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两只老虎》拥有葛大爷、赵薇、乔杉、范伟、闫妮、大潘等顶配阵容。

赵薇再度回归大银幕,葛优和赵薇的首次合作,更多期待还是这个几乎覆盖春晚小品半壁江山的阵容,能给我们带来暖心一笑或开怀大笑。

结果,看完电影,笑不出来,却多了很多问号。

心里暗暗跟着《两只老虎》唱起来:真奇怪!真奇怪!

第一,《两只老虎》原来不是喜剧。

第二,作为剧情片,《两只老虎》依然很奇怪,尤其电影的结尾,葛优饰演的张成功莫名消失又莫名出现,更是一种非常后现代风格的处理。

赵薇和葛优的关系(葛优赵薇两只老虎)(1)

感到奇怪,是我们套用惯常经验去解释一个我们不常遇到的情况。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问:为什么?

关于《两只老虎》,有一种解释可能是解开电影奇怪盒子的钥匙:

即张成功和余凯旋其实是同一个人,余凯旋是张成功在自杀前,幻想出来的年轻的自己。

张成功不是真的被余凯旋绑架,而是临死前被年轻的人格拷问。

赵薇和葛优的关系(葛优赵薇两只老虎)(2)

这一观点仅仅是解读这部电影的其中一个观点,本文不想再找细节证明这一观点。

比如,两人一个叫“成功”,一个叫“凯旋”;一个属虎,一个也属虎,差两轮;一个开路虎,一个开标致小狮子;一个的父亲是诗人,一个理想也是当诗人……这些都可以当作证据。

那么假设就是这样的,他们不是一个绑匪一个被绑,而是同一个人,用这个钥匙试着去解读这部电影。

首先,这部电影最不好理解的就是片名,“两只老虎”到底指的是谁?

如果用“人格说”来解释,就不用多说了,“两只老虎”指的就是张成功和余凯旋,一个本人,一个幻想出来的人格。

其次,《两只老虎》的剧情是靠张成功让余凯旋帮忙办三件事推动的。

但除了张成功郑重其事地要求余凯旋办的三件事,开始还有买牛排、红酒、雪茄和中间没有算数的打史剑,其实一共是5件事。

这5件事,对于“成功人士”张成功来说,是由当下到过去,从最迫切的口腹之欲到压在心底最深处的痛,由近及远,由肤浅到痛彻心扉的层层递进。

在自杀之前,张成功一层一层把它们宣泄出来,并借助了人格余凯旋。

张成功这5件事,时间上是由现在到过去回溯的,但如果从过去向现在捋,我们可以拼凑出一个张成功的一生。

而且,拥有这样人生的“张成功”,在我们周围比比皆是。

赵薇和葛优的关系(葛优赵薇两只老虎)(3)

先说电影最后,因为电影最后的剧情却是张成功人生的开始,而且是很悲惨的开始。

电影结尾,张成功让余凯旋带着一封毛笔字写的信去找张有金,也就是张成功的父亲。

余凯旋来到一个山村,遇到村妇彩霞(暂且不讨论彩霞这个角色是想象的还是真的)。

从彩霞的回忆中我们得知:

她和张成功都不是这个村子的本地人,来的时候一个人五岁,一个人八岁。

长大以后,张成功想去当兵,但是资格不够!(这个信息很重要,为什么资格不够?)还是彩霞的爸爸认识武装部的人,托关系才去的。

结果张成功自己当兵离开了山村,彩霞却一直留下来成了村妇。

而后,彩霞把余凯旋领到悬崖上找张有金。余凯旋从信里得知,张成功的父亲曾经从这跳崖自杀,原因是其他人把他的几万首诗烧了。

张成功在警察局说自己57岁,如果按2019年张成功57岁算,他8岁随父亲来到山村,50年前就是1969年左右。

1969年是什么年份?为什么张成功和彩霞要跟着父母来村里?为什么张成功不够资格当兵?为什么诗这种东西那时会被烧掉?

