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潼关守将哥舒翰投降安禄山之后,长安城的空气紧张到了极点。

为避免被西北军区所要挟,唐玄宗决定弃守长安城,向蜀地逃窜。

马嵬驿兵变真正幕后黑手太子默许(细说马嵬驿兵变)(1)

在唐玄宗做出决定之后,他几乎是在第一时间行动了起来,并没有召集大家进行讨论,只是与核心成员做了简单磋商。

某天的夜里,唐玄宗带着核心成员趁夜色出发,整个行动不但迅速,而且隐蔽。

第二天早上,当文武百官照常前来朝见皇帝的时候,却发现皇宫乱作一团,皇帝不翼而飞。

这个消息传出去之后,许多人变得异常兴奋,自发地冲进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开始公然抢劫,更有甚者冲进皇宫,就连皇帝上朝的地方,都有人骑着毛驴冲了进来,看到好东西就抢。

是日,百官犹有入朝者,至宫门,犹闻漏声,三卫立仗俨然。门既启,则宫人乱出,中外扰攘,不知上所之。于是王公、士民四出逃窜,山谷细民争入宫禁及王公第舍,盗取金宝,或乘驴上殿。又焚左藏大盈库。

面对此情此景,恐怕很多人都会有一种末日来临的感慨:大唐帝国这回算是完了!

根据史料记载,在出逃之前,杨国忠建议把府库的物资全部烧毁,以免留下来资敌。唐玄宗拒绝了这一提议,认为如果自己烧毁了这些物资,安史叛军打进来以后就抢不到物资,到时候他们肯定会压榨老百姓的,还是给他们留下吧。

上过左藏,杨国忠请焚之,曰:「无为贼守。」上愀然曰:「贼来不得,必更敛于百姓;不如与之,无重困吾赤子。」

后来,唐玄宗一行人逃过一座桥之后,杨国忠又建议把这座桥拆掉,避免被安史叛军追击。唐玄宗同样拒绝了这一提议,认为安史叛军都是一群杀人魔王,拆掉桥之后,安史叛军自然不能在短时间内追上我们,可长安城百姓想要逃难就会更困难了。

上过便桥,杨国忠使人焚桥。上曰:「士庶各避贼求生,奈何绝其路!」

马嵬驿兵变真正幕后黑手太子默许(细说马嵬驿兵变)(2)

我为什么要强调这两件小事呢?因为这两件事体现出唐玄宗当时的矛盾心理。

如果焦土政策能够帮助领袖克敌制胜,那么大多数领袖为了战争的胜利,并不会拒绝这一战术。百姓大量死亡固然可惜,但击退强敌显然更重要。

但大多数领袖也会时时牢记“以人为本”的思想,如果没有大量百姓的支持和拥护,他这个领袖也是当不久的。

唐玄宗拒绝烧毁物资和拆毁桥梁,固然有他不愿意自绝于人民的想法,却也是因为这种做法动静太大,不符合他悄然出逃的本意。

有时候我也在想:为什么总要用冷冰冰的字眼来解读历史呢?为什么不能给历史留下一件华丽的外套呢?

归根究底,还是唯物史观解剖历史的惯性使然,我们必须得忍受这种冰冷。

从表面上看,英雄史观非常温情和浪漫,可如果我们把目光落到那些普通百姓身上时,立刻会被压得说不出话来。

他们并不是真正的炮灰,而是和我们一样活生生的人。

马嵬驿兵变真正幕后黑手太子默许(细说马嵬驿兵变)(3)

唐玄宗不烧物资、不拆桥梁,固然有节约时间,不愿暴露自己行径的目的,却也希望长安城百姓能感念自己的仁德,追随自己一路南下。

可结果令他失望了,长安城的大多数百姓都选择了留在长安城,等着安史叛军来接收。

安史叛军一路长驱直入,竟然打得大唐皇帝逃出了长安城,现在是不是已经到了改天换日的时刻?

