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拳功夫意念要专心,靠肘取中线标准熟记方得真,桥手相博刚中柔,圈马径手拳亦重,用那标指制敌穷。”

11月20日,伴随着欢快的旋律,广州天河猎德街广粤国际社区迎来广东省级非遗项目“米机王”咏春拳交流活动,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基础上,二十余名中外人士一起感受咏春拳的文化和功夫魅力。

咏春非遗(国际社区里练咏春)(1)

活动现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冬薇将咏春拳的起源传说和流派传承娓娓道来,将大家带入引人入胜的武侠世界里。近年来,随着电影和电视、歌曲的流传,咏春这一著名南派拳术享誉全国内外,引起中外人士的兴趣与研习,咏春拳的“小念头”“沉桥”“标指”“摊膀伏”等术语也广为人知,拳术更是被列为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现场中外人士纷纷摆开架势,在黄师傅的指导下,一板一眼扎马、摆桩,练习招式,还有爱好者与指导老师搭手,感受中线。活动尾声,众多参与者领取咏春文化小礼品,在活动之外继续感悟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咏春非遗(国际社区里练咏春)(2)

本次到广粤国际社区交流的“米机王”咏春拳直承传说中咏春拳创始人严咏春夫婿的弟子陆锦,传承人黄沪芳(1929-1998)自幼习遍南派十三家拳术及摔跤、西洋拳击,师承黄祯、岑能等咏春宗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在粮食加工厂工作,凭拳术在此期间扬名。

早先广州人将粮食加工厂称“米机”,所以黄沪芳也被称为“米机黄”,又因粤语中“黄”“王”同音,便成了“米机王”。“米机王”咏春拳就是黄沪芳在原佛山咏春拳的基础上,综合各种拳术精华后研创出来的。

咏春非遗(国际社区里练咏春)(3)

咏春非遗(国际社区里练咏春)(4)

该拳术于2015年被收入广东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两代传人黄念怡、黄冬薇分别成为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位于天河区天河中心体育西横街的米机王咏春馆创馆23年来,培养国内国际学徒过万人,成为广州名副其实的咏春拳传承基地。

据悉,广粤国际社区作为2020年广州市首批成立的国际社区,致力于文化融情,已经开展各类中外文化交流活动30余场次,引导中外人士沉浸式体验古典音乐、汉服、武术、书法等传统文化,成为中外交流的一处重要活动阵地。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钧圣 通讯员:林平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钧圣 通讯员:陈卷卷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晓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