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四)母亲急得哭他让我来一段数来宝,再唱一段评剧号召观众小戏院子在东镇市场里边,观众为了看新鲜,我们为了混饭吃一般到王大爷说相声时我就下场了,或者是他说完了单口相声再让我上台唱一段,我不知他说的内容有一次后台有人告诉我王大爷说的是“粉”相声,还把我编在相声里了于是我留意了,他说了一段《潘金莲私会西门庆》,一人演两个角色,果然很低级,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评剧全集新凤霞?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评剧全集新凤霞(评剧新派创始人新凤霞)

评剧全集新凤霞

(接上文)

(四)母亲急得哭。他让我来一段数来宝,再唱一段评剧号召观众。小戏院子在东镇市场里边,观众为了看新鲜,我们为了混饭吃。一般到王大爷说相声时我就下场了,或者是他说完了单口相声再让我上台唱一段,我不知他说的内容。有一次后台有人告诉我王大爷说的是“粉”相声,还把我编在相声里了。于是我留意了,他说了一段《潘金莲私会西门庆》,一人演两个角色,果然很低级。

我下场就对王大爷说:“明天您别找我了,我不来了。”王大爷莫名其妙地说:“闺女,你闹脾气了?咱们做艺的上台就得讨观众的好,让人乐,挣钱吃顿饭就不错呀……”我说:“这钱我不挣,您另请高明。”母亲和我大吵说:“王大爷是照顾咱们让你去跟他捧个场,他说他的‘粉’相声,也没你的事,王大爷给你的份子钱也不少,你就装不知道怕什么呀……”我说:“这种钱咱不能挣。我可以跟他变戏法当助手,他说‘粉’相声我不能干,他编上了我,我上场还唱,多难看呀!”

王大爷和戏院子职工、小卖部的商贩都来劝我,让我去帮王大爷的场,说有个小姑娘能号召观众,可我就是咬定不去,谁劝也劝不动我。母亲又劝又骂:“你太不知道好歹了!这不是被困吗?你就去吧!”我说:“不,就不去!”演员是要活动的,不活动就坐吃山空,真呆不起呀!母亲急得直哭。京剧麟派老生周麟昆是青岛的名角儿,他为人忠厚讲义气,也是由天津来的,东镇光陆戏院是他的剧场,有麟记字号。周麟昆有三位夫人,大嫂子不仅是位贤妻,又是剧团的主事人,是周的得力助手,他们知道我困在青岛,大嫂来找我母亲说:“咱们都是艺人又都从天津来的,艺人帮艺人,就在我们班里一起混碗饭吃吧!”

(五)进出京剧班。大嫂跟周麟昆大哥热情地为我们安排演出和吃住,嫂子们送了几身衣服,份子钱也给得多。我在他们团演评剧折子戏,也演京剧中的配角。记得他们班请来山东男旦许瀚英,我也跟他同台演出。最滑稽的是演《杜十娘》时,我跟许前后演,他唱京剧,我唱评剧,各一半。唱《红娘》时我演小姐,许演红娘,他唱京剧,我在花园加唱一段《观花》评剧,观众反映非常热烈,也是看个新鲜。周麟昆演《追韩信》,我演《花为媒》一折。后来又从上海请来名旦戴绮霞,武生黄金岩等。

在中和剧院演连台本戏《西游记》,我也是演一个角色,唱一段评戏,也很受欢迎。那时演戏自由发挥,可以随便加唱加说,也不讲形式。他们是很喜欢我的,当中有时需要一段京剧腔,我唱的观众也叫好。我是真假声并用的唱法,周麟昆大哥还鼓励我改唱京剧,我不肯。在他班里,缺什么我能唱什么,不会,说说戏就能上场,都能保证质量,从不洒汤漏水。

可是有一次学跳舞却闹翻了。跳舞还有很多动作,拉手跳,摇摇摆摆跳,搭起胳膊跳,一个绕一个跳,拉起裙子跳……最后有个下腰动作,还要叉着腰、踢腿、扶着肩向下歪着头踢腿,最后搬一个“朝天蹬”,穿着洋裙子,做这个动作连内短裤观众都看见了。我站住了,说:“这个动作我不做,太粉。”好哇!七嘴八舌的,别人都火了。有人问:“为什么?什么是粉?还绿呐!”我说:“这不是戏班跳的舞,这是洋舞,我是唱中国戏的,要是跳洋舞我就去歌舞班了……”

我那时很幼稚,一句话伤了众人,大伙都骂我:“你是什么唱戏的?唱戏讲什么体面!《拿苍蝇》不比跳舞粉吗?在台上飞眼吊膀!”当时我因不跳这个舞又被辞退了,让我脱去洋裙子,把我赶出了后台。

