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晔,字子扬,初仕庐江太守刘勋,后投入曹操帐下,共仕三曹。与荀彧有共同评价——“佐世之才”的刘晔有着不弱于荀彧、郭嘉等人的才策,数次一语中的建言献策让他成为曹操手下举足轻重的谋士。然而哪怕是贾诩这种有杀子杀兄之仇的外来客,都能一举登上三公之位,刘晔却终其一生难以精进,究竟是被雪藏起来,还是被主公视作知己心腹呢?

三国刘晔简介(汉室宗亲中的佐世之才)(1)

一、佐世之才,以勇诛贼

东汉末年,在这个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时期,普通老百姓被逼起义,达官贵人们终日吃吃喝喝无所事事,于是许劭和他的“月旦评”在上流层次火了。在那个缺乏娱乐、信息传递不便的时代,许劭和他的“月旦评”既不乏消遣的乐趣,又能给那些割据一方的势力提供人才情报,这样的“每月新闻”很快引起野心之人的关注,甚至成为才子仕途的不二名刺,君不见豪爽豁达的曹操都去求了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语,足以见得许劭和“月旦评”的分量。刘晔也火了,因为许劭给他的评语只有一句话,“晔有佐世之才”,类似这个评价的还有后来成为曹魏大管家的荀彧。

三国刘晔简介(汉室宗亲中的佐世之才)(2)

同时,刘晔是汉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刘晔这一支在扬州的影响力还是很高的。刘晔家里有个仆人,仗着刘晔之父刘普的宠信而行小人之事,趋炎附势的同时诬陷他人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刘晔的母亲去世前将七岁的刘晔唤到床前,希望他能在成年后杀掉这个仆人以除后患。刘晔听从了母亲的话,在十三岁的时候就斩杀了这个仆人,并向父亲坦言请罪,刘晔孝忠之名传遍郡县。天下大乱后,扬州地方的豪强们拥兵自重,其中以郑宝最为骁勇果断,不过他知道自己的眼光谋略不足,想要请刘晔来为自己谋划。刘晔不愿意为这些贼人同伍,又得见曹操的使者,于是他决定接受曹操的示好,假意宴请郑宝并杀了他。郑宝的手下一时间群龙无首,想要拥立刘晔,不过被刘晔连人带马打包给了庐江太守刘勋。

三国刘晔简介(汉室宗亲中的佐世之才)(3)

二、汉室宗亲,一语定局

在当时,刘勋也是傲视江淮的强力诸侯,又是汉室宗亲,自然看中了闻名乡里的刘晔。不知道什么缘由,刘晔同意了刘勋的招揽。刘晔认为在江东崛起的孙策是大敌,不过当孙策送上财物,语气谦卑地请求刘勋攻打上缭城,更是“伪与勋好盟”。刘晔劝说无果,自信的刘勋应邀攻打上缭,倾巢出动却久攻不克,孙策乘虚袭击刘勋的大本营皖城,取得庐江。大败后的刘勋带着刘晔投奔了曹操,刘勋任征虏将军,为河内太守、平虏将军、封华乡侯,而刘晔什么都没有。建安四年(199),曹操已经是司空了,把持着汉献帝的他已经把势力范围扩张到黄河以北,为了即将碰上的袁绍、袁术兄弟,曹操需要刘晔为自己谋划扬州。

对刘勋封侯拜将是因为曹操不需要他,一个颇有影响力的汉室宗亲只会增强汉献帝的势力,而像刘晔这种聪明人才会是自己的心腹。同样是建安四年(199),袁术的处境并不好,逆天称帝的他现已经是日暮西山了,而没有他的约束,山贼们又一次揭竿而起,为首的陈策在庐江聚众数万人,据险而守。曹操派人清剿无果后,和众人开会讨论要不要再耗费精力拿下这些人。因为与袁绍对峙,几乎所有人都劝曹操放弃,“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刘晔献计一策,不仅坚定了曹操剿灭这些贼人的信心,也明确了刘晔在曹魏集团中的地位,“中国未夷,故策敢据险以守。今天下略定,后伏先诛”“先开赏募,大兵临之,令宣之日,军门启而虏自溃矣”“辟晔为司空仓曹掾”

三国刘晔简介(汉室宗亲中的佐世之才)(4)

三、简在心腹,尴尬处境

将刘晔召为自己的属官,可以说是对其能力的认可,但赤壁之战的暂时失利没能让曹操帐下的所有人有过多的表现,刘晔在这段时间也变得低调起来。建安二十年(215),刘备入主益州,“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曹操抢先进攻盘踞汉中的张鲁,他的主簿正是刘晔。不过汉中地势凶险,张鲁又在此地经营多年,并不容易攻下。就在曹操打算放弃这块骨头的时候,刘晔再次站了出来,认为此时是击败张鲁的最好时刻。于是曹操猛攻张鲁的先头部队,张鲁之弟张卫大败,张鲁不久投降。曹操得汉中最多的是想在当时“恶心”一下刘备,为自己未来征益州拿下先前阵地。刘晔劝曹操在刘备根基未稳时攻打刘备,但曹操并没有听从,如果说曹操拼一口气,天下统一的进程不一定会拖这么晚。虽然没有扩大战果,但刘晔在曹操心中的地位提高不少。

三国刘晔简介(汉室宗亲中的佐世之才)(5)

建安二十一年(216),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曹操名义上虽非天子,但实际已经有天子之实。这一下子引起了以荀彧为首的亲汉派的反感,然而其中最尴尬的是刘晔,因为他不是死忠汉室那一拨人。早在人生中第一次平定山贼的时候,刘晔就发现了汉祚将终,他看到了曹操的潜力,甚至投奔刘勋可能也是他的计策,他需要帮暂时腾不出手处理江淮的曹操扶持一个可以稳定此地的平庸之人,只不过没想到的是刘勋败得太快了。

刘晔需要面对的是曹操百年之后,自己该如何在曹魏集团中自处,他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虽然曹丕篡汉后将刘晔升任侍中,赐爵关内侯,明摆着对大臣们说这是我要保的人了,但哪怕是预言了夷陵之战后刘孙反目和孙权假意称藩,曹丕依然没有听从刘晔对东吴落井下石的建议,代价便是之后的伐吴大战均以失败告终。好不容易熬死曹丕,得到曹叡的信任,但无论是建议解决辽东割据,还是在伐蜀之事的慎重,让曹叡与刘晔渐行渐远,难登高位的刘晔被心病折磨,死在了太中大夫的职位上。

三国刘晔简介(汉室宗亲中的佐世之才)(6)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得到了曹氏三代人的贯彻,刘晔能够顶着汉室宗亲的身份活到荀彧后面,可以说是三曹的仁慈。可能是刘晔之才就连上天都嫉妒三分,每当他能一言压天下时,都因为身份的问题遭到主君的弃用。昔日委身刘勋,大概率是想提前为曹操谋划此地,然而刘勋不仅败了,跑去找曹操的时机也不合适,寸功未立的刘晔很尴尬;用山贼为刘晔造势,随后败于赤壁让刘晔失去表现的机会,刘晔很尴尬;西征张鲁大胜而归,曹操为魏王,夹在两派中间的刘晔很尴尬;曹丕篡汉,抱不了大腿的刘晔很尴尬;曹叡想要重用,却以为刘晔是个刻意迎合的大臣,于是弃而不用,刘晔还是很尴尬。一张汉室宗亲的名片,不仅没能为刘晔带来实质性的东西,反而成为最大的束缚,刘晔就差把一个“惨”字写上自己的脑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