李、郁李仁配剂有显著降压作用。

2.韡韡:(wěi音伟)光明盛大的样子。

3.原隰:(xí音西)平原、低下的地方。

4.裒:(póu音头)聚集也。

5.脊令:即鹡鸰。水鸟名。身体小,食小虫和小鱼。喻兄弟友爱,急难相顾。

6.阋:(xì音西)争吵。7.烝:(zhēng音蒸)火气上升也。

8.笾豆:竹制为笾盛果品;木制为豆盛肉食。古代祭祀时盛祭品的两种器具。

9.饫:(yù音于)宴食。

10.翕:(xī音西)和顺。11.湛:(zhàn音站)湛恩,即深恩。

12.帑:(nú音奴)指儿女,在此处读音。读(tǎng音唐)古代指收藏钱财的府库或钱财,如帑藏。

13.亶:(dǎn音但)确实。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采薇全文拼音(诗经小雅鹿鸣之什)(2)

议:本诗是召穆公所作,召穆公又称召伯虎或召虎,是周厉王(姬姓名胡)时期的大臣,周厉王因为:

一是将社会财富和资源垄断起来,把山林川泽视作国家所有,不准他人砍伐捕食,招致了贵族和姬姓的不满;

二是与周边民族常有军事冲突,边界的不安宁。

三是压制语言,不让人说话。有谁持反动意见,生命不保。

最终引起“国人暴动”,要知道,这个“国人”,是居住在天子脚下国都之人,并且大多是姬姓宗族之人,有一定之地位,不是普通平民。周厉王只好逃到今山西霍州霍县古叫彘地,并且经过14年后死在那里。

期间,国人还不放过周厉王的儿子,是召穆公用己之子换周宣王(姬姓名静)之生命,当时是太子。此后召穆公与周定公摄政共和十四年,这些记载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召穆公担忧周朝德行之衰败,有感而作此诗:

诗分八章,棠棣起兴,因周朝齐心打江山后,分封诸侯是姬姓、姜姓及有功之臣,当初那份浓浓的兄弟之情,才有此天下。兄弟内可争吵,外侮相助,不失祥和,邦国之事与家事理一也。

本诗第七、八章还被《中庸》所形容:“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夫妻琴瑟和合,兄弟祥和快乐。孔子还开心地说:“这样父母心情顺畅哉。”这也是儒家心中向往的生活:大家开心快乐地过日子,不需要那么多的尔虞我诈,刀光剑影。所有的灾难都是由于兄弟不和,小到小家的兄弟、大到民族的兄弟,由此也知道,祭祀的目的:就是为了家族的团结一心,念在同祖同宗同文化的份上,必须形成合力,过日子就是过得顺心与遂意,其它的真的那么重要?

丁酉年腊月十八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采薇全文拼音(诗经小雅鹿鸣之什)(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