(六)闯进日本兵。我离开这个戏班,生活越来越苦,母亲埋怨我不该任性,跳舞就跳吧,什么洋舞中舞的,唱戏哪有那么多说道哇?我对母亲说:“唱戏的是脸朝外的人,演了坏戏、粉戏臭一辈子!”这件事虽然给我带来苦难,可给当时戏圈子的职工、小贩们留下了好印象,他们一直记着我的这段故事。没有挣钱的路了,去海边卖啤酒、卖戏衣,很多同情我的戏院子职工送白薯、黑面帮助我。一个艺人在那困难年月真是苦啊!可老人们都说我总算没有给艺人丢脸,我一步路也没错走,没留下一个斜脚印,台上作戏讲戏德,台下做人讲人格,我从小就记住这两句姐姐教育我的话。

听说周麟昆大哥还在台湾,他的孩子都唱戏,三个嫂嫂也还健在,我至今不忘他们一家人的好,在我年幼最困难的时候给我的关心照顾,还记住“艺不分家”这句话,但愿早日能再见面,祝愿周大哥一家愉快幸福。

日本投降前夕,日本兵更是凶残,带着大狼狗时常闯进剧场,吓得观众纷纷逃走,戏也演不成了。有一次,日本兵把狗放在台上,朝着我直咬,我豁出命地用棍子打狗,后台人也上来打狗,打狗人喊声震天,日本兵竟被赶跑了。日本兵怕走散了,因为前后台人山人海一起要跟日兵拼个死活,日本兵吓跑了,狗也跳下台夹着尾巴逃跑了!

“八一五那天,满街日本兵被老百姓追打,人们敲锣打鼓,欢庆抗战胜利。但是日本兵垂死挣扎,带着刺刀疯跑。这天夜里家家关门闭户,我们当时住在西大森一个小客栈里,门没有关紧,忽然院里闯进来一个手持刺刀的日本兵。

(七)永远不能忘。这时,客栈里的房间大都黑了灯,别了门,只有拉二胡的三叔不在家,三婶等着给他开门,还开着灯。这个日本兵,像野狗一样闯了进去,把灯关了,把门倒扣上了。三婶惨叫起来,这个兽兵把三婶侮辱后,用刀又扎伤了她,匆匆跑了。可怜的三婶,当时怀孕六七个月了,她带着刀伤和屈辱含恨自杀了,撇下了三个孩子。三叔回来后失声大哭,全团的人都为三婶的惨死痛骂日本鬼子,西大森做小买卖的百姓们知道这件事后,也咬牙切齿,齐心要为三婶报仇。

一天,一个日本兵喝醉了,东倒西歪又来到小客栈里。这回所有的人都起来了,把大门关上。贫苦人心齐,一下子把这个满脸大胡子的野兽抓住,七手八脚把他捆起来,有人找来条大麻袋,把他强装进去,拖拉到后海沿让他下海喂鱼去了。青岛西大森人心齐,到现在我也忘不了!我们虽然报了仇,也不能忘记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当亡国奴的苦难、国家富强的可贵!

青岛解放后,对艺人进行了重组,成立了新生评剧团,1958年新生评剧团下放到山东沂源县,改称沂源评剧团。但北京等地的评剧团仍时来青岛演出,老观众还念叨着评剧,在青岛百年戏剧史上评剧占有一席之地。

新凤霞也曾在其《新凤霞回忆录》中写过一篇“怀念梅兰芳老师”:我和梅先生第一次见面是在第一次全国戏曲会演期问。记得是在一个座谈会上,田汉同志说:“凤霞,梅先生看了你演的《刘巧儿》很高兴,说你有创造,说你很聪明!”就这样我见了梅先生。后来梅先生又看了我演的《打狗劝夫》,看完戏,田汉等同志陪着梅先生来后台看我们,梅先生说:“这出戏是唱工戏。你唱得有人物,唱腔好听,咬字清楚。虽是古装戏却很有生活气息。”

多次见到梅先生,感到梅先生对我这样的晚辈,十分和蔼可亲。我随祖光去到梅先生家,受到梅师母的欢迎。她亲切地告诉我:“凤霞,先生说你唱得好,也会表演,先生喜欢你。”梅先生对我说:“评剧发展很快.很有前途。”特别指出:评剧演现代戏很好,配合形势很紧,创造现代人物形象很成功,这一点京剧表现现代生活就不如评剧方便。

我对梅先生说起,在我演的保留节目中有一出梅派戏《凤还巢》,我演程雪娥;评剧演这出戏不能和京剧演得一样,我们加了很多唱。梅先生说:“我看了你演的这出戏了,我觉得不错。唱加得也很自然。”

原来梅先生早已看过我演的《凤还巢》。那是一九五一年我在前门大街中和戏院演出时的事。我告诉梅先生,程雪娥到前厅偷看穆居易这场戏,加了一段唱,梅先生说:“为了发挥各剧种的长处,是应当按着自己剧种的特点,运用多种手段。你们洞房一场给程雪娥加了大段的唱就很合适。移植一出戏,进行艺术上的加工,增加新的唱段是可以的。我看加的几段唱都为了更好地表达程雪娥的内心情绪,加得好。不要认为我是小锣上没有唱,你们也不唱。我看你们处理得很顺当。”

