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开进武陵山

沪昆高铁雪峰山隧道(以后坐动车回家是首选)(1)

12月26日8时30分,一列和谐号动车组从张家界西站驶出。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邓晶琎 彭业忠 肖洋桂 宁奎 通讯员 曾伟

高铁来了!

12月26日,黔张常铁路开通运营,奔驰的列车穿行于常德、张家界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三地,带来了火爆的客流。

“首发车爆满,超员!”6时28分,长沙站至张家界西站的C8030次列车徐徐驶出,列车长刘翠掩藏不住雀跃的心情。这趟开往武陵山区黔张常铁路的首趟列车定员613人,实际客流达687人。

沪昆高铁雪峰山隧道(以后坐动车回家是首选)(2)

(12月26日上午,黔张常铁路张家界西站。 本版照片均为湖南日报记者 郭立亮 摄)

“以后坐动车回家是首选”

7时38分,记者搭乘另一趟从长沙站发往张家界西站的C8040次列车,感受沿线百姓的喜悦之情。

“以后坐动车回家是首选!”家住张家界市区的麻蕊,刚刚与丈夫告别。这些年,丈夫在长沙工作,她在老家照顾家庭,两人长期异地分居。

“我以前来长沙看老公,要么开车,要么拼车,一趟下来至少花5个多小时。”麻蕊前几天得知张家界要通高铁,从长沙乘车只需3小时左右就能到,她立马买了回家的动车票。

在另一节车厢内,在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的汤同学,趁着假期,和母亲来湖南“高铁游”。她告诉记者,她们两天前从香港西九龙乘高铁到了长沙,专程“打卡”了几家网红店,现在又坐动车前往张家界。

车厢内,列车员吴田始终微笑着为旅客服务。这位“95后”列车员之前在长沙南至香港西九龙的高铁列车上值乘。

黔张常铁路通车前,她通过选拔进入了长沙客运段动车三队,值乘开行于黔张常铁路的列车。

“我的老家在常德,为家乡人民服务倍感自豪。”吴田微笑道。

载着满车的欢声笑语,列车朝武陵山深处飞驰。

沪昆高铁雪峰山隧道(以后坐动车回家是首选)(3)

(12月26日上午,首趟长沙至张家界动车C8030次抵达张家界西站,来自广东的游客在动车前拍照留念。)

“张家界的客流将越来越火”

平稳行驶了约2小时后,C8040次列车抵达常德站。

站台上,一支45人的旅游团在导游胡攀的带领下上了车,他们的目的地是张家界。

这支旅游团来自广东,60岁的何做是第三次去张家界旅游。“每次旅游都有不同感受呢!”何做回忆,2010年第一去张家界时,要从长沙转汽车,费时又费力。这次,他报了旅游团,先在常德旅游,再坐动车去张家界,方便多了。

胡攀告诉记者,公司一年接待广东游客达15万至18万人次,黔张常铁路开通后,生意一定会越来越好。

车厢里,最高兴的莫过于张自雄夫妇俩。退休后居住在常德市城区的张自雄,正坐在窗前向妻子冯丙桃介绍沿线车站情况。乘着动车出行,年逾七旬的两老格外兴奋。

常德市境内设牛车河、桃源、常德3座客运车站,其中桃源站为了体现桃花源的意境,在内部装修装饰上也体现了桃花花瓣的元素。

“造型悠然而不失美感!”张自雄饶有兴致地向妻子说道。

黔张常铁路沿线兼具现代风格与浓郁民族特色的车站站房,如同一颗颗耀眼的“明珠”,串成了崇山峻岭间的一条靓丽风景线。

中铁城建集团黔张常铁路项目经理王立异向记者“如数家珍”般介绍,黔张常铁路突出“站城融合、一站一景”,每一个站都充满了文化气息。

沿线建筑面积最大的县级车站——龙山北站,设计元素提取自当地传统民居土家吊脚楼;桑植站房则以“破茧成蝶”为意,呈现出飞檐翘角的造型。

说话间,C8040次列车于10时34分抵达了终点站张家界西站。

这座以青山叠嶂为设计元素的站台,与张家界“廊桥百里、奇峰叠翠”的自然景观遥相呼应。

“2020年,张家界西站预计发送旅客180余万人次。”张家界西站站长李芳信心满满地说,张吉怀铁路建成通车后,张家界西站的日发送客流有望突破1万人次,年发送旅客可达350万人次,“张家界的客流将越来越火!”