更重要的是:李隆基这个老家伙一声不吭地逃出了长安城,置江山社稷和百姓安危于不顾,我们为什么要誓死追随这种昏君啊?

这样一想,大家在决定留守长安城的时候,多少都觉得有些理直气壮。

哪怕事后追责的时候,他们也能理直气壮地说:“是皇帝抛弃了我们,我们迫不得已才与叛军合作的,这能怪我们吗?”

实际上呢?这就是土财主和小市民们舍不得自己的坛坛罐罐而已。

他们的想法是这样的:都说安史叛军是禽兽,可即使是禽兽也需要有人来帮忙管理长安城不是?难道他们还真会把长安城给屠了?我不信!

事实上,很多屠城悲剧其实都是能够避免的,因为在最初总有大量的时间给百姓撤离,只不过家里的坛坛罐罐就得舍弃了。

很多人没有这种狠心,没办法做到如此干脆利落的断舍离,于是便被滞留在城里,并在随后几天成为大屠杀的冤魂。

幸运的是:由于安史叛军战力不足,长安城算是从天而降的大馅饼,所以他们并没有屠城的底气,长安城百姓算是歪打正着选对了一次。

马嵬驿兵变真正幕后黑手太子默许(细说马嵬驿兵变)(4)

说起唐玄宗出逃的直接原因,那就是他担心有人会追责杨国忠。

这并不是说唐玄宗非常喜欢杨国忠,不忍心看他被追责,而是因为杨国忠的所作所为,几乎都出自于他的授意。

追责杨国忠,其实就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唐玄宗就是想避免类似的事情在他生前发生,可该发生的事最终还是发生了。

当唐玄宗等人逃到马嵬驿时,军队突然失控了。

大家坐在一起发牢骚的时候,难免会议论纷纷,紧接着就开始爆发群体事件:我们大唐帝国变成今天这副惨样,都是谁弄出来的?

当然没人敢把矛头指向唐玄宗,但杨国忠可就倒霉了。

按照史书记载,当时有一群吐蕃使者正在和杨国忠说话,士兵们直接开口污蔑杨国忠要联合吐蕃,联手陷害唐玄宗,然后二话不说就把杨国忠砍死了。

会吐蕃和好使在驿门遮国忠诉事,军士呼曰:"杨国忠与蕃人谋叛。"诸军乃围驿擒国忠,斩首以徇。

当唐玄宗得知杨国忠被杀的消息之后,立刻就惊得不知所措,该来的到底还是来了!

冷静下来之后,唐玄宗开始想办法与杨国忠做切割,表示自己支持三军将士的行为,以前被杨国忠这个小人蒙蔽,犯了大错。

士兵们立刻表示:杨国忠死了,他的堂妹杨贵妃身为一代妖后,凭什么还能活着?

唐玄宗最初还打算为杨贵妃开脱一下,表示她从来不干政,帝国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主要是杨国忠的错,大家不能牵连无辜。

可士兵们并不赞同,认为他们已经杀了杨国忠,如果杨贵妃还活着,随时都可能进谗,不杀她不能安心。

唐玄宗毕竟只是一个年老自私的帝王,杨国忠都能死,杨贵妃凭什么还能活?于是在简单的几句辩解之后,唐玄宗下令处死杨贵妃。

既而四军不散,玄宗遣力士宣问,对曰"贼本尚在",盖指贵妃也。力士复奏,帝不获已,与妃诏,遂缢死于佛室。

马嵬驿兵变真正幕后黑手太子默许(细说马嵬驿兵变)(5)

此时此刻,大家虽然还没有追责到唐玄宗身上,但谁都明白:唐玄宗的权威已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削弱。

首先,帝国宰相被乱军杀了,唐玄宗却只能被迫接受;

其次,唐玄宗宠妃被乱军逼死,唐玄宗还是只能被迫接受。

应该说,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唐玄宗提前退休的命运已经很难改变了,唯一的悬念就是,唐玄宗还能挺多久。

马嵬驿兵变真正幕后黑手太子默许(细说马嵬驿兵变)(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