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陪你一起长大》,长达30个小时,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苏醒的一句话:“孩子在成长我们家长也要成长的呀”。

不是因为刘涛说的声音特别好听,而是因为强烈的共鸣,是我几十年来的深刻体会。

记得儿子几岁的时候,有一天对我说:“老爸,我觉得我们俩都在长呢!”

我说:“你当然在长啊,不过老爸这个年龄已经不再长啦”。

他却坏坏地笑说:“我是向上长,你是横着长”。

其实我并没有长多胖,只是他拿我开玩笑而已。

至今想来,从他出生到现在,我们始终是在“陪伴成长”之中。横着长,也可以解释为阅历的增长,知识的丰富,思维的成熟,能力的增强,底蕴的增加……

因为陪伴儿子,我从一个业余爱好思考家庭教育问题的票友,成长为家长们心目中理论和实践结合得最好的专家。发表教育类文章50多篇,参与《爱孩子没那么简单》、《考试》等书的写作,合著有《让孩子自己往前走》,《英才成长在家庭——当代家长的自我教育》。为北京及各地的教育培训等机构提供过相关服务,如新东方、北京宽高教育集团(前身为人大附中网校)、北京科技职业学院、101网校、国家关工委教育中心、中国新闻网(江苏)、芳草教育(北京出版集团旗下)等。为家长授课数百次,接待各种类型咨询难以计数。

曾有一位教育专家对我说,您是成就了儿子,成长了自己。我说,这正是我几十年来学习、实践、思考的结晶,我的家庭教育核心理念——回归自然,陪伴成长(家庭成员的共同成长)。

在陪伴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我和儿子之间,除了父子,还有其他的关系,并随着他的长大而转换。

陪伴孩子的美好时光文案一家四口(我最幸福的是陪你一起长大)(1)

从玩伴到朋友

因为我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是最好的,而且大学毕业后还当过三年老师,所以好多人以为我儿子的优秀是因为我会当老师,善于教育,甚至有人专门向我请教如何严格管教孩子。

我说,并没有花心思教他,更没有管他,只是陪他玩而已。但总有人以为我是谦虚,甚至说我是秘不传人。

儿子出生以后,我真的没有想着如何去教育他,要说有想法,那就是千方百计地陪他玩,让他开心并且学到一些知识和技能。

他小的时候,我们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刻意地玩,也无明确而具体的目的,无非就是随意地玩。玩到什么程度呢?玩到让他妈妈着急了:人家和他差不多大的孩子能背诵几十首诗词、儿歌,都会“双一百”了(认识上百个字,数数能数到一百),你还当过老师呢,这些正经的东西都没教儿子,他已经比人家差得多了。

玩些什么呢?比如“说话”,身边或者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物的知识、原理等等,什么都说,大到天文地理,国家大事,小到家长里短,鸡毛蒜皮。还有玩游戏、搭积木、画画、说书(看着书说事情,边说边问)等等,再就是玩电脑、观天文,参观各种展览之类。

还比如,每年春天,我都会用自行车带着他去郊区,并且美其名曰“寻找春天”,让他领略农村春天的景象,树木、花草、庄稼、农房、小河、田埂、家禽家畜等等在城里看不到的一切。

有时候我们会玩得有点另类,让别人不理解。比如,有一天我发现有人开了一个陶瓷体验作坊,我们就去玩了一次,花了几十块钱(当时还是属于高消费的哟),弄得浑身泥浆,做了两只歪歪扭扭的笔筒,高高兴兴地回家,以致路上有些人投来奇怪的目光。我们父子俩是那家作坊第一批也是最后一批顾客,不久,他们就关门大吉了。

因为没有“教”(不仅没有过打骂,甚至严厉的批评都没有过),只陪玩,我们便玩成了老朋友。有事互相商量,互相请教,互相开玩笑,当然,互相尊重也是必须的。

玩,是过程,是现象,他的收获当然很大,成长很快,但我也在陪玩中有许多新的体验,并且也促进、激励我的学习和思考。如今,我开始陪伴孙子玩了,感觉玩得比当年更多、更新、更有信心,也有更多的思考。

陪伴孩子的美好时光文案一家四口(我最幸福的是陪你一起长大)(2)

从“师→生”到“生←师”

常听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以为这是对的,因为孩子刚出生时,只是具有一些生存和求知的本能,但并没有多少真正的能力,更没有知识。他需要不断地探索、学习、训练,无疑,父母(或者是他经常接触的人)当然是他首先要学习的对象,也必须教给他各种知识和技能,当然是他的首任老师。但也有人还强调说父母不光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还是终生老师,对此,我是持反对意见的。

从宏观方面来说,晚辈总是要超过前辈的,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自古如此,尤其是现代,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人类进步的前提。当社会走出农业为主的形态的时候,新事物层出不穷,新知识、新技能也远比老经验重要。而年轻人比长辈更容易接受并掌握新的东西,而且大胆,无所顾忌,学得快,理念新,紧跟社会的发展。因此,他们能给我们许多启示,好多方面可以作为我们的榜样和老师,并且能推动我们提升自己。因此,在当今社会,绝大多数家庭的长辈是没有能力担当孩子的终生老师的。面对新的世界,孩子恰恰是我们的老师,而中国人更需要且不足的正是拜晚辈特别是自己的孩子为师。

我自己的体会也正是如此,如果要用师和生来比喻我和儿子之间的关系,大致经历了从“师→生”到“师←→生”再到“生←师”的过程。当然这种关系不是绝对的,转换也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只是程度在不断变化和转化之中,而贯穿始终的则是互为师生的关系。

他小的时候,无疑是我先当了他的老师,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他问我答,特别是在他还不会问的时候我就先开讲了。但他的问以及他的各种表现,往往会给我很多启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也是我的老师,只是无法使用我们传统的“教学法”而已。

