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来源头条号:医法汇)

输血不当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干货输血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1)

一、溶血反应

主要由于血型不合引起。输入血型不合的血后,输入的血细胞和患者自身血清中的抗体在体内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使供血者红细胞或受血者自身红细胞大量异常破坏,导致病人出现寒战、胸骨后疼痛、血红蛋白尿、尿少、尿闭、血压下降,甚至休克、肾功能衰竭,尚可伴有出血、黄疸等症状。输血量在20ml以下时,或无症状,或仅有轻微发热、不适或恶寒等,典型症状多发生在输血25~50ml后。肾病症状是自输血后1~2时左右出现,最初是血尿。随着时间的延长,浓度逐渐增高,到输血后4~5小时,可见有大量咖啡残渣样内容物混于其中,这是破坏的红细胞碎片。尿量逐渐减少,出现少尿,表现为急性肾功衰竭的症状;重症患者自输血后10~24小时持续无尿。由于上述肾病症状,血中的残余氮逐渐增多,最后死于尿毒症。肾病症状也有持续长达10~15天左右的。出现因输异型血引起的溶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同时进行抗休克、维持循环功能和保护肾功能等内科治疗。

二、发热反应

多发生在输血后1~2小时内,临床表现往往先有发冷或寒战,继以高热,有时可高达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但血压无变化,症状持续1~2小时后缓解,体温逐渐下降。发热反应主要是由致热原引起的,当保存液或输血用具被致热原污染,输血后引起发热反应;多数接受输血的病人,再次输血时,体内白细胞抗体或血小板抗体诱发机体免疫效应,使其释放内热原物质,也可引起发热。当出现发热反应症状后,应立即减慢输血速度,严重者必须暂停输血,辅以对症治疗。因此,对采血、输血用具的回洗、消毒要严格把关。

输血不当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干货输血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2)

三、过敏反应

症状多在输血将完毕时发生,主要表现为面色潮红、皮肤瘙痒,出现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荨麻疹,也可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支气管痉挛,严重者可突然发生过敏性休克。过敏反应常发生于有过敏史的受血者。

四、细菌污染反应

指输入了被细菌污染的血液而引起的反应,输注后即刻出现寒战、高热、或不可逆性休克,偶有便血、腹泻等症状。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一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但多数污染血液的是致病菌,如大肠杆菌等,即使输入量少,也可使受血者发生感染性休克或败血症的各种临床表现,后果严重。由此可见,无菌操作的概念在从采血到输血全过程中各个环节都非常重要。

输血不当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干货输血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3)

五、临床上常见大量快速输血引起的不良后果

(1)心功能障碍:心功能代偿减退的病人,输血量过多或速度过快,可增加心脏负担,导致急性肺水肿或心衰。有时输注存放时间过久的库血,由于贮存过程中血液Ph下降,钾离子升高,可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

(2)酸碱平衡失调:库血保存时间越长,血液成分变化越大,酸性也越大,因此大量输入保存较久的库血,就可发生不同程度的酸中毒。

(3)出血倾向:大量快速输库血,常可引起出血倾向,表现为血压持续下降,手术区异常渗血,粘膜和皮下有出血点,或有齿龈出血和血尿。大多因血细胞凝集,在肺血管、肾血管、肠系膜毛细血管等处引起栓塞,这些血管内溶血及凝集,引起由于凝血活酶的活化和释放导致的凝血系统异常,进而发生弥漫性血(DIC)及出血倾向。因此大量快速输血时,适当输注葡萄糖酸钙、或血浆、血小板混悬液、氢化可的松等可预防出血倾向。