答案很明显:当时中国正在发生两件大事,知青上山下乡和“文革”。

接下来,张成功要求余凯旋做第二件事,去帮开盲人按摩店的老战友。

赵薇和葛优的关系(葛优赵薇两只老虎)(4)

在这段剧情中,从张成功一笔带过的台词中也透露出非常重要的信息。

张成功从山村如愿以偿当兵后,和炊事班的范志刚成了好朋友,俩人相约退伍以后一起开个小饭馆。

但后来两人随着时代的前进分道扬镳。

脑袋里有地雷碎片的老范找张成功借钱手术,但张成功却没有念老战友的旧情借钱,导致老范失明。

而张成功却说,当时自己并不是没钱,买一个大哥大还花了1万多。

在这段故事里有两个关键信息:开饭馆和大哥大。

“文革”后,对全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最大历史背景,当然就是发展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了。

一时间,个体户、下海经商、去海南开发房地产等等,都是当时的风潮。

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张编号001的个体餐饮工商执照,就发给了在北京翠花胡同开饭馆的刘桂仙。

这家饭馆现在还在营业,就因为是第一家,所以非常火爆,位置就在北京市东城区中国美术馆附近。

赵薇和葛优的关系(葛优赵薇两只老虎)(5)

悦宾饭馆

所以,当年的老范和张成功,有着和刘桂仙一样的小梦想、小目标。

但随着两人各走个路,张成功都能买的起大哥大,说明他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属于混得不错的。

由于当时一切“向钱看”的社会大潮,亲情、友情、爱情淡漠,钱成为所有人心中一等重要的事情。

战友情也被很会赚钱的张成功抛在身后,与其借钱给一个伤残,不如自己买个大哥大联系业务来的实际。

就像贾樟柯给他的惊世之作《小武》最早起的超长名字《靳小勇的哥们 胡梅梅的靠山 梁长有的儿子:小武》,分别即是从友情、爱情、亲情,表现了改革开放对一个内陆小县城的浸透和造成的剧变。

这一剧变的核心,就是“利益”当头。

张成功,就是那个被改革开放改变成凡事“向钱看”的人。

这件事也成了张成功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和愧疚,一直压在心里,自杀之前必须做个了结。

范志刚这件事再向前,就是打史剑。

赵薇和葛优的关系(葛优赵薇两只老虎)(6)

这段内容是从余凯旋向张成功坦露自己初中时的理想开始的。

余凯旋说自己的理想是当一个诗人,当时看到这里觉得非常奇怪,因为诗人不是一般的理想,而且和前面的剧情没有什么关系。

但如果联系到最后张成功的诗人父亲自杀,余凯旋又是张成功想象的人格来看,这个设定就有一些道理。

张成功的父亲是诗人,所以他从小受家庭影响,自己也想成为一个诗人,这个很正常。

但是,他一写诗,史剑就打他,而且一打就打了半年。

在这里,史剑也许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人物,而是当时的一种社会风气,是张成功的诗人理想被压抑,是那个年代的大环境。

赵薇和葛优的关系(葛优赵薇两只老虎)(7)

电影中,张成功让余凯旋带他一起去打史剑,结果全程都是张成功在打,而余凯旋一直劝架:算了、够了……特别像我们心里的那种矛盾。

打史剑这一行为,很像心理学上关于童年创伤的理论。

如果我们在童年受过伤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学会坚强,但依然会负重前行。

我们会把当时受伤的那个自己,变成心里的一个小孩,藏在内心的一个荒芜角落,而且有一个坚硬的外壳。

这个受伤的小孩就是我们不快的过去,如果你一直保护他、藏匿他、躲避他,你就会一直有个心结。

最终,已经决定自杀的张成功,决定直面曾经的阴影,与当时伤害过他的“史剑”做个了断。

打史剑这个心结完成之后,就到了张成功最近遇到的一个大问题,就是他和女演员周原的感情纠葛。

这是距离张成功自杀最近的一团乱麻。

赵薇和葛优的关系(葛优赵薇两只老虎)(8)

当张成功经历改革开放大潮,逐渐成为一个地产大佬后,就开始和娱乐圈的女演员产生了关系。

这样的剧情看起来非常熟悉,很多瓜都源于此。

从周原在楼顶的独白可以了解到,比如张成功太强势,与自己若即若离,又不能真的离婚和自己在一起等等。

这些信息,就像我们平时吃的那些娱乐圈的典型瓜。

在电影中,葛优饰演的张成功和赵薇饰演的周原没有对手戏,被人格余凯旋分割在两个时空。

张成功与周原的和解,也是借助人格余凯旋完成的。

最后,电影一开始,张成功刚刚被“绑架”,他刚刚开始思考自己的一生。

那时他还没有脱离曾经的奢侈生活,一开口还是牛排、红酒和雪茄这些富豪的标配。

结果人格余凯旋给他的是二锅头和炸鸡排,张成功才开始自己的表演。

赵薇和葛优的关系(葛优赵薇两只老虎)(9)

从结局来看,《两只老虎》给我们留下一个悬念:张成功到底跳没跳楼?

电影真正的结尾,张成功又一次出现在余凯旋的车里。

这样处理,是否是说明张成功已经和年轻的自己和解,决定一直带着这个人格继续生活。

而非再去纠结生活是不是欺骗了自己。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