而随着他的长大,他教给我的就越来越多,有时候甚至超出我的想象。比如,我从政府机关下派到服装厂当领导的时候,他才上一年级,但在谈到我的工作的时候(有人主张大人不要和孩子谈工作上的事情,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可以谈的,只是看怎么谈而已),他却给过我“重要指示”:做服装,款式一定要新,还要有自己的特色,否则不好卖,价格也卖不高。

如果刻意找关系转换的节点,那么修改文章也许是一个标志。他从小学起就在报刊发表文章,我们两人写文章都会互相提意见,帮助修改的。尽管他还是个小学生,但他的意见和建议常常被我采纳。

在他上初中时,有一天,他妈妈问他有一篇要投给报纸的稿子有没有发出,他说发出去了。他妈妈又问:“定稿之前你爸帮你修改了吗?”他笑道“他那水平,还能帮我修改文章?”当然,这属于“成氏幽默”,但也反映了他的自信,同时也说明他已经感觉和我是平起平坐地互为师生关系了。

这既让我高兴:儿子在快速的成长,也让我有紧迫感——得抓紧往前赶,可别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

互相请教、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是我们家庭的重要文化。从他上初中以后,很多方面我都需要向他请教,比如计算机等方面,他是我们家的工程师加指导师。不光是操作技术方面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他那种自学的毅力和大胆、执着的探索精神。

而从他上了高中特别是上了大学以后,我向他请教的就更多,因为他懂得的新的知识、技能多,见的世面比我们广,思维更敏捷,思路更开阔,考虑问题更能适应新的形势。

陪伴孩子的美好时光文案一家四口(我最幸福的是陪你一起长大)(3)

从他“粉”我到我“粉”他

儿子小的时候,是很崇拜我的,用现在的说法,他是我的粉丝之一。

我们没有专门讨论过这个问题,但我估计当时在他的心目中,老爸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吧。

记得有一次,不知我们谈什么事情,我说了我的一个想法,他突然冒出一句“爸,我觉得你能当国家领导哎!”

我笑说“爸还很年轻呢”。

我的意思是太年轻,当不了国家领导,但他可能理解成我不想早早成为国家领导(哈哈),又来了一句:“年轻好啊,这样你可以当很久呀!”

而随着他的快速成长,我渐渐地“粉他”了,或者说佩服更合适吧。因为他比我强得多,不仅仅是指聪明,学得快、学得好,而是很多方面都值得我学习,是对我的鞭策。

我在和儿子的互动中,常常感觉自己成长了好多。在工作、学习、性格调节、对待困难的态度和策略等等方面,我们都是互相鼓励、互相学习、互相启发。特别是我的教育理论、操作方法等等,好多都是在和他的互动中形成的,有些是他给我的启发,有的则就是他的思想和方法,现在为我所用。我觉得我和儿子的自我教育能力都是比较强的,但又各有特点,在某些方面常常会互为补充,但总体上是他不断地超越我,他对我的帮助越来越大。

比如,他做事的计划性很强,既有大目标,又有小计划,一步一步实施。比如面对工作中的诸多难题,我有时候也会有畏难情绪,但我和他讨论的时候,他则建议我不要只想着有多少困难,而是以积极的态度,找方法克服困难。这也是我的“成语”中的一句“成功者只找前进的理由,失败者爱找后退的借口”产生的灵感之一。

还有好多互动,既对我启发,也让我注意不要自以为是,所以我现在常常提醒自己少一点“我以为”。比如,在他高考前,我们家里也搞了个倒计时牌,我开始设计的方案,自以为非常好,上面排列了当时直到高考的日历和距离高考的天数,每天划去一个日期。特别是在牌子的上部写了一句话“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而且是从左至右,字体逐渐增大,并向上倾斜,觉得寓意深远。儿子却说字太多,目标不明确。我问那写什么呢?他说目标能否实现,那是后话,现在的口号必须坚定、明确,就四个字——进军北大!他还找了一张图片,是一位苏联红军战士手指着下方,他将原来下方的文字改成“你抓紧时间了吗?”做成后,我觉得真比我的强得多,倒计时,实质不就是提醒自己抓紧时间,向目标前进吗?

当然,关于高考,还有很多互动中产生的成果,这些,都成了我现在家长培训课程中的精彩内容。

我多年来的学习、思考和体会的结晶就是:在陪伴中共同成长是家庭教育最好的模式,这也是我的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而成长是多方面的,但核心是自我教育能力的成长。

曾有一位专家对我的书里面相关内容这样点评:由儿子观察父子俩身体外形的变化而总结的规律,到自我总结时父子间“教学相长”的经验,成老师在文中教给我们一个重要理念:“在陪伴中共同成长是家庭教育最好的模式”。由从不刻意地教孩子,到在陪伴中孩子自然而然地成长,我们感觉到的其实是最先进的教育:在孩子该玩儿的年龄,就让他好好玩儿。玩着玩着,就学会了很多东西。孩子渐渐长大,和父亲俨然老朋友。孩子进军北大,更是对父亲科学教育的最好证明。成老师最拿手的自我教育,成就了自己,成就了孩子,也必将成就更多的读者和家庭!

尽管我的家人一再提醒我低调、再低调,但总有有好多不熟悉我的家长想知道我儿子的情况。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吧:他叫成晖,小学起在报刊发表文章,多次在国家和省市级作文、计算机竞赛中获奖。大学期间,曾任国际最具影响力的学生组织AIESEC北大委员会副主席和顾问。美国埃默里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曾任美国著名公司战略项目总监,现任中国国企品牌管理高级副总裁。

现在,我在陪伴孙子了,无疑,陪得更自信,更得心应手。当然,长得也更快了,不过,仍然是既没长高也没长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