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万忠人生之路,职场可有多种选择,但同窗可没得挑选一旦同窗,便一世学友忙过或快要忙完职场的50后60后,如今正以一种新的方式又凑到一块儿,共同开启职场后的赋闲模式,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举头且望天上月?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举头且望天上月(且喜微霞映天际)

举头且望天上月

艾万忠

人生之路,职场可有多种选择,但同窗可没得挑选。一旦同窗,便一世学友。忙过或快要忙完职场的50后60后,如今正以一种新的方式又凑到一块儿,共同开启职场后的赋闲模式。

清晨,丰富有趣的表情包或公式化的问候语,已替代读书时那晨读的琅琅书声。入夜,乐此不疲的抢红包又满屏运行,演绎儿时弹珠子跳皮筋的游戏。

平时,好动者,常以不同的兴趣喜好活跃在群里。热心的,隔三岔五送上碗“鸡汤”,也不管好喝不好喝,他人忌口不忌口,兴许自己都没顾得上品一品。会嬉戏的,偶尔转发一些内涵段子,让人忍俊不禁。喜欢游走的,不忘晒晒照片,主观秀山水,客观秀自己。擅长P图软件的,从不吝啬手艺,随即剪辑成各式各样相册,占据被点赞的最上位。还有些天南海北见不着的,翻箱倒柜找些发黄的照片晒到群里,帮助大家回看课堂内外的过往,还兴许怕大家不认识自己。

动者,戏称“冒泡”,自嘲是“缺氧”。不动之静者,又戏称“潜水”,也叫“不缺氧”。其实,冒泡或是潜水,与缺不缺氧没有什么关系,如同鱼儿生性在水下,鹅鸭生性浮水面,只是不同的生存方式而已。你在上面嬉戏,我在下面游离,这都很合理。这世间,也只有同窗可以互懂或不善言辞、或口若悬河的彼此,因为,那是少年初长成就已固化的特质。

走进50后60后的群,好似又回到那间“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教室,各自在原来的座位上做着老师布置的题。人还是那拨人,做不了题的还照旧做不起,做得起的几乎还是原来那些人。有趣的是少了羞涩多了俏皮。声色还是原来的声色,不同的是脸上都已看得见明显的岁月年轮。

因群也拉近了大家几十年的距离,密切了彼此的联系。线下,有时还会邀上几个,或结伴穷游,或喝点小酒聚聚。当然,活动中,不经意的一句话或是一个小小的举动,可能就成为“好事者”调侃的把柄,抑或成为日后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的确,也只有这个年岁,好像才敞开心扉,没有了顾忌。

这就是50后60后的同窗。虽入斜阳,但不落伍,人人都顺应时代潮流,个个也能摆弄微信。虽历经风雨,但童心不泯,总忘不了那平仄婉转的懵懂四季:如林间的布谷鸟,报告春的消息;似荷塘的芙蓉,带来夏的清新;像满山的红叶,浓抹秋的发髻;同白雪覆盖的腊梅,香艳冬的气息。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这句慰藉过无以计数步入夕阳人的诗句,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又慰藉起50后60后的我和你。

如能所愿,后一程我们还搭乘一船,随风飘渡尘世沧海。你用你的镜头记录一路精彩,我用我的笔墨诗书岁月感怀。时不时,再寻一处浅滩上岸,围坐一堆篝火,你用你的舞姿再现芳华,我用我的厨艺烹几道小鲜,再烫几壶老酒,一起醉个痛快。

如是这样一路走起,又岂止是春风十里看花,更有晚赏落霞孤鹜齐飞,日观秋水长天一色,笑吟吟的半世斜阳美景,好不惬意。(作者单位:重庆市经信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