沪昆高铁雪峰山隧道(以后坐动车回家是首选)(4)

(12月26日上午,张家界西站候车大厅,两位旅客展示临时车票,他们准备乘坐高铁前往长沙。)

“这是龙山的第一趟列车”

26日下午3时45分,C8052次列车驶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最北端的龙山北站。

这是黔张常铁路通车后,第一趟途经龙山北站的动车,也是龙山县历史上的第一趟铁路列车。

一个满脸笑容的小个子,从车厢里走了出来。眼尖的乘客们一眼就认出:“那是龙清泉!”原来,两届奥运会举重冠军龙清泉,这次专程与妻子乘动车回龙山老家看望父母。他笑眯眯地用龙山话讲:“家乡通了高铁,真让在外的龙山人高兴!”

此时,在龙山北站站前广场上,80岁的彭莲英和70岁的彭秀云两位土家族老人,满脸喜色,像过节似的,专程从近百里外的镇上赶来,就是想看看火车。

龙山北站所在的石羔街道办事处主任向多龙说,最近几天,这里都像赶场,来看热闹的土家、苗、汉各族百姓很多,都感叹家乡变化大,感叹党的政策好。

在土家族文化元素浓厚的龙山北站候车室里, 66岁土家族老汉向宽清和老伴一起,购买了龙山首趟列车车票,准备前往湖北咸丰。

“这是龙山的第一趟列车,意义不一样!”在部队历练过的向宽清和老伴,都是一脸的喜悦!

近8000平方米的候车室里,有结伴而行的,有子女带着父母来的,有年轻的,有年老的,大家的笑容如春风拂面。

龙山县县长时荣芬,把黔张常铁路称之为“希望之路、发展之路、幸福之路”。

龙山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棒鼓的代表性传承人李有为,为此专门写了三棒鼓词《火车通龙山,百年梦已圆》:

脱贫在攻坚,火车就是钱,土家苗寨土特产,出口赚美元。

高铁通龙山,百年梦已圆,以后出行好方便,省时又省钱。

乘车温馨提示

1.长沙旅客在哪里乘车?

提醒长沙旅客注意,当前为黔张常铁路通车运营的过渡期。旅客需从长沙火车站乘车前往张家界、湘西州。

明年,乌山联络线通车后,长株潭城际铁路将与石长铁路连接。届时长沙旅客既可以从长沙站,也可从高铁长沙西站等长株潭城际铁路站点乘车前往。

2.旅客每天可乘坐哪些车次?

当前,长沙站至桑植站、龙山北站以及湖北的来凤站、咸丰站之间,每天均只开行一对动车。湖南目前还没有开行到重庆黔江站的车次。

12月30日,全国铁路将进行运行图调整,届时黔张常铁路将开行动车组列车日常线12对、高峰线8对,还将开行普速列车7对。明年春运,还将进行一次运行图调整。

随着车次的增加,部分站点间的车程也将有所调整。黔江至常德最快可3小时9分到达,长沙至张家界的车程最快为2小时40分。

3. 黔张常铁路的票价怎样?