(4)空气栓塞:加压输血时,有时由于其他原因使大量空气短时间内进入循环血液中,形成气泡积存于组织和血液中,导致组织、器官栓塞。此种情况也可出现在加压输液、心血管手术、人工气胸、人工气腹和严重创伤的情况下。空气栓塞有全身重要器官栓塞的临床表现,多出现皮肤、肌肉、骨骼、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栓塞症状,严重者出现肺栓塞、肺水肿症状,突然频繁地深吸气、咳嗽样呼气、发绀,继之出现喘息样呼吸、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空气栓塞有时可引起脏器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输血不当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干货输血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4)

六、输血可以引起疾病传播,以输血为媒介传染的疾病有梅毒、血清性肝炎、疟疾、艾滋病等

(1)输血后梅毒:输血后梅毒的潜伏期大体为4~18周,平均9周左右。特征症状急剧、表现较重,几乎皆是由输新鲜血所致。用库存血出现输血后梅毒者非常罕见。因为梅毒的病原体(苍白密螺旋体)在血库血保存温度4~6℃条件下,超过96小时,其繁殖能力几乎完全丧失。输血后梅毒的发病多呈突发型梅毒常用的梅毒血清反应,不是直接检出梅毒病原体本身,而是检查人血清中是否有梅毒病原体抗体存在的检查方法。因此,即使感染了梅毒,在尚未产生抗体的初期、潜伏期阶段,梅毒血清反应是阴性的,但这时血液中有苍白密螺旋体繁殖,引起输血性梅毒的可能性很大。外科从止血效果出发,多有用新鲜血输出的倾向,这将使输血后梅毒的危险性增高。可尽量采用库存血液,或于库存血内加输血小板、或进行成分输血等,尽量限制使用新鲜血来防止输血后梅毒的发生。

(2)血清性肝炎:输血后肝炎多数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所致,也有由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引起发病的。供血者为乙型肝炎携带者或乙型肝炎患者时,通过献血,乙型肝炎病毒就可经血传染给受血者,使后者也成为病毒携带者或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潜伏期长,通常需50~160天,临床表现与甲型肝炎相似,症状一般较轻,如食欲不振、恶心、倦怠、腹泻、皮肤瘙痒等,有的可出现黄疸。现在临床上通过检测乙肝“二对半”来筛选供血者,但非甲非乙型肝炎目前还未完全了解,尚未建立特异性血清学检测指标来检测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

(3)艾滋病:艾滋病也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主要表现为免疫功能障碍,易发生条件致病性感染(卡氏肺囊虫病等)及Kaposi肉瘤,大多侵犯青少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或输血在人群中传播。因为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及精液之中,所以男性同性恋者、使用污染的注射针头、输血及血制品均可引起传播,唾液及眼泪中也含有病毒,故密切接触也可受染,母婴垂直传染也时有发生。艾滋病的传染源为病人及带毒者,80%的带毒者不发病,可终身带毒。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包括:男性同性恋者,约占75%;经常静脉内注射药物者,约13%;海地移民,约6%;血友病病人,约1%;其他人群、如艾滋病病人的女性伴侣、接受输血或血制品的人群、生活在艾滋病病人家庭中的儿童等,约占5%。艾滋病的发病机理现倾向于病毒感染学说,即病毒选择性抑制T细胞,导致辅助T细胞/抑制T细胞比例下降,从而使患者易于发生条件致病性感染及恶性肿瘤(如Kaposi肉瘤)。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持续发热、盗汗、乏力、全身淋巴结肿大、食欲不振、腹泻、咳嗽或呼吸困难、咽痛或吞咽困难,出血现象(皮下、粘膜、上消化道出血及便血、血尿等),体重明显下降。近年来,艾滋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现,该病遥危害性也是大家所共识的,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过的血或血制品输入受血者体内,使数万计的人成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甚至患者。

(4)疟疾和其他:供血者血内有疟原虫,可通过输血把疟疾传染给受血者,使疟疾传播。其他如丝虫病、黑热病、回归热、布氏杆菌病等亦可通过输血传播。

另外除了血液被病毒污染外,还有输血器具未经严格消毒而使疾病通过输血得以传播。

(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