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稀饭、凉面的绝配,也是下酒、宵夜的必点。卤菜,不知拯救了多少泸州人在夏日闷热潮湿天气下的“没胃口”。

张大妈手拿筷子翻着偏瘦的猪香嘴,眼睛却看向旁边的牛腱子和猪蹄花,脑子里盘算着分量,挑挑拣拣中,为一家人的晚餐拿定主意。

这就是藏在市井旮旯卤菜摊的“魔力”。一盏红亮的小灯,照着油光发亮的肉品,卤锅中的大料正热气腾腾,酱红色的汤汁伴着蒜蓉姜汁的蘸料,满足泸州人夏季挑剔的味蕾。

自助卤菜凉菜新菜品(泸州夏日餐桌稀饭绝配)(1)

“先吃为敬”

卤菜摊揽客有绝技

“老板,这块肉是猪香嘴还是猪皮?”“想吃荤点的,但又不想太肥腻”“牛肉不要带筋筋,娃儿不喜欢咬不动的”……藏在新区转盘菜市场里的这家特色名小吃卤菜摊,着实有些低调——摊位很小,不临大街;店名很低调——“新区转盘18号”。但生意却是出了名的好,还没到上午11点,已经围满了一堆人。

人太多,个个要求又不同,摊主罗安利开始出绝招:快刀割下案板上一小块猪嘴肉,并顺势喂进食客嘴里:“香嘴哪里是肥肉,吃的就是这种嚼劲”。食客包着嘴巴直点头:“切起、切起。”罗安利转头一笑,得意地说“:我这招就叫先吃为敬。”

算上今年,罗安利的卤菜摊在菜市场已经摆了32年。从一开始用木柜推着卖,到找人帮忙占摊位,最后支摊设点,她家的卤香猪蹄在泸州叫响了名气。

每年5月到8月底,是卤菜的旺季,为了准备,罗安利每天两更歇、五更起。如今摊位的案板上,猪蹄、猪耳朵、核桃肉、猪尾巴、牛肉、牛舌、鸭子、鸡脚、肠衣……各种卤菜装满盘子,油光发亮,咸香四溢。

11年前,罗安利的丈夫因病去世,从此两口子经营起的卤肉摊靠她一人打主力。守摊11年,她几乎没出过门,忙到走人户的时间都没有。水井沟离新区转盘也就几个公交站,上次去还是几年前。但罗安利说,做卤菜的人,活重且累,但也守得住生计、候得住人情,所以是闲不下来的。

自助卤菜凉菜新菜品(泸州夏日餐桌稀饭绝配)(2)

“化腐为奇”

卤料卤汤都有讲究

“大热天,做啥子菜都犯懒。但天天在店里边买也不行,大多数人最经济节约的方法还是自己卤。”和多数主妇一样,为满足一家老小的味蕾,家住城西的刘女士夏天思考最多的还是“卤菜经”:家有两年以上的老卤水,保养要用油养,用完后不能冷藏,而要冷冻;卤素菜和卤荤菜的卤水要分开,避免变味;卤鹌鹑蛋要先把蛋煮好后,用手轻轻捏碎外壳,泡在卤水里一夜,第二天回卤才更加入味……

传说中,好的卤料可“化腐朽为神奇”,个中到底有啥玄机?

作为老行业人,罗安利说,除开配料秘方不可示人,有些秘密还是可以交点底:泸州夏天潮湿,市场上的卤料包含各种香料,也有涉及部分中药材,选料时要看、闻、捏,甚至品尝;配料前,很多材料都要炒制和阳光暴晒,而多数市民做卤料,恰恰是没有这个环节的。另外,选择香料要纯天然的,不能用添加剂,香料倒入前要细,颗粒不能太大。“讲了这些,都已算是商业机密了”。

此外,卤料要提前配制齐,卤菜选材则要讲究新鲜,最好现买现做。如卤猪蹄,从买菜打理到卤制出锅,前后需要三个半小时。炒糖色的三道火候得拿捏仔细,炒的糖色颜色不能过深,火候过了肉皮会发硬。只有技法熟练的人才能卤得入味,咸淡适宜。

俗话说,卤料的汤,唱戏的腔。罗安利说,家庭用的卤水,大都缺少些精细。卤水的汤,其实是最大的玄机。

她用的卤水,都是在几乎不断火的情况下进行熬制,缺汤就及时添入。卤水加汤不能加白开水,更不能加自来水。另外,卤水中也绝对不能加酱油,因为酱油遇热干得快,卤肉会有苦涩感。

老卤汁,没有了保养和维系,也很难“续命”。每次加入的汤,都要提前用猪肘子的大骨熬制数小时,加多加少有分寸,卤水熬出的卤油多了也要舀起。仅添汤这一点,不常年坚持的人是做不到的。

