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总结的至理名言(老祖宗这5句至理名言)(1)

中华上下五千年,其文化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除此之外还有众多至理名言,无一不是对现代人有所帮助。

今天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其中最经典的十句,句句道破人性的弱点。

01

义与利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对于君子来说,道义为重,对于小人来说,利益最大,“义”与“利”看似矛盾,其实不然,所有人都是在追求一个“利”字。

只不过君子所追求的是万民之利,不为自己,小人则是任何事情都要先为自己考虑,二者三观不同,见识不同,认知不同,所以才在看待问题上出了分歧。

这句话揭漏了人性中最大的弱点:君子要想“利天下”,则必须教化小人,而若想教化小人,还是要靠一个“利”字来引导,这样最终使所有人确立共同的价值追求,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

老祖宗总结的至理名言(老祖宗这5句至理名言)(2)

02

日久见人心

《知报恩》: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路途遥远,方知一匹马的能耐大小;时间长久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与朋友相处,其感情往往不是靠花言巧语来支撑的,除了通过时间的证明,还有自己在危难之时,愿意帮自己一把,即便帮不了太多,也愿意与自己共患难,这才是朋友。

03

做人做事,一定要惩恶扬善

《左传》:“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对于人们来说,善心不但不能缺失,反而要“扬”,恶性不但不能增长,反而要“规避”。

孟子也曾说过:“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生而为人,自来到这个世界起,我们都有一种为善和向善的本质,这种本质便是孟子所说的“端”,现今社会功利盛行,形形色色的人们,有的向善,有的作恶,如同阳光中的飞尘,看得越认真,越让人受不了。

我们应做的是:既要保证自己善心不缺失,还要为社会上的善心鼓掌,如果人生中遇到一些不道德、不好的事情,不能因此而丧气助长恶性,反而要以身作则,力所能及地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老祖宗总结的至理名言(老祖宗这5句至理名言)(3)

04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增广贤文》:一勤交十懒,不懒也要懒;一懒交十勤,不勤也要勤。

一个勤劳的人如果处在十个懒惰的人环境里,即便不懒惰也会变懒;而一个懒惰的人处在十个勤劳的人环境里,即便再不勤快也会变勤。

这其实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懒”自古以来便是人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也是人性上的致命弱点,曾国藩曾言:“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他强调“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所以一生中都在与懒惰作斗争。

当我们无法克制心中“懒”时,不如多与勤快的人为友,如此“不勤也要勤”,跟勤快的人互相作用,逐渐形成自己的“勤”,使“勤”成为自己的主流意识。

老祖宗总结的至理名言(老祖宗这5句至理名言)(4)

05

孝顺,是为人之根本

俗语:宁忍自己气,莫伤父母心。

孝之一字,上为老下为子,子可承父母,顺其意。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三字经》也曾写道:首孝悌。试问,一个人若对自己的父母每天呵斥,让父母伤心,连父母都不爱,那他还会爱谁?将来还会有什么成就?

《弟子规》上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之恩深似海,我们应当将全身心放在父母身上。

只是现代社会中,因财产、工作、婚姻等问题,与父母闹翻的人不在少数,随后便不再管父母,任由父母“自生自灭”。

不孝顺,实乃人性中最大的恶。如今我们大多已有自己的家庭,已有自己的事业,这个时候赡养父母正是最好的时机,所谓“百善孝为先”并不是只说说而已。

来源:京博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