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津滨海客户端】

编者按

站在新起点,奋进新征程,开创新局面!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奋斗目标和总体要求,描绘了天津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大会提出构建“双城互动、新区带动、各区联动的区域发展格局”等新部署,对“滨城”提出新要求,寄予新期待。新目标催人奋进,新征程鼓舞人心。为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全面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可喜成就,特别是新时代美丽“滨城”建设、街镇经济发展丰硕成果,6月27日起,滨海新区融媒体中心推出系列报道,聚焦街镇经济、基层治理、民生改善、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动态、发展成效与未来规划,真实记录、报道传播美丽“滨城”、活力街镇发展巨变以及“滨城”人民的幸福生活图景。今日聚焦新城镇。

街镇坐标

新城镇位于滨海新区核心区海河南岸,是主城区内唯一的建制镇,与塘沽老城区隔河相望,南连塘沽盐场、古林街道,西与津南区葛沽镇毗邻,北靠海河,东临河南路。面积29.8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69万人,海河岸线全长13.59千米。

新城镇四方面发展(在蝶变中筑造宜居新城)(1)

街镇名片

新城镇是天津市市级示范小城镇、全国文明村镇。其紧邻京津塘、津滨、津晋、唐津、秦滨几条高速公路,交通优势明显。此外,规划地铁Z1线西达市区,东至滨海文化中心;天津大道东西穿境,可快速通达天津市区与滨海新区核心区;西外环、西中环、车站北路南北贯通跨越海河,形成“一横三纵”骨干交通路网;西中环快速路跨海河桥项目、车站北路跨海河桥项目现已启建,预计2025年完工。

新城镇街景

高质量发展看亮点

深挖潜能 在产城融合中拓展发展空间

近年来,新城镇在拓展幸福空间的使命引领下,结合农村城市化改造特点,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科技型、创新型、服务型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营商环境,紧抓市场主体,提升服务水平,从而为城市增添更多的幸福元素,也为奋力打造生态、智慧、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示范新城提供了前瞻性的示范样板。

新城镇产业布局以天津大道为界,分为南北两个片区。天津大道以北区域为城市化建设区,重点发展城市配套服务业,规划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产业园,在产城融合中为功能区提供生产生活配套。天津大道以南区域构建两个特色园区,一是依托8000余亩农用地资源,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都市农业科技园区;二是立足新区汽车产业基础,围绕汽车后市场,规划建设汽车商贸文化创意产业园。

发展特色农业

促进三产融合

清晨5点,新城镇营房村的种植户王玉刚已经开始忙着指挥村民们采摘西红柿了。大家手脚麻利,一筐筐西红柿刚搬出大棚就被商户们直接装上车运到滨海新区各大市场销售。王玉刚是营房村的农业致富带头人,有着20多年种植经验的他说起新城镇的老味儿“火柿子”满脸骄傲。他告诉记者,这种西红柿绝对是新区“土著”们的最爱,说来也怪,新城镇内种植出来的西红柿味道独特,沙瓤、水分足,还有一股特有的香气。在新区只有新城镇才能种出这种柿子,有的人为了吃上这口老味道会驾车到新城镇来采购。

近年来,新城镇在打造特色农产品上下狠功夫,连续多年举办西红柿文化节,进一步推广销售新城镇的果蔬,打造本地特色农产品品牌,促进以西红柿为代表的新城镇蔬菜产业集群式发展。今年以来,新城镇种植户种植积极性提高,全镇西红柿总种植面积达1653亩。今后,新城镇将立足西红柿产业特色和市场需求,积极拓展线上线下渠道,让西红柿成为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农产品。

新城镇西红柿总种植面积达1653亩

此外,新城镇还鼓励王玉刚这样的种植户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在林冠下开展养殖业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养殖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

据了解,新城镇拥有农用地8300亩,其中耕地2550亩、果园3250亩、水面面积2500亩,重点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7家、家庭农场9家,新城垛子桃、西红柿等优质农产品名声在外。未来,新城镇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着力推进农村产业优化、乡村旅游和特色文化融合发展。在此基础上,新城镇还重点建设农业教育实践基地,创新农业观光体验方式,为新区市民亲近田园、了解农业创造便利条件,在天津大道以南的耕地上打造现代都市农业科技园区。

围绕商用车产业链布局

树立园区发展新样板

2021年12月8日,在新城镇政府的支持下,天津华戎实业有限公司和天津市汽车后市场行业协会签署合作协议,重点围绕商用车产业链布局,共同打造“中国(北方)商用车产业园”。

目前,“中国(北方)商用车产业园”项目已被天津市商务局列为天津市“十四五”重点商贸项目。该项目围绕港产城融合发展目标,立足新区汽车产业基础,依托港口物流商用车需求,整合辖区汽车行业资源,拓展二手汽车进出口及平行进口车示范点相关产业,完善鉴定评估、标准认证、汽车金融等一系列服务,提供一站式汽车交易服务。利用天津大道以南仓储物流用地,以华戎片区为起步区,对园区进行总体规划,分步推进汽车商贸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

同时,“中国(北方)商用车产业园”还将充分利用商用车作为生产资料的特性,将人、车、建筑等作为产业链基础市场要素投入,依托自身商用车市场优势资源,整合外部商用车资源,“以车聚人”,再通过智能化、数据化等科技手段赋能项目建设。项目的突出特点是交易规模大、设施设备全、管理规范有序、产业链完备,同时在实体运营、业态升级、模式创新等方面与传统产业基地相比均有很大提升,致力于打造良性互动、资源整合、合作共赢的生态圈。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中国商用车市场园区发展的新样板,填补天津商用车智慧产业的空白,成为京津冀区域物流装备核心基地、产业发展新高地、汽车大流通中心城市建设新引擎。