“熟人来要老卤水,我也给过,可同样的老卤水换到他手里,结果没用两次还是走了味儿。”对于自家的卤水,罗安利很有底气。

另外,卤肉摊的卤肉也并非都是“吃大锅饭”——区别于家庭版卤肉,不同的肉要不同的锅和配料来卤制。每天卤菜,罗安利家里都是几口大大小小的锅同时卤制不同的菜,既可保留肉香原味,也可以控制好卤料的比例。

自助卤菜凉菜新菜品(泸州夏日餐桌稀饭绝配)(3)

过去

卤菜论片卖算是“打牙祭”

“结婚前,我就在他们家买卤菜。现在儿子都24岁了,可以说是吃着这家卤菜长大的……”在泸州各大菜市场和小区周围的卤菜店中,来来去去,多了很多新面孔,但很多老顾客一直都还在,听到类似的感叹也很多。

吃卤菜,泸州人喜欢忆苦思甜。

74岁的老食客冉柏宗也是“新区转盘18号”的常客。1964年,他刚参加工作,一个月工资16元。其中5元交给父亲做家用,自己存下一些后,还有点零用钱,就会到珠子街找“永和福牛肉餐馆”。“当时这家餐馆卖卤牛肉,还有卤兔头。如果没记错,兔头8分钱一个,牛肉几角钱一斤。这样的价格,工薪阶层也算吃得起的。印象中,当时市面上的牛肉价才是猪肉价的一半”。

“那会儿家里穷,吃卤肉算是打牙祭。”冉柏宗的老邻居邓大爷说,上世纪60年代,泸州卤菜也有推着卖的,一只小木桌上摆着熟肉、菜板和蘸水,卤猪耳朵、肺片等都是一片片切好的,还有土豆片、藕片等素菜。素菜一分钱一片,小拇指宽的肺片卖两分钱。

给过钱,夹一片沾点蘸水,含在嘴里先尝味后咀嚼。吃了扭头就走,从来不敢想多买点吃个够。囊中羞涩时,就算想买下酒菜,也会绕过这些卤菜摊。

罗安利也说,30年前,卤猪蹄每斤就卖2元钱,如今已经涨到每斤50元。除了价格的变化,泸州人买卤菜也有了从量到质的改变。

上世纪90年代,市民买卤肉几乎都买得多,有的一次买了要吃两天甚至更久。现在口味越来越丰富,卤菜的品种也越来越多,很多家庭主妇更讲究新鲜度,喜欢掐着量买:半只猪耳朵、四分之一的猪头肉,够一天吃两顿就行了。更重要的是,每天餐桌上的菜式都可以换一换。

自助卤菜凉菜新菜品(泸州夏日餐桌稀饭绝配)(4)

未来

营销更新颖吃法更多元

正因为卤菜有了量的约束和多样化的需求,一些新颖的营销方式开始在泸州出现:橱窗卤菜店一家家开起来;社联、微信,线上线下也有了更多选择。

两年多以前,一种名为“现捞”的卤菜店开到了泸州,并在短时间内就扩张到了12家分店。店名加“现捞”二字,却不提“卤菜”,让泸州食客有了一种莫名的新鲜感。店门口支一张桌子,上面摆一个大簸箕,里面放满各种卤菜,再放上夹子和长筷。这种场景式销售,也让食客有了“触手可及”的参与感。

“镇上乡间,挑着簸箕卖卤菜也是一种老传统。”阳光花园附近一家“现捞”的店员叶小春说,区别于泸州本地的卤菜,“现捞”的卤菜是没有蘸料的。所谓原汁原味的卤味已经融入在卤汁中,起锅时微辣,可凭个人口味加点辣油。卤菜用簸箕陈放,一是可以装下很多菜,店铺小一点也没关系;二是增添了一种历史场景的亲切感,区别于玻璃橱窗中的“手不能及”,顾客可以自己动手挑选,也会更有食欲。

除了“现捞”,去年起,卤菜火锅也从成都、重庆等地传入泸州城区,佳乐金街一家明星代言的卤菜火锅店,就吸引了不少年轻食客的好奇。店里的卤鸡脚、卤味牛杂、手剪香菇肥肠等,几乎是每桌食客的必点菜。

“卤菜火锅口味偏重,但来店的泸州食客反映都很好。我们定位是市井火锅店,吃的是流水席,卤菜在分量上有所调整,让食客用同样的价格可以比传统火锅多吃好几个菜。”该店泸州店长唐洪光说,虽说是连锁店,但目前四川省内只有成都和泸州开得有,也由此可见泸州人对卤味火锅的接受度。

川江都市报记者 杨理/文 曹卫兵/图

,