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山望见那山高,望见乖姐捡柴烧。没得柴烧我给你捡,没得水吃我给你挑,莫把乖姐晒黑了。”

民歌集锦邓玉华(让优秀的民歌代代相传)(1)

“什么子弯弯在天边?划划舟。什么子弯弯水中间?划划舟。什么子弯弯长街卖哟,什么子弯弯姐儿面前?月儿弯弯在天边,划划舟。船儿弯弯水中间,划划舟。扁担弯弯长街卖哟,梳子弯弯姐儿面前,划划舟,划划舟……”

信手拈来两首商南民歌,小声唱一唱、听一听,仔细品味,会咂摸出里面的俏皮、诙谐、情趣,生活气息浓郁,有一种被感染的感觉。

民歌集锦邓玉华(让优秀的民歌代代相传)(2)

这就是商南民歌的魅力。

独树一帜的商南民歌

“商南民歌是商南劳动人民心灵深处的声音,它深刻地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与情感,经万人之口,通万人之心,是劳动人民思想、感情、意愿和理想的寄托,也是我们这个地方社会发展变迁的记录。”2021年12月21日,商南县文化馆馆长、商南民歌的重要传承人王玉华向笔者介绍道。

位于秦岭东南麓的商南县,地处商於古道上,与河南、湖北省交界,北魏景明元年建县,至今已有1500年历史,现有人口24万。据相关史料记载和实地考证,今天的绝大多数商南人是明代初期山西大槐树移民和清朝乾隆年间江南移民的后裔。秦头楚尾的特殊地理环境与历史渊源,使得商南县成为南北文化的交融地带。由于移民多,生活方式、民风民俗各不相同,因而形成了不同语言、不同曲调的各种民歌。

王玉华向笔者介绍,商南民歌题材广泛,内容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挖地、薅草、插秧、推磨、碾米、洗衣、采茶、打铁、放羊、情爱、船工号子、撬石号子等等,分为山歌、号子、小调、孝歌四类。山歌一般无实词(也有很少的山歌用实词来演唱),以吼为主,多用假嗓来演唱,音域较宽,节奏自由;也可模仿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尖锐嘹亮,山野气息浓厚。号子主要用于各种劳动场景,如打夯、建坝、修堤、筑路、垒墙、丹江漕运纤夫拉船喊的号子等,均为一领众合,整齐明亮,诙谐打趣,缓解疲劳。小调分综合性小调和花鼓子小调两小类,重在抒发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以悲欢离合的爱情生活题材为多,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接受最喜欢唱的民歌。孝歌也叫“打待尸”或“待尸歌”,一般分开歌路、主歌、还阳三部分,乐曲基调悲伤、低沉,表达对逝者的沉痛悼念之情。

商南民歌演唱时,采用锣鼓乐队伴奏,使用的器材有堂鼓、大镲、小镲、云锣(手锣)、大锣。演奏时,歌手唱一段,响器打一次,一唱一打,交替进行,有二段式、三段式或八段式等各种段式。

王玉华介绍,商南民歌世代传承,源远流长,是地方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在一定群体中世代传承、活态存在的特点,可以说是当地悠久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王玉华认为,商南民歌数量多,内涵丰富,生活气息浓郁,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同时,它形式灵活,好学易记,传唱广泛,具有较强的发展空间。

层出不穷的传承人

每年春节或元宵节,商南县城乡都会举办花灯、社火、旱船、舞狮等民俗演出,这些演出从一个镇到另一个镇,从一个村到另一个村,是群众过节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而这些演出,都需要演唱民歌来助兴。在日常生活中,商南民歌也大有市场,比如村民盖新房、企业商铺开张,都会大唱彩歌(民歌的一类)以示庆祝;凡婚丧嫁娶之类的“红白喜事”,乡亲们都要请人来唱唱民歌,借以营造气氛、聚拢人气。其中,老人去世要唱孝歌,少则唱一夜,多则唱三五夜。有人曾试图以唱流行歌曲取代唱孝歌,终因不合当地群众的传统习惯、格调气氛不适宜而昙花一现。

在商南民歌的传唱过程中,产生了不少以此为生的“专业歌手”,这些歌手地域性较强,村里有个红白喜事,唱民歌就有着落了。老歌手去世了,新歌手又不断地涌现出来,各镇甚至各村都有代表人物,目前名气较大的有叶有胜、阮文英、汤宪法等人,他们是商南民歌的重要传承人。

商南民歌的传承人中,最具代表性、最有名的要数现任商南县文化馆馆长王玉华一家三代。王玉华的外公王贤礼,是赵川镇马蹄沟村人,在世时积极传唱商南民歌,在当地颇有名气。王贤礼的女儿王桂英,也就是王玉华的母亲,退休前是一名教师,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在全县农村教唱商南民歌,深受民歌爱好者的爱戴。同时,她还用多年时间搜集、整理出民歌曲谱300多首,并积极参与商南民歌集《山魂水韵》的编撰工作,为《山魂水韵》提供了许多翔实的资料。2016年,王桂英成为商洛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王桂英通过言传身教、经年累月的熏陶感染,把自己的民歌才艺传授给了女儿王玉华。如今,王玉华已经传唱商南民歌20多年,成了商南民歌的中流砥柱。

跟进保护留住“精华”

商南民歌反映了当地民俗风情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于弘扬地域文化,发挥存史、资治、育人功能,繁荣文艺舞台,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文化生活的多元化和互联网的冲击,商南民歌的传承遭遇严峻挑战。

商南县文化馆干部魏华说:“很多民歌演唱缺乏平台,年轻人大多在外打拼,他们只会唱流行歌曲,不会唱民歌;年龄大的民歌手相继谢世,会唱、能唱的人越来越少,目前全县擅长唱民歌的大约只有50人。”

民歌中的山歌、小调等,因为缺乏需要的环境,没有了市场,消亡的迹象逐渐显现,很多篇幅较长的民歌已失去记忆,传承和弘扬商南民歌已迫在眉睫。

近年来,商南县文化馆在全县范围内搜集整理民歌歌词、曲谱,通过录音、记谱、整理、研究,编撰成书,加强保护。据普查统计,商南县现存民歌2100多首,县文化馆已编纂出版商南民歌集《山魂水韵》4本,共收集各类商南民歌500多首。与此同时,县上适时举办歌手培训班、在全县农村举办演唱教唱民歌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商南民歌大赛,并将部分较有影响的曲目制成光碟,赠送给民歌爱好者,供其学习所用。

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切实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经商南县文化馆牵头,一批民间文化爱好者自觉担负起社会责任,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收集、编纂了《商南民歌与花灯》一书,其中精选商南民歌122首。

“商南民歌已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名录,它是商南人民群众在长期生产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精神文化产品,是老百姓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商南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商南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值得传承和挖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商南县史志办原主任、党史专家田光庆在为商南民歌书籍所作的序中这样写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