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产业体系

新城镇依托镇域优势,聚焦转型升级,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做大做强镇域经济。依托央企全产业链优势,采用多种合作模式,分批次推进塘沽湾产城融合示范新城项目建设。立足镇域区位优势,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开发区加强实施飞地经济发展新模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发展成果共享、区域协调发展。

同时,推进海河沿线服务业布局,打造一批服务业发展标志区。加快发展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加快新城镇科技孵化器建设,培育一批中小型科技企业。充分依托央企平台加强招商合作,深挖资源,完善机制,形成多种招商模式。积极推进健康养老多元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产业体系。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依托海河生态资源和龙达生态农业科技园,培育都市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康养等新经济新业态。持续推动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创新集体资产市场化运营模式和高附加值项目引进机制,全面提高集体经济收入比重。

对话街镇“一把手”

完善生活配套 增强街镇经济内生发展动力

日前,滨海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来到新城镇,对话新城镇党委书记罗开双,畅谈新城镇是如何精准施策,探索新型城镇化高品质发展之路的。

Q

记者:新城镇整体开发建设过程中,居民生活配套项目进展如何?

A

罗开双:现在新城镇已建有1.7万平方米的镇党群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建成西中环、国兴路、津同道等20公里路网,红飘带慢行步道、海河景观公园已投入使用。社区商业目前已引入华润万家、便利蜂等连锁超市,中国电信及品牌餐饮为区域居民提供便捷的生活体验,更多生活配套项目正在招商中。另外,区域内规划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个社区服务站、3家养老机构和17个托老所,预计养老用房面积逾7万平方米。2022年将建成1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和5个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划建筑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为百姓提供更为全面、便捷、人性化的社区医疗服务。同时,新城镇镇域内已建有3所幼儿园、3所小学和2所中学,未来还规划建设4所中学、5所小学和11所幼儿园,让孩子们享受优而近的教育资源。

塘沽一中教育集团塘沽湾学校

新建成的星悦公园

Q

记者:新城镇未来建设方向是什么?

A

罗开双:前段时间,新城镇人民政府、央企新塘(天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分别与天津汇众创业服务有限公司、天津滨海新区顺天福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签订商业配套项目合作协议。此次签约延续了新区街镇经济持续向好的发展势头,反映了新城镇招商引资项目正进一步推动落地,街镇经济内生发展动力正逐步增强,区域内资源正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接下来,新城镇将在国兴路与津同道区域、津沽附线沿线打造两个特色购物商圈,建设成为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和商务活动中心。两个商圈将与日益丰富的社区底商相得益彰,一起托起片区的繁华。

未来,新城镇还将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目前在谈重点项目7个。同时,还将围绕责任落实、任务落实、机制优化、资源利用、载体提升、项目落地、能力建设等实施街镇经济攻坚行动,为街镇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幸福蝶变·我们见证

传承历史文化 留住乡愁记忆

一部村史,几多乡愁。最近,新城镇在新城村庄房片区打造了两个村民生活记忆陈列馆,刚开馆就迎来一批参观者。大家都说,走进陈列馆仿佛穿越时空隧道,一下子回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党员干部和辖区村民参观陈列馆

开馆当天上午,新城镇机关、村居党员干部,辖区非公企业党支部书记和村民们一同来到新城村民生活记忆陈列馆参观。这两个陈列馆其实是两个农家小院改建的。新城镇相关负责人告诉大家,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新城镇的村民们陆续搬进了楼房,以前的老平房几乎都拆除了。但细心的工作人员发现,新城村庄房片区有一些老平房特别有年代感,他们便下决心将农家小院打造成为村民生活记忆陈列馆。

新城镇的这两个村民生活记忆陈列馆在修缮恢复土坯房原有内外部形态的基础上,集中陈列展示了村民们1970年前后使用的各类生产生活用品共计千余件。这些藏品都是当地村民自发捐赠的。党员干部和辖区村民一边参观一边回忆,大家都说,这里为新城镇地区留住乡愁、记录历史提供了生动注解。

新城镇南开村负责人说,陈列馆里的这些老物件都是老一辈人的回忆,很多东西年轻人都没见过,甚至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参观陈列馆不仅能让年轻一代了解滨海新区几十年来的发展历史和变迁之中新时代新农村的发展面貌,还能让大家更好地去坚守初心和使命。

新城镇以老物件收集为切入点,带动邻里交流,让村民参与美好社区共创共享,凝聚群众力量,回望历史,传播新风。新城镇还将把这两个陈列馆作为党员教育实践阵地,让大家在追忆历史的同时,感受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记者 张玮 报道 何沛霖 摄影)

记者手记

近年来,新城镇在明确产业发展定位的基础上聚焦重点项目落地,大力发展城市配套服务业、汽车商贸、现代都市农业,促进产城深度融合。短短几年时间,先后落地沿海河商业综合体项目、“中国(北方)商用车产业园”项目,策划了新城镇现代都市农业科技园区项目。

在开发建设的道路上,新城镇围绕街镇特色产业、实体经济,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立足自身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定位,为街镇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新城镇塘沽湾这座依傍海河的生态宜居智慧小城正以崭新的面貌快速崛起,也为实现新型城镇化提供着重要支撑。

如今的新城镇已开启全面建设产城融合示范新城、生态之城、智慧之城、幸福之城的新篇章。

本文来自【津滨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