由于全国铁路于12月起实施差异化票价,因此,黔张常铁路的票价根据不同车次、不同席位而有所不同,旅客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车次。

以长沙站至张家界西站为例,二等座票价从100元至103元、108元、113元不等;一等座从166元至174元不等。

(湖南日报记者 邓晶琎 整理)

大事记

2011年2月,黔张常铁路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正式立项。

2014年12月16日,黔张常铁路正式动工建设。

2015年3月23日,黔张常铁路常德段征地拆迁启动。

2018年10月29日,黔张常铁路全线技术难度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重点控制性工程——长湾澧水大桥合龙。

2019年9月25日,黔张常铁路开始联调联试。

2019年12月26日,黔张常铁路开通运营,常德、张家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迈入高铁新时代。

(湖南日报记者 邓晶琎 通讯员 曾伟 整理)

》新闻多一点

黔张常铁路建设之“最”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邓晶琎 通讯员 丁洋

黔张常铁路自西向东穿越武陵山区,沿线地质构造复杂,地下暗河复杂多变,全线桥隧比高达77.9%。5年施工期间,建设者们攻克了页岩油气、瓦斯、高墩大跨桥梁等32个风险工程,确保了黔张常铁路按期高质量建成,创造了湖南铁路建设历史上的一项项崭新纪录。

创造3项世界之最:

长湾澧水大桥

位于张家界市桑植县澧源镇仙鹅村的长湾澧水大桥,全长369.1米,是黔张常铁路全线技术难度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重点控制性工程。

长湾澧水大桥地处我国大鲵(俗称娃娃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核心保护区。该桥原设计为等跨桥梁,桥墩位于澧水中。

为了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施工单位中铁十一局五公司突破技术难点,经过严密的专家论证,将原设计改为了现在的不等跨桥梁。即,把桥墩移到了澧水河岸上。

中铁十一局五公司黔张常铁路项目经理唐双林介绍,该桥在施工建设中运用新工艺、新技术,先后攻克了无索区悬臂长度大、塔梁固结体量大、索导管安装定位精度要求高等技术难题——在同类铁路矮塔斜拉桥中,长湾澧水大桥的不等跨长度(172米 158米)、无索区长度(42米)、塔梁固结段高度(15.2米)均为世界之最。

长湾澧水大桥的施工,既保障了安全质量和生态环境,又为今后同类型桥梁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施工最大风险:

岩溶和岩溶水

黔张常铁路穿越20余条暗河、10余处高压富水大断裂,沿线有大型溶洞、管道流等岩溶100余处。所经岩溶区的通行长度达142.78公里,占线路总长度的42.5%。

无处不在的岩溶和岩溶水,给工程建设带来极大风险和难度。

黔张常铁路总设计师、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刘廷玺介绍,黔张常铁路的勘察设计广泛采用了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等“3S”技术,集中了空间探测、计算机、数据库、人工智能和地球科学等众多学科的最新成就,从源头上最大程度规避了岩溶和岩溶水带来的工程风险。通过采用岩溶隧道“顺坡施工”“超前预报”等一系列保障措施,确保项目建设安全可靠。

黔张常铁路全线新建隧道100座,总长达171公里,占线路总长度的50.3%,其中有85公里的隧道通过溶岩地段,隧道规模大,地质条件复杂,修建难度极大。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在勘察设计时尽量采用高线位、短隧道等形式通过岩溶地区,在长大隧道设置人字坡,极大减少了施工期间岩溶水灾害风险。施工期间,从未发生过一次岩溶灾害事故,确保了建设安全。

全线最长隧道:

武陵山隧道

全长9044.1米的武陵山隧道,为黔张常铁路全线最长隧道,位于张家界市永定区慈利县洞溪乡。

武陵山隧道是Ⅰ级高风险隧道,具有“两高一难”的工程特点——

隧道穿越世界上最复杂的喀斯特地貌,地下暗河系统复杂多变,岩溶强烈发育,易突泥突水,安全风险高;

工程毗邻世界著名的风景名胜区,环保要求高;

工程所在地山势高峻、坡陡谷深,便道曲折多弯、高差大,两侧为悬崖绝壁,交通运输难。

施工单位中铁隧道集团三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施工便道经过两处悬崖,建设者们一个点一个点实施爆破,如同当年建设红旗渠,硬生生地从悬崖上抠出了一条路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