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五种人性假设的综合效益(上帝掷骰子以后)(1)

现在企业界对于数字化转型基本的共识已经形成。网络时代的必然来临,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记得早几年潘云鹤院士来杭州做演讲,他以科学家的视角阐述了,人类世界正在从二元世界走向三元世界,本来是人和物二元,多了信息这一元。而我对于这个观点的理解,不仅仅是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必答题的认同,而是想要进一步探寻这个认同之下,更为深刻的底层逻辑。

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原来我们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无论以此模式把企业管理得如何卓越,本质上这些管理实践的经验或者上升至理论高度,都是二元世界的产物,所有企业都需要重新评估自己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底层假设、理论以及方法论,是否能够继续适用于三元时代?

我们甚至是否可以提出这样一个假设:工业革命以来最终形成的管理学体系,甚至诞生了商学院MBA课程体系的建立与传播的文明级别成就,我们是否应该注意到管理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质,绝大多数管理学都来自于成功企业的优秀实践总结与萃取,并以此建立推广复制的模式,那么可以发现这些优秀企业的实践都是以煤炭石油为能源的工业文明结晶,是不是也需要有一个逻辑验证,证明能够继续适用于以数据为能源的网络文明时代?或者,甚至是一个能够帮助企业完成这一次非线性非连续性穿越大周期的科学理论?

网红革命剧【觉醒年代】给了我们足够的启示,这里特别建议重视一个历史真实的场景。李大钊先生积极地研究与传播马克思主义,然后胡适博士对大钊先生说,您能不能少讲点主义,多研究点问题?请注意,大钊先生认真论证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如果想要中国社会发生一次根本性的变化,必须要为这个根本性的变化找到一个科学的理论。这个观点说服了陈独秀先生,于是一南一北成立了以这个科学理论为依止的中国共产党,如今建党一百周年,她毫无疑问地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二次复兴,这也是科学理论奠定的力量源泉。

那么,如果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必答题,如果数字化转型挑战的是非线性非连续性穿越大周期的根本性变革,是不是应该如同李大钊先生一样,思考一个关键必要的问题:管理学为这个根本变革准备好科学的理论了吗?

科学理论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解释,科学性表现为假设与证伪。这个世界是如何被理论解释的呢?牛顿经典力学的诞生,给人类造就了工业化的底层假设,这个世界就是一台巨大的机器。在商业社会,一方面企业组织就是一台机器,于是分工合作,于是组织流程,于是泰勒科学管理,于是福特流水线等等;另一方面,上帝的第一推动力降为企业家创业创新的原动力,于是领导力,影响力,人格魅力,执行力,等等乃至绩效考核的推动力,被称为员工只会做你检查的,不会做你希望的;当然员工现在还可以用PUA解释自己工作的精神压力。

而今年物理学诺奖被授予量子纠缠相关的三位物理学家。量子理论在微观层面已经证伪了牛顿力学,这个科学理论对世界的基本假设是,上帝不是给出第一推动力,而是,上帝是掷骰子的。这个被主流科学界日益认同的物理学理论,其实是在表述这个世界其实不是一台确定的机器。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到观测者影响实验结果等等,简单来说,我们是不是可以觉察到,这是根本性地改变我们对世界确定性与不确定的底层假设。

牛顿经典物理学时代,我们认为确定性是大概率事件,而不确定是小概率事件,以至于我们还给出了“黑天鹅”与“灰犀牛”这样的名词来概括这样的所谓”小概率事件”。而量子力学正在开启的是,不确定才是常态,确定性是人类一厢情愿的妄念,于是这个正在全面进入的时代早就有一个名词来概括:乌卡时代UVCA,是指我们正处于一个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世界里。

确定性是人类强加给这个世界不确定之上的。福特大规模生产黑色T型车的时候,亨利·福特曾有一句名言“任何顾客可以将这辆车漆成任何他所愿意的颜色,只要它是黑色的”(Any customer can have a car painted any color that he wants so long as it is black)。这是工业文明启动之时,巨大的卖方市场力量可以让确定性强加于不确定性之上。而丰田的成功本质上是主动面对不确定性,这就是大野耐一在当初日本出现产能过剩需求不足时,也就是全面进入买方市场时,采取的多品种小批量乃至量身定制的应对模式,这个模式其实是突破了基于确定性的经营管理底层假设。再来看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传统零售的门店,以及门店的商品种类和数量,都是一种品牌商对这个门店2-5公里商圈强加的确定性,这是利用空间地理位置的不对称性,消费者时间有限、体力有限才能够把这种确定性强加于不确定性之上。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就是以互联网技术直面不确定性,开启了真正的消费者主权时代。

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重读大野耐一的“改善魂”。过去以“降本增效”为主的解读,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工厂的红利,让我们一直一致认为依托降本增效可以获得更大市场,造就更大规模,规模化进一步降本增效,然后获得更大市场的增长发展循环,以为这个循环是确定性的,而被动地应对多品种小批量。现在是不是应该以“应对不确定性的反脆弱系统”的建设与改善,作为解读大野耐一“改善魂”的重点?

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从主动认同市场是不确定性为底层假设,然后来解读C2M/C2B,或者,S2B2C这样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看上去如阿里华为这样的公司也一样高度重视战略的MOV(使命愿景价值观),但是,我们是不是应该会更为本质地观察到,传统企业经营管理的MOV多久迭代?五年还是十年,还是更久?我们是否应该更为本质地观察到,我们的组织会多久重构一次?是一年期全部重新聘用入职,还是一劳永逸的微调?说到微调,我们整个团队的改善底层逻辑是“PDCA”(改善循环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还是“OODA”下的“PDCA”?OODA基本观点是来源于武装冲突可以看做是敌对双方互相较量谁能更快更好地完成“观察—调整—决策—行动”的循环程序。那有没有觉得PDCA的P就是一种从确定性开始的底层逻辑呢?

而数字化转型呢?已经有“反馈经济”这样的名词来概括了:“反馈经济”和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有关。它的特征是能把移动设备获知的各种数据实时的传输到云中去,通过大数据池进行比较分析计算,反馈到你的手机终端或其他设备上。最终目的是引发某种行为的纠正。这个闭环的形成对个人的行为乃至整个经济与社会有着丰富意义。硅谷的创业者们把利用这种技术建立创业公司,称之为有“反馈经济”的企业。

那我们的底限经营学的目的是什么呢?既然我们要以不确定性为底层假设重构企业经营管理的底层假设,我们就要从企业管理者的心智重构开始,重新建立科学家的思维模式,这是来自高德拉特博士TOC的清晰思考;重新建立企业经营管理的盈利思维模式,这是建立在TPS的J理论和TOC有效产出会计学之上的第三种财务。那我们如何建立敏捷组织,我们底限经营学从产品敏捷开发到赋能组织的敏捷。那我们如何建立反脆弱的运营体系,这就是我们基于大野耐一事务性现场改善魂的底限运营学。我们还要回答中小企业如何找到自己的数字化转型Roadmap;我们还要提出集群经济数字化转型的S2B2C的新商业模式创新设计的方法论,还有底限营销学等等。

是的,上帝掷骰子以后,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管理学?既然这样,我们立一面“底限经营学”的Flag,一起来做管理科学探索,假设,验证,传播,反馈,进化迭代吧!领英创始人里德霍夫曼说:如果你不为你发布的东西感到一点点的尴尬,那就说明你太晚了。管理学和推广模式也是这样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