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馗传略》中记载:“夫钟馗者,姓钟名馗,古有雍州终南人也,生于终南而居于终南,文武全修,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异,经纶满腹,刚正不阿,不惧邪祟,待人正直、肝胆相照、获贡士首状元不及,抗辩无果,报国无门,舍生取义,怒撞殿柱亡,皇以状元职葬之,托梦驱鬼愈唐明皇之疾,封‘赐福镇宅圣君’,诏告天下,遍悬《钟馗赐福镇宅图》护福祛邪魅以佑平安。故名噪天下也!”

皮影麒麟(皮影钟馗)(1)

豹头环眼,铁面虬鬓

《历代神仙通鉴》记载:钟馗系陕西终南人,少时即才华出众。唐武德年间,赴京城应试,却因相貌丑陋而落选,愤而撞死殿阶。帝闻之,赐以红官袍安葬。

天宝年间,相传唐玄宗李隆基在临潼骊山偶患脾病,久治不愈,一晚梦见一相貌奇伟之大汉,捉住一小鬼,剜出其眼珠后,将其吃掉。大汉声称自己为“殿试不中进士,钟馗”,皇帝梦醒,即刻病愈。于是,唐玄宗命吴道子将梦中钟馗捉鬼情景作成一幅画,悬于宫中以避邪镇妖。

由于唐玄宗的重视,钟馗作为捉鬼之神的地位逐渐确立。皇帝赐给大臣们钟馗画像作为新年礼物,成为盛唐以来的惯例,如开元时的名人张说及其后的刘禹锡等,都有谢赐钟馗图和历日表的作品传世。

皮影麒麟(皮影钟馗)(2)

王皮影博物馆《钟馗》

另外,人们还在敦煌遗书中发现了唐写本《除夕钟馗驱傩文》,是钟馗已在大傩仪中扮演主角的实证。

传说有年兽专于年夜侵扰人间,为了驱赶年兽,年夜守岁,人们从唐代起将钟馗、神荼、郁垒、秦琼、敬德神像贴于门上辟邪,放鞭炮、挂红灯笼吓跑年兽。春节期间钟馗是守门、护福、镇宅、驱年兽的神。

尔后,道教尊钟馗为门神,封钟馗为驱鬼逐恶的判官,封其为“赐福镇宅圣君”。民间也开始常挂钟馗的像赐福镇宅,跳钟馗舞祈福驱邪,一直延续至今。

钟馗是中国民间俗神信仰中最为人们熟悉的角色,贴于门户是镇鬼尅邪的门神,悬在中堂是禳灾祛魅的神灵,出现于傩仪中是统鬼斩妖的猛将,由此还派生出了形形色色的钟馗戏、钟馗图,连《本草纲目》里也收录了用钟馗像烧灰以水冲服或配合其他药面成丸以治疗难产、疟疾等症的“秘方”。

皮影麒麟(皮影钟馗)(3)

拉丝工艺

皮影麒麟(皮影钟馗)(4)

回龙纹

川北皮影中钟馗,身着红袍,豹头环眼,铁面虬鬓,使用矿物颜料上色,借鉴了民俗年画的色彩理念,色彩鲜艳明丽,用牛皮进行手工雕刻,包含了回龙纹,拉丝等工艺,拉丝要粗细均匀,这需要的工艺要求很高,必须要全神贯注,一旦刻错,整张牛皮就全部报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