我说:“京剧程雪娥上场是小锣走上,心里很胆怯,在窗上舔破窗纸向里看,看见了文雅端重的穆居易,女孩家暗自感到幸福,但又不敢声张;退一步怕被姐姐看见,只得轻轻地回房去;又不愿离开窗口,轻轻转身再看一眼。一想,快走开吧,姐姐看见可不好,赶快离去了。这几个动作梅先生做得非常细腻,刻画的女孩家矛盾心理非常准确、细腻。”

我演这场戏是小锣上场唱:“适才绿琴一声禀,来了寒儒穆相公。虽然是女孩家要守稳重,出香闺看穆郎本是奉命而行;悄悄地在窗棂上戳破一个小孔,睁一眼合一目看得更清;我的父在堂前把话问,答话人一定是那位穆相公;又大方又文雅才貌端重,在堂前面赔笑多么样儿老诚。得许配俏郎君是我的万幸,谢月老早配就紧扎红绳,女孩家实难舍窗内之景,被姐姐她看见难以为情。”在这几句唱当中有偷看、胆怯、怕羞等动作。

我向梅先生请教这场戏,梅先生说:“动作不是主要的,主要刻画她的内心活动。”我多次接近梅先生,觉得他既不保守,又非常谦虚,所以每次见到梅先生都不放过向他请教的机会。

一九五三年我又随祖光到天津去看梅先生的演出,许姬传先生说:“凤霞戏演得好,梅先生又这么喜欢她,收一个评剧演员做徒弟吧。”梅师母在一边说:“我赞成!”梅先生当时就高兴地答应了,并说:“我收了很多学生,都是学生请客,这次让我请客。”记得很多人都去了,有姜妙香先生夫妇,有田汉同志、张庚同志、许姬传先生和他的弟弟许源来先生、我和祖光等,坐了两张圆桌。

许老师说:“现在不兴磕头了,三鞠躬吧。”我向梅先生鞠了躬,还照了拜师相。梅先生同时收了另一个地方戏的徒弟,是豫剧的优秀演员阎立品,慈祥的梅师母把我当成女儿看待,送我衣料、丝袜子,说“你来了,先生高兴,说看了你演的《祥林嫂》,演得有深度。你们评剧演现代戏很好,你演《刘巧儿》很像,演《祥林嫂》也很像,戏路子又宽。”

梅先生在指导我表演时说:“演现代戏这一点上是你们的长处,也是你们的优点。一个剧种,一个演员,都要看到自己的优点,想到自己的长处,都应当好好地发挥。你演现代戏运用传统程式动作很自如,看上去一点也不生硬。你又能演各种角色,这都是你的长处。”先生总是这样鼓励我。

关于她后来曾遭受到的不公正的迫害及与一些演员的纠葛,令人扼腕。如今当事人也都不在了,是是非非只能留与后人评论了。

1975年,她因脑血栓发病导致偏瘫而不得不告别为之奋斗的评剧舞台。新凤霞桃李满天下,是我国戏曲界拥有众多子弟传人的功绩卓越的戏曲教育家。谷文月、刘秀荣、王曼玲、赵三凤、戴月琴、高闯等一大批弟子、学生成为光大新派艺术的优秀传人,成为评剧事业的骨干与中坚。新凤霞用她那唯一行动自如的右手,以她那坎坷的一生及丰富的阅历,克服常人不可想象的困难,辛勤耕耘,创作出版了《新凤霞回忆文丛》四卷、《人缘》、《评剧皇后与作家丈夫》、《舞台上下》、《少年时》、《新凤霞卖艺记》、《我和皇帝溥仪》、《发愁》、《以苦为乐》、《艺术生涯》、《我当小演员的时候》、《我与吴祖光》、《绝唱》、《恩犬》、《新凤霞的回忆》、《新凤霞说戏》约四百万字的文学著作。由英国戴乃迭夫人翻译的英文及乌尔都文的《新凤霞》在世界发行。

最后,我们还是再重温一遍那脍炙人口的《报花名》吧:

春季里风吹万物生,

花红叶绿草青青。

桃花艳,梨花浓,杏花茂盛,

扑人面的杨花飞满城 。

夏季里端阳五月天,

火红的石榴白玉簪,

爱它一阵黄呀黄昏雨呀,

出水的荷花,

婷婷玉立在晚风前。

秋季里天高气转凉,

登高赏菊过重阳,

枫叶流丹就在那秋山上,

丹桂飘飘分外香。

冬季里雪纷纷,

梅花雪里显精神,

水仙在案头添呀添风韵,

迎春花开一片金。

我一言说不尽,

春夏秋冬花似锦,

叫阮妈,却怎么还有不爱花的人?

爱花的人,惜花护花把花养,

恨花的人,厌花骂花把花伤,

牡丹本是花中王,

花中的君子压群芳,

百花相比无颜色,

他却说,

牡丹虽美花不香。

玫瑰花开香又美,

他又说,

玫瑰有剌儿扎的慌,

好花哪怕众人讲,

经风经雨分外香,

大风吹倒了梧桐树,

自有旁人论短长。

虽然是满园的花好无心赏,

阮妈你带路